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2 道试题
1 . 九一八事变后的国内外舆论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的相关资料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致蒋介石等密电一组》
《萧红九一八致弟弟的信》
中央档案馆藏《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
中央档案馆整理《日本侵华战犯笔供》
193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
1931年9月20日上海《申报》社评《日军突然占据沈阳》
《铁路破坏的真相暴露,日本帝国主义卑鄙的真面目》,1931年9月19日“日本工会全国协议会”的机关报《劳动新闻》
九一八事变一周后,苏联《真理报》发表题为《日本帝国主义在满洲》的长篇政论
1931年11月天津《大公报》发表《转祸为福在共同努力》《国家真到严重关头》等文章
胡适1931 年9月19日日记(详见《胡适全集》第32卷)

材料二九一八事变后,国内外报刊的报道不仅表达了各自的主张,也体现了各不相同的立场,如:《红旗周报》刊载《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将日本军国主义定性为屠杀中国民众的万恶强盗,指出其目的就是使中国完全变成它的殖民地。天津《大公报》发表多篇文章,主张在自卫的前提下坚决抵抗日本的侵略;不赞成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中国不能一味地依赖国联,但不反对国联介入中日争端,更不反对国民政府利用国联和国际舆论与日本进行外交斗争;不赞成国民党提.出的“剿共抗日”口号,主张建立包括各阶级各党派在内的“巩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本共产党发表宣言称:“日本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已经完成了占领满蒙的第一步……这不是别的,这就是准备好的反对中国和日本劳动人民,这是野蛮的掠夺者的军事冒险行为”。英国《泰晤士报》认为日军对沈阳的袭击是一次有准备的军事行动,并批评日军屡次违反承诺的行为,但并不认为其行动具有侵略性,而且指出中国军队的挑衅行为也是导致日本采取行动的一大因素。

——摘编自安平、曹策《九一八事变前后国内外舆论研究综述》等


(1)按史料类型,将材料一中的文献史料进行分类并写出序号。
(2)依据材料二,分别概括九一八事变后国内外媒体报道中的各自主张(或观点)。并对其各自主张(或观点)进行简要分析。(注: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2023-01-07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指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采录南朝王俭的小说《汉武故事》,刻意构建符合其政治需要的汉武帝形象,而相关记载不见于《史记》《汉书》等汉代基本史籍,因此可信度不高。该学者认为(     
A.史料的缺失导致不能还原历史真相B.《资治通鉴》的历史叙述可信度低
C.研究者的立场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D.《史记》《汉书》等史籍更加可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为公云前6世纪末的波斯帝国王室艺术作品《贝希斯敦铭文》的浮雕示意图,浮雕四周用楔形文字记录了大流士一世的平叛功绩。该作品(     
A.与历史文献互证能完全还原历史真相B.为研究大流士王权理念提供实物史料
C.是破解古代陈亚楔形文字的关键素材D.是研究波斯帝国官僚体系的图像史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史记》明确记载,始皇将“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然而有学者研究发现,直接受到秦始皇谴责、罪名最重的徐福却并没有受到事件的影响,既没有逃亡,也没有受到法律的追究。据此,最为合理的推论是(     
A.历史文献须与考古印证方可信
B.后世研究比史书记载更为可靠
C.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不可知
D.运用史料需秉持多源互证原则
5 . 《史记》记载:“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但是后来《孙膑兵法》失传了,加上相关历史资料太少,以至于有人怀疑,孙武,孙膑是同一个人,《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是同一本书。史学界对此也争论不休。直到1972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两部兵法竹简,才解决了这一悬案。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唯有通过考古发现,方能还原历史真相B.文献史料的记载是真实可靠、不容置疑的
C.历史研究包括实证与理论诠释,拒绝一切假设D.历史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更新延展的
2022-07-04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塔西佗在《罗马编年史》中说:“我认为历史的最高职能就在于收集包含着惹人注目的善事和恶事”,就在于“为了不使德行掩没而不彰,并使恶行受到后世唾骂而做为一种惩戒”。塔西佗意在强调历史学(     
A.注重研究事实与价值判断的关系B.必须通过史料来还原历史的真相
C.具备政治借鉴和道德教育的功用D.兼有劝善惩恶及塑造人格的职能
7 . “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能识破,买尽成都府。”一首关于江口沉银的民谣在四川地区流传了300多年。相传,明朝末年著名农民起义首领张献忠在彭山江口处战败船沉,有1000船金银财宝沉于江底。与张献忠同时代的彭遵泗写《蜀碧》时,也称“献忠率兵十数万,装金宝数千艘,顺流东下,与展决战。展闻,逆于彭山之江口……”2017年4月,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水下考古首期收官,出水的金册、银锭及“西王赏功”金币、银币等文物为我们解决有关张献忠的诸多历史传说提供了科学依据。上述材料表明
A.考古研究是找寻历史真相的主要途径
B.部分民间传说,可能成为考古的参考
C.历史最终都会以考古文物的形态呈现
D.还原历史,必须经各种史料对比研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商代古书《归藏》未著录于《汉书·艺文志》,至宋以后全部亡佚。前人多以为晋代以来古书引用的传本《归藏》为汉以后人所伪作。湖北王家台条墓出土《归藏》残本,其内容与古书所引佚文基本相合,可见传本《归藏》确为先秦所传。这说明
A.经考古验证的文献记载方具可信度B.新出上文献决定历史研究方向
C.实物史料较文献史料更具研究价值D.史料互证有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2022-05-13更新 | 279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表是不同学者对“冷战发生,谁之责”这一问题的解释
[美]詹姆士·伯纳姆,受20世纪50年代美国狂热反共浪潮的影响。“苏联的侵略和扩张,是战后紧张局势的根本原因。”
[美]弗莱明,由于20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造成的因境,对美国政策进行的再思考。“美国为了维持自己的世界霸权,极力制造各种冲突,促使国际局势紧张化。”
[苏]祖博克阅读大量苏联档案资料“(斯大林)的初衷并不是单方面地、不受限制地推行扩张政策……相形之下,美国的积极进取政策是导致斯大林作出反应并进而促使冷战形成的重要原因。”
[挪威]文安立,冷战结束后,各国档案的揭秘,获得的各方史料。“冷战不是由一个或两个国家形成的,而是由多个国家合力形成的。”

关于冷战发生的责任,学者们有不同的解释。据表可知
A.历史真相因为年代久远而无法定论B.史学新发现更加接近于历史的真相
C.政治立场和研究视角影响历史解释D.实物史料更有利于全面地理解历史
2022-05-06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商朝司母戊鼎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为,“司”读“祀”,“母戊”是商王文丁之母的庙号,鼎是文丁为祭祀母亲所铸;另一说为“司”意为“后”,因为商代的字书写非常自由, 可以正写也可反写,而此鼎刻着的“司母戊”铭文把“司”反过来写,则是“后”。 1976年,安阳殷墟妇好墓发掘出后母辛鼎,对比发现后母辛鼎的形制和铭文的风格均和商司母戊鼎一致,而历史记载妇好是商王武丁的一个王后,专家由此断定司母戊鼎的墓的主人也是商王武丁的王后。这样反推,“司母戊鼎”应当是“后母戊鼎”。这说明(     
A.新的考古发现证据更充分,“后母戊鼎”更具有说服力
B.单纯依靠考古发现很难判定史实,必须要有历史文献的印证
C.须对史料不断考证与辨伪,历史的真相才能逐渐被认知
D.学术观点须资料确证,如无实证,搁置争议,自圆其说即可
2023-01-04更新 | 199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2023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仿真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