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1947年6月5日,脱下戎装转入政界的乔治•马歇尔将军在哈佛大学发表历时11分钟的讲话,他选择了这个低调的场合宣布美国为欧洲提供大量援助,帮助欧洲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中得到重建。事实上,美国为欧洲提供援助的实质是
A.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B.军事援助受苏联威胁的国家
C.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D.发出了实行冷战的最初信号
2021-09-05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建议历史(必修)试题
2 . 马克思认为欧洲某次革命运动“把一切已关闭的作坊或工厂一不论是资本家逃跑了还是自动停了工一都交给工人协作社,同时给企业主保留获得补偿的权利”等经济措施实施的结果就是劳动的解放。据此判断,该运动是
A.英国议会改革B.美国独立战争C.法国巴黎公社D.俄国十月革命
2021-09-0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建议历史(必修)试题
3 . 2019年10月,《华盛顿邮报》和美国广播公司公布的一项联合民调显示,在针对总统特朗普的弹劾调查进入“新阶段"的情况下,有49%的美国人支持特朗普应被弹劾下台,47%的人则表示,他不应被弹劾下台。根据美国宪法规定,可以对总统进行弹劾的机构是
A.国会B.最高法院C.联邦政府D.五角大楼
2021-09-05更新 | 2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建议历史(必修)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下列对长征叙述正确的是
A.1934年1月,中央红军从井冈山根据地出发开始长征
B.1935年1月,中央红军召开的遵义会议成重要转折点
C.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红二、四方面军正式会师
D.1936年10月,中央红军抵达吴起镇标志长征的结束
2021-09-05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建议历史(必修)试题
5 . “天下雄,丈夫称战功;天下乐,英雄破列国。幸诸君,发愤起义兵;享共和,全仗铁与血。彼满清,誓不愿共和;假议和,狡猾真恶毒。你看他,美国华盛顿;血战后,终脱英束缚。”与此歌词内容最为契合的
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土地革命
2021-09-05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建议历史(必修)试题
6 . 咸丰十年(1860年)八月二十九日,恭亲王奕䜣给英法的照会称:“何以贵国兵丁扰及园庭,焚烧殿宇?贵国乃系知礼之邦,约束兵丁,素有纪律,岂有兵军肆意焚掠园庭,而两国带兵官及贵大臣推为不知之理?”这则史料可以从侧面证实
A.火烧紫禁城B.火烧圆明园C.北平沦陷D.签订和约
7 .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始设一官职,它为“百官之长”,上承皇帝诏命,总揽政务,实际上是皇帝的办公厅主任,具有秘书首脑的性质。据此判断,这一官职是
A.太尉B.太守C.丞相D.御史大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甲午战争期间的远东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对时局影响巨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初期的日本,一方面“脱亚入欧”,达到与欧美列强修改不平等条约、平起平坐的目的;一方面又加入列强在亚太地区的角逐,对近邻国家实施扩张侵略,以共同打破“华夷秩序”,确立日本的“东洋盟主”地位。

——臧运祜《甲午战争与近代日本的亚太政策》

材料二   李鸿章认为,如果让日本独占朝鲜,对中国的威胁太大,朝鲜不再是中国的战略缓冲,反而成为日本进攻中国的跳板、桥头堡。要让朝鲜重回中国“国防外线”的战略定位,就必须设法将世界各大国引至朝鲜,以“大国均势”遏制日本、俄国对朝鲜的觊觎。

——马勇《甲午战争:缘起、过程及教训》

材料三   尽管自鸦片战争以来,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包括美国在内的列强获得了开放通商口岸、传教、领事裁判权和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特权,但中国大门并没有完全洞开,清朝政府还没有允许外国完全自由贸易,也没有允许列强在华进行投资。因此,美国政府认为有必要通过日本之手,进一步削弱清朝政府,为美国扩大对华贸易和投资扫除障碍。

——崔志海《美国政府与中日甲午战争》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以来日本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东亚地缘政治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甲午之前李鸿章处理外交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外交方式的局限。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等西方列强对中日战争的态度。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决定近代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2021-09-0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国古代的政治机构及职权常常因时而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绪万端,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卷1《政体》

材料二   今阁臣贵重,地望之隆崇,眷注之殊特,百僚不敢望焉。是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矣。朝绅士庶莫不指曰“某相公”,是无宰相之制,并有宰相之名矣。

——王元翰《王谏议全集.疏草》

材料三   在奏折数量激增的形势下,乾隆已不可能像康熙和雍正那样亲自处理每一件奏折……所以,乾纲独断的乾隆帝,就需要一个自己信得过的机构来辅助自己处理奏折。内阁要负责题本和奏本的处理政务繁忙,且保密性差,不适合机要奏折的处理。军机处办事强调保密,入值者均为皇帝所倚重的亲信大臣。所以,军机处被皇帝选中,承担起了协助皇帝处理奏折的职责。由此,军机处得以涉足清王朝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

——宋希斌《论清代军机处的创立及其正规化》


(1)据材料一,唐太宗认为宰相有什么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中央机构的运行。
(2)材料二中的“相公”是指哪一机构的官员?归纳作者的观点。材料反映的是普遍现象吗?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据材料三,概括军机处地位上升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机构(职权)演变的认识。
2021-09-03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曼内蒂(1396-1459)在《论人的尊严与卓越》一文中写道:“世界形成之后产生的一切,全是我们依靠智慧的特殊的敏锐性所发现、完成和使之精美的。我们在周围见到的所有的东西,所有的房屋、树木、城市和地上一切建筑,全是我们的,亦即是人类的,因此都是人创造的。”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人的感觉是判断准绳,是人文精神起源B.强调上帝创造世界万物,属于宗教神学范畴
C.强调人的实践和创造力,体现人文主义思想D.强调人认识事物的能力,符合理性主义要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