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38 道试题
1 . 古代中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选官制度体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祖当贤,后子孙必显,行虽如桀纣,到(位次)从必尊……以世(世系)举贤,虽欲无乱,得乎哉?

——《荀子·君子》

材料二(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适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三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

——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是哪一种选官制度?
(2)归纳材料二中选官制度的演变特点(不得摘抄原文)。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特点。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在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摘编自文物出版社《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三 《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摘编自张仁忠《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七八千年前的社会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的原始人类代表。
(2)根据材料二,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春秋时期耕作方式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根源及其历史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以上材料反映的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
3 .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2022-06-23更新 | 747次组卷 | 24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政治生活的有序化、法制化是人类进步的重要表现和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

——摘编自古罗马法

材料二 世界上历来的宪政……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 ,颁布一个根本大法,去承认它,这就是宪法。

——《毛泽东选集》(第2卷)

材料三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高度注重法制建设,已制定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截至2010年)共237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 600多件,保护改革开放和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仅以1982——1992年为例,我国就颁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修正)、 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渔业法、森林法等诸多法律。

——摘编自赵惜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历程的全景回顾》


(1)根据材料一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结合史实说明罗马法与近代西方国家法律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英国在革命成功后颁布的宪法性法律文件及其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法律建设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齐桓公当政时期,在临淄的稷门设立学宫,“稷下学宫”因此而得名。当时稷下曾先后存在过儒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以及博学而无所归属的学者。在稷下有定期的学术集会,稷下学宫的讲学已经超出了一般私学讲学的水平,显得更为正规。为了鼓励学者们进行理论探讨,齐国君主让学者们“不治而议论”,即不担任具体职务,却可以对国事发表批评性的议论。齐宣王当政时,齐国势力强大,却能向士人折腰求作学生。正由于此,致使天下学者竞相来齐。

——摘编自王志民《稷下学宫与轴心时代》

材料二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这是长沙岳麓书院门前的一幅楹联。岳麓山在西晋以前为道士活动地,曾建有万寿宫、崇真观。唐末五代时期,僧人智璇等人为“思儒者之道”,在麓山寺下建起学舍,后在此基础上扩建诞生了岳麓书院。

北宋咸平二年,潭州太守李允主持了书院最大一次扩建,还请得国子监的《义疏》《史记》等典籍,正式建立藏书楼于讲堂之后。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因办学成绩卓著,风闻天下,皇帝召见了书院山长周式,并赐予御笔亲书的“岳麓书院”匾额。书院还“塑先师十哲之像,画七十二贤(七十二贤是孔子门下德才出众的学生,十哲指其中最优秀的十位学生)”,并供祀本学派大师以及忠臣学者……这里走出了王夫之、曾国藩等一大批风流人物。后人称赞说:“使里人有必葺之志,学者无将落之忧。谁谓潇湘?兹为洙泗。谁谓荆蛮?兹为邹鲁(洙泗、邹鲁都代指孔孟故乡)。”

——摘编自朱汉民《岳麓书院》


(1)根据材料一,归纳“稷下学宫”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岳麓书院建设过程中的特点,并分析岳麓书院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影响。
2022-04-07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部分达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冷战帷幕的徐徐拉开,美苏对抗成为战后几十年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自1947年起,美国一直以军事实力作为遏制苏联的首要手段,对苏联采取强硬的外交政策。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削弱,过去的强硬遏制战略已难以奏效。在这种情况下,刚刚上台的尼克松便提出了以“实力”、“谈判”和“伙伴关系”为核心的“尼克松主义”。

——摘自吕佳霞《论尼克松主义与越南战争的终结》

材料二   二战后,全球化进程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一方面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经济力量对世界市场整合的推动,另一方面体现在运输、通讯技术的革新,使物质与信息的流动可以跨越空间的障碍。

——摘编自林等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自1947年起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遏制苏联的表现,概括60年代以来冲击美苏霸权地位的多极力量。
(2)根据材料二,归纳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为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了哪一国际组织?
2022-03-0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协作体四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65—1768年间,中国对英贸易出超白银997 704两;1795年至1799年间,出超346 957两;1830年至1833年,更出超2 615 263两。许多运往中国的英国工业产品难以推销。1786年,东印度公司试销棉纺织品,结果“随便哪一种都卖不出去”。1821年,(东印度公司)运至广州的英国剪绒、印花布亏本达60%以上。   

18世纪60年代,(英国)每年输入中国的鸦片一般不超过200箱,60年代以后上升到1 000箱,1786年达到2 000箱。19世纪以后,增长更加迅猛。1800—1801年为4 570箱;1830—1831年增至21 849箱,而在1838—1839年竟高达35 000箱左右。

——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驻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

……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南京条约》

材料三: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励。

——《辛丑条约》


(1)上述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的趋势。请任选其中一种趋势,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分析说明。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人在中国取得的特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侵略的目的。
(3)归纳材料三中列强对中国官吏的要求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2021-11-25更新 | 187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

——毛泽东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摘编自《周恩来选集》下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重大成就


材料四   截止到2007年12月28日,我国已经与171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外交关系。

——摘自颜声毅《中国当代外交》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初期实施的外交方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走向国际舞台的外交实践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分别写出与图示信息相关的外交成就。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2021-11-0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柳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A)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   我国古代南北方人口统计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摘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1)根据材料,概括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这种状况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西汉至北宋我国人口变化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分析这种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王孟英(1808-1868,名士雄,字孟英,号梦隐,浙江伐塘(今杭州)人,清代著名的中医学家。其幼承父训,立志学医。王孟英潜心告研岐黄之术,“学书不唯书“尊古不泥古”,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或中不断创新发展中医学理论。他以《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为经,叶天士、生白等诸家之说为纬,对温病学术加以杭理、归纳和总结,著成《温热经纬》。该书是一本温病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对温病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王孟英另撰有《霍乱论》,全书分病情、治法、医案、药方四篇。这是一部防治霍乱的重要专著。他还注重医学文献的整理,对多种医书或选录,或参订,或辑刊。人们将他与叶天士、薛生白、吴通并称为“温病学派四大家”,自此名垂中医学青史。

——摘编自胡玲等《清代医家王孟英生平及医学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孟英对我国医学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孟英取得医学成就的原因。
2021-09-0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