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有关《诗经》研究的部分代表性观点,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认识是(     
学者观点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者诗有三千余篇,经孔子去其重,取三百五篇。此说多为后人所赞同,如班固等人
孔颖达《毛诗正义)认为:从经传所引诸诗看.存者多而亡佚者少,不容孔子十去其九
朱熹、叶适认为孔子只是刊定而已,谈不上删与不删
现代学者司马迁生当西汉初.所见材料多,删诗与否,亦有不同说法,但他取三千之说,必有依据
A.研究《诗经》不能以《史记》作为参考史料
B.历史的真相随着时代发展一定会被揭开
C.历史叙事通常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
D.《诗经》由不同时代学者搜集和整理而成
2 . 冷战的起源问题,不同时代的史学家从不同角度出发,形成了以下三种观点:“冷战是由美国酝酿和发动的:“冷战”是美苏双方行为的结果:“冷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表明(     
A.史料的缺乏导数不能还原历史真相B.美苏之外的史学研究更具有可信度
C.历史解释取决于史学家的研究角度D.时代发展推动史学家的认识更全面
2022-12-28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百校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观察下面的照片与荷兰作家创作的漫画,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二者都属于音像类型的史料B.漫画是艺术作品,无研究价值
C.漫画客观描述了历史的真相D.漫画往往基于某些史实而创作
2023-08-06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波斯帝国是否入侵印度,一直以来成为一桩历史疑案,虽然希罗多德有过记载,但是印度文献中并未提及。1835年英国考古学家罗林森在今伊朗发现的“贝希斯敦铭文”(波斯君主大流士一世为了颂扬自己功绩而镌刻),标注了20个行省,其中包括了犍陀罗行省(古代印度列国之一)。这主要说明(     

A.考古发现有助于了解历史的真相B.印度古代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C.希罗多德记载史实的绝对权威性D.不同史料的差异造成了历史疑案
2023-08-02更新 | 15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唐朝官员王玄策曾数次出使印度,但是文献记载不详。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被学界视作民间杜撰的传说。20世纪90年代考古发现了一块唐高宗显庆三年(公元658年)的《大唐天竺使出铭》石碑(下图),证实了王玄策通往天竺的史事。这说明(     
A.民间传说存在一定的真实性B.实物史料具有较高研究价值
C.考古可以完整还原历史真相D.考古发掘比文献材料更重要
2022-12-1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重点高中新百年竞优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秦良玉是明朝末年著名女将,其在清代的主要形象是“忠君”。但自民国以来,知识分子逐渐着重宣传其“爱国”的形象。尤其是抗战时期,构建出了秦良玉”民族英雄”的形象,并在诗文、戏剧、影视中出现了“秦良玉抗倭”的事迹。然而有学者翻阅史料,发现无论是《明史》《四川通志》《石厅志》等史志文献,还是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均未见其抗倭事迹。对此认识合理的是(     
A.统治阶级会根据自身需要对历史人物的形象进行重新构建
B.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们无法获取历史的真实面目
C.历史人物的多面性决定了历史评价标准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D.时代会赋予历史人物以特别的价值,但历史真相不会改变
2023-03-2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选考仿真密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关于“共和行政”,历来存在两种不同的记载:一是“共伯和行政”,即共伯和代行王政,类似记载既见于《鲁连子》《庄子》《吕氏春秋》等传世文献,又见于出土文献——古本《竹书纪年》;二是“周公、召公行政”,即周公、召公二人共同代行王政,主要见于《史记》。近年,有学者结合当代出土文献清华简《系年》对此作出新的研究,认为“共伯和行政”是历史真相。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代出土的文献比前代的出土文献更可信,因此史料价值更高
B.前一记载的史料来源比后一记载更加广泛,因此其可信度更高
C.当代的一些新近出土文献往往能够印证、纠正或补充传世文献
D.对于存在矛盾的记载,我们可以依靠推论想象等方法加以确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红军长征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然而海内外诸多教科书对红军长征的评价、结束的时间、遵义会议的参加者以及领导成员的变动等方面的叙述存在很大差异。这主要反映了(       
A.教科书无法体现历史真实B.历史叙述受多种因素影响
C.红军长征真相无法被探知D.史料真伪会决定历史书写
9 . 希罗多德所著的《历史》取材广泛:一是充分利用当时他所能看到的各种资料,如神话、史诗和前辈著作;二是亲身采访和实地调查所得的资料,这是希罗多德的《历史》更为重要的史料来源。这说明他(       
A.力求客观公正再现历史原貌B.写史难以摆脱神学束缚
C.反对史家刻意篡改历史真相D.对史料的选取较为严格
21-22高一上·上海浦东新·期中
名校

10 . 2016年,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出土的桊简为秦史研究提供了新史料,秦二世胡亥究竞是密谋还是奉诏即位,再次引起学界关注。为探讨史事真相,篙研读收集到的相关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212年,始皇下令“坑儒”,扶苏(始皇长子)进谅,被斥至上郡做监军.公元前210年,始皇病危,下令扶苏回咸阳,令未发始皇便卒于沙丘。胡亥、李斯等篡改诏书赐死扶苏,立胡亥为太子。

——改译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始皇帝驾崩,天下百姓悲痛万分,(公元前209年)联(胡亥)奉始皇帝遗诏即位,改元更新。

--改译自兔子山秦简《秦二世元年文告》

材料三:始皇东巡卒于沙丘。此前,长子扶苏先已谪罚到上郡做监军,当时政治上的惯例,太子是不出京城、不做军队中事务的。扶苏被派到军队中做监军,就表示不立他的意思。《史记》所载假造诏书等事不足信。

——改编吕思勉《秦汉史》(1944年)

1.材料一的出处,司马迁的《史记》成书于(     
A.西汉             B.东汉             C.蜀汉             D.成汉
2.区分材料性质:上述材料中源于传世文献的是①________,源于考古实物的是②_______,源于后世史家著述的是③_______(填写材料编号)
3.梳理材料脉络:按时序列出材料中“二世即位”的关键信息。

4.辨析上述材料,判断其分别支持“即位说”还是“篡位说”。
5.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二世即位”之谜?说明理由。
2022-11-0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大第二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