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据《宋史》记载,吏部侍郎孙祖德“及致仕,娶富人妻,以规有其财”。同样,宋神宗元丰年间,屯田郎中刘宗古“规孀妇李财产,与同居”。另外,宋哲宗时,“常州江阴县有孀妇,家富于财不止巨万”,以至于知秀州王蓬“利高赀,屈身为赘婿”。这折射出(     
A.商品经济对社会观念的影响B.儒家思想的影响力被削弱
C.政府官员的薪资标准相对低D.官商结合得到政府的支持
2024-05-1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承德市部分示范性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图为古籍中有关中国农业起源传说的不同记载。这些记载可用来例证 ”(     
“神农氏……始教天下耕种五谷,以省杀生”
“昔烈山氏(炎帝)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
“(黄帝)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
“后稷(周人始祖,名弃)教民稼穑”
A.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性B.中华文明起源的本土性
C.史前学术领域的包容性D.早期文明发展的渐进性
3 . 下表是地方志记载的清朝前期江南部分区域农作物的种植情况。

地区

记载

出处

松江府

郡东……种棉豆多于粳稻,而棉尤盛,其种稻者不过十之三、四

《松江府续志》

嘉定县

邑中种稻者三分之一,而种类颇多;农家多栽棉花

《嘉定县志》

太仓州

统计州县地不下八千顷,大率种木棉者十之七,种稻者十之三

《太仓州志》

据此可知,江南这些区域(     
A.农作物种植受经济效益驱动B.水稻和棉花轮作制得以推广
C.农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化D.商业资本介入农业经济领域
2024-05-1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是独属于人类社会的组织形态,兼具物理空间、社会形态与精神投射的多重维度。

材料一   南宋时期,《乾道临安志》《淳祐临安志》以及《咸淳临安志》相继问世,后人并称“临安三志”。《乾道临安志》主要记述南宋临安的皇室宫苑、朝廷机构、物产风俗、历代牧守;《淳祐临安志》主要载述南宋临安的城府、山川;《咸淳临安志》征材宏富,体例井然,对疆域、山川、秩官、风土、人物等内容均有记载,是三本志书中篇幅最长的一部。临安三志在中国古代都城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比较《咸淳临安志》与《长安志》,显然都城志在南宋时期已趋于定型。都城志发展至两宋时期,体例趋于完备,内容也更为丰富,这与当时宋代经济文化的繁荣,修志风气的盛行分不开。

——摘编自黄硕《临安三志研究》

材料二   临安成为都城的原因,首要问题是财赋。绍兴僻处海隅,州城狭小,其所在浙东地区的物产无法满足行都的财赋供应,距离驻扎在江淮一带的宋军也较远,不利于遥控指挥。绍兴二年(1132年)四月初一,回到临安的赵构将由绍兴府治改成的行宫赐还地方,复为府治,表示不再考虑将绍兴作为行都的候选地。其二是区位。临安有运河交通之便,腹地也比绍兴更广。建康的经济地理、政治地理与军事地理等条件都更优于临安,但就防御金兵来说,不如临安安全。他放弃在地理上有镇东南之势的建康,选择地势狭窄、僻在海隅的临安的主要原因,无非是前者太过靠近长江,而后者离金兵更远,且有“重江之险”。

——摘编自包伟民《南宋临安—壮心未与年俱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临安三志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临安城发展的原因。
2024-05-1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献记载出处

故汉兴,然后诸儒始得脩其经艺,讲习大射乡饮之礼……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颇征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

[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汉景帝)及太子(汉武帝)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

[西汉]司马迁《史记·外成世家》

(窦)太后好黄老之言,而魏其、武安、赵绾、王臧等务隆推儒术,贬道家言,是以窦太后滋不说魏其等。及(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御史大夫赵绾请无奏事东宫。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藏等,而免丞相、太尉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纷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丞相馆奏:“所举贤良,或治中、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奏可

[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

材料二 在西汉前期治国思想的嬗代中,窦氏卒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年代坐标,而绝非无足轻重。

——摘自虞云国《学史三昧》

结合西汉治国思想演变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2024-05-2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渝西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据宋人记载,丈夫去世妻子守丧期满即可改嫁;丈夫犯罪或外出三年不归,亦听改嫁。范仲淹在其子死后将儿媳嫁给门生;王安石儿子对妻子不满意,王安石便为儿媳选婿另嫁。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A.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B.传统婚姻观念的转变
C.封建礼教纲常的巩固D.门阀士族群体的衰落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而关中辅渠,灵轵引堵水;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巨定;泰山下引汶水:皆穿渠为溉田,各万余顷。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然其著者在宣房。

太史公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太湟,上姑苏,望五湖;东窥洛汭、大邳,迎河,行淮、泗、济、漯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碓;北自龙门至于朔方。曰:甚哉,水之为利害也!余从负薪塞宣房,悲瓠子之诗而作河渠书。

——摘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据《新唐书地理志》所记载全国水利工程共236处,前期为155处,后期81处,前期约占三分之二弱。若以秦岭及淮水以南为南方,以其北为北方,则北方前期水利工程占104处,南方51处,北方占三分之二强。但若加上前期陇右道地区的水利,则前期北方占十分之七八或更多。从后期南北地区情况看,后期81处水利中北方仅为14处,南方67处,南方占十分之八强。

——摘编自姚汉源《中国水利史纲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西汉时期水利兴修的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水利工程的分布概况及形成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清前期云南改土归流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逐渐成为少数民族区域主流婚恋观念,甚至出现了少数民族妇女以死守节的记载。由材料可知,改土归流(     
A.拓宽了清政府的统辖范围B.减少了边疆少数民族间矛盾
C.推动边疆内地一体化管辖D.推动了云南少数民族的汉化
2024-05-16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 辽宁省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兔子山遗址出土的秦简记载,公元前215年,一位名叫“尊”的益阳县女子,因在交易活动中拒收法定货币半两钱,被当地县令、县丞与令史集体判处弃市之刑(在闹市处死,并暴尸于众)。这说明秦朝(     
A.亡于暴政B.货币体系混乱C.刑法严苛D.百姓赋役繁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2002年出土近3万枚湘西里耶秦简,涉及秦朝当时政治、经济、邮传等各个方面。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秦朝管辖湘西地区的是“黔中郡”。但里耶秦简的记载证明当时不存在“黔中郡”,湘西地区是由“庭郡”管理的,《汉书》记载亦佐证了这一结论。材料说明(     
A.实物史料决定史学研究结论B.《汉书》内容更具史料价值
C.考古成就利于探寻历史真相D.秦朝的原有认知不具科学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