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7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14月,德意志帝国议会颁布了帝国宪法。这部宪法是北德意志联邦宪法加上作为增补部分与南德诸侯签订条约的混合,是一种特殊的普鲁士的君主立宪精神的“开创”。该宪法确定德意志为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联邦国家,各邦保留有一定的自主权。这样,德意志从政治上完成了统一。帝国的立法机构由两院制的议会组成,上院为联邦议会,由加入各邦的代表组成;下院为帝国议会,由25岁以上的男子按普遍、秘密、直接的普选制选出。

——摘编自许屹山《试论近代德国的政治现代化》

材料二:1875年法国宪法确定了共和国的制度,虽然这是一个“连自己名称几乎都不敢宣布的不光彩的共和国”。但它终于站了起来。共和政体之所以能够确立,是因为当时保皇派力量分裂,共和派加强了自己的地位,更主要的是绝大多数工人、小资产阶级和农民已经憎恶了君主制度。……1875年宪法的制定给了法国人一个政治色彩不浓、人民能自由发挥的政治环境。1875年宪法使得法国完成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间,实现了共和国的繁荣,法国从此进入了黄金时代。

——摘编自游盛华《从1875年宪法看第三共和国政治生活》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75年法国宪法能够确立共和政体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2023-04-02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关于中国古代边疆治理阅读材料

材料1   汉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治理,在秦王朝治理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在中央,形成了一套管理边疆少数民族事务的官职和机构;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置“属国”,实行军事性管制,并派驻属国都尉为属国最高军政长官。汉王朝统治势力能达到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要征收少量租赋,统治势力不能及的僻远少数民族地域,则听其贡献土特产,以象征归附。

——摘编自龚荫《汉王朝对边疆民族治理述略》

材料2   清代维正年间,由于国家实力大增,国家“一统大下”的砍望增强,中央政府就把实施大规模改土归流提上了议事日程。在改土归流大潮中,一些上司识时务而自请改土归流,清政府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迁徙、给房、给田的处置:部分土司因利益受损引起不满,走上与中央政府对抗的道路,导致清政府不得不以战争的形式完成改土归流。

——摘编自李良品等《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视域下改土归流的历程、原因及作用》


(1)依据材料1概括汉朝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2)依据材料2概括清朝实行“改土归流”的措施,结合所学分析其作用。
2022-02-10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7年以后,在沈祖荣、载志赛等一批学成归来的图书馆学家的大力倡议下,以仿效欧美图书馆精神来改革和发展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运动,便在全国开展起来。而北洋政府把退还的度子赔款用于中国的图书馆建设,将这一运动推向了高潮。新图书馆运动直接导致了传统藏书楼向公共图书馆的巨大转变,从此,近代公共藏书的观念深入人心。新图书馆运动在促进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繁荣近代学术文化,普及民众教育做出了独有的贡献。

——摘编自张静庐《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

材料二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得到普及,这给图书馆的管理和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就发生在我国图书馆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信息技术装备的现代图书馆转变时期。进入21世纪,我国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和学习型社会等先进观念和思想。但是,面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诸多挑战,还需要图书馆界做出及时、准确、有力的回应。

——摘编自覃惠迪等《中国两次新图书馆运动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新图书馆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初新图书馆运动发生的原因。
4 . 敌后战场的抗战
(1)在沦陷区
①积极开展抗日宣传
②领导工人斗争,破坏日军“________”的部署
③利用________矛盾发动群众斗争,打击日本殖民统治秩序。
(2)发动百团大战(1940.8.20-12.15)①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企图以“________”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
②特点:以破袭日军华北________为主要目标的进攻作战
③概况: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约20余万人,称为“________”,打破了日军“囚笼”。
(3)皖南事变
①原因: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
②过程:1941年1月,国民党制造了震惊中外的“________
③结果: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从政治上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
2021-11-0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胜利(课前案)(中外历史纲要.上)
5 . 先进思想的孕育离不开时代,先进思想的传承离不开伟大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米开朗琪罗被誉为文艺复兴的艺术巨匠。他诞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东部附近的山城小镇。虽然家庭贫穷,但父亲还是把米开朗琪罗送到佛罗伦萨的一家拉丁语学校去学习。米开朗琪罗在那里学习了拉丁文、希腊文、数学和文学。他了解了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朗读了但丁、彼特拉克、贺拉斯、维吉尔的诗。被佛罗伦萨称为无冕之王的罗伦索十分欣赏这位天才少年独创性的艺术才华,留他食宿于美第奇宫廷。美第奇宫廷丰富的雕刻收藏令米开朗基罗着迷,古希腊、罗马的遗产给米开朗琪罗的艺术学习与探索以巨大影响。

——龚勋《世界名人百传》

材料二   卢梭提出一个重要的构想,即人民定期作为主权者而活动,通过固定的、按期的、绝对不能取消或延期的全体公民集会,决定政府的去留。集会一开始必须讨论两条提案,即主权者是否愿意保存现有的政府形式,人民是否愿意让那些目前担任行政职责的人们继续当政。卢梭坚持没有任何一种根本法律可以约束人民共同体,哪怕是社会契约本身。在卢梭的法律思想里,主张人民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永远可以做主改变自己的法律,哪怕是最好的法律。

——王笑梦《论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主权在民思想》

材料三   华盛顿交出军权是美国革命最辉煌的瞬间,也是启蒙思想最动人的一刻。对华盛顿来说,这也许只是他人生中一个安详、平静的小站。此前,他统率弱小的军队打赢了八年的战争:此后,他还将带领年轻的国家走过八年艰苦的历程。但所有这些都不如他此时此刻正在做的这件事伟大。当他把人民赋予的权力还给人民,他就把一场战争变成了革命,奠定了民主与共和在新大陆不可动摇的根基。

——毕蓝《美国的故事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米开朗琪罗在雕塑、建筑、绘画方面的成就,并简析米开朗琪罗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卢梭有关“主权在民”的思想,并结合所学分析卢梭“主权在民”思想的政治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华盛顿“交出军权”的历史背景,并简要评价华盛顿“交出军权”的积极意义。
6 . “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和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男子成为经济生产的中坚,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因而他们在财产的分配上就具有较大的发言权。男子必须确认自己的子女,并按男性世系,将财产传给自己的亲生儿子。男女在生产中所处地位的变化,导致父权制最终取代了母权制。”上述材料阐述的是
A.母系氏族社会产生的背景B.父系氏族社会产生的原因
C.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D.父系氏族社会的特点
2022-03-2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大安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知识竞赛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贝多芬享有“乐圣”的美誉,他是继海顿、莫扎特之后最伟大的欧洲作曲家,他的作品极具浪漫主义色彩。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完成的不朽之作。《月光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以主调织体为主,表现出了愉悦的心情;第二乐章描绘了悲伤的情感、阴暗的吟诵;第三乐章采用了急板的速度,细腻地表现了作曲家感情的波动和痛苦失望的心情,但他刚毅的天性又使他不愿屈服于生活中的任何不幸;在乐曲的末乐章,表达出了内心的热情冲动和坚强的意志。贝多芬的音乐强调“人”的本性,突出“个人”是感觉的中心、感情的焦点、幻想的主题。这个“人”需要自我肯定、自我崇拜、自我想象以至自我宣泄。贝多芬的音乐之所以思想深刻而伟大,是与他本人的经历分不开的,而更重要的,是当时的社会背景激发了他创作的想象力,特别是法国大革命给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摘编自刘汶琳《论贝多芬音乐风格的特点》

材料二   从技术手段上看,由于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电子合成器不仅能够成功地模仿各种乐器的音色,而且可以再现自然界的各种音响。在这种情况下,不仅风雨雷电、鸟叫虫鸣可以成为音乐作品的一部分,重金属、噪音也闯入了音乐艺术的殿堂。不仅如此,音乐家丢掉钢琴和五线谱而利用电子程序进行数字化创作也成为一种可能。于是,历史上长期积累起来的创作技巧和准则被完全颠覆了。从美学风格来看,与传统音乐力求发现和谐法则的美学努力不同,20世纪以来的当代音乐企图全面颠覆传统的艺术原理,标新立异地创作着无调性、无旋律、不和谐的音乐。

——摘编自陈炎《科学精神对西方艺术的双重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贝多芬音乐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以来世界音乐创作标新立异的原因,并简要说明音乐的作用。
2022-03-1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清王朝与各国订立的条约中,仍然只有“彼在中国设领事之语,而无我在外洋设领事之文直到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后,统治者中的部分务实官僚在实际办理洋务中,认识到了解西洋各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才最终迈出了在国外设立使馆的第一步(1875年设立驻英公使,郭嵩焘为首任使节)。接着清政府又任命了中国常驻美国、西班牙、秘鲁、日本、德、法、俄等国公使。从这时起,清政府在其最后三十多年时间里先后在几十个国家派驻了公使、副使和领事。此外,清政府还颁布了《出使章程十二条》(1876年),对驻外使节的任期、使馆的编制和经费的使用以及出使人员的薪俸做出了规定。到外务部时期,重新修订1876年的《出使章程》,完善了使节制度,详细规定了外交官、领事官的等级和品级及待遇。

——摘编自王双印《略论清代外交机构近代化》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新中国排挤在联合国之外。为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和权利,中国开展了广泛的外交工作,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支持。197110月,第26届联大最终采纳了阿尔及利亚等23国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并以压倒性多数票通过了这一提案,从而在政治上、法律上、程序上公正彻底地解决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积极支持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方面的活动,主张加强联合国在世界事务中的职能和地位”。冷战结束以后,中国更是将联合国视为开展多边外交的舞台,积极参与和支持联合国在政治与安全领域、在经济与发展领域、在联合国其他领域(如环境、海洋、反恐、人权)等多个领域的工作。

——摘编自刘侣萍《论中国与联合国关系发展的四个时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中国外交使馆制度建立的背景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并分析其对中国外交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现代中国外交发展的认识。
2021-09-25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开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8年,德国赔偿问题再次成为有关各国关注的中心,战胜国要求将赔偿问题“商业化”,即向国际股票市场出售专项公债券,将所得现款一次性偿付给各国。遭德国政府拒绝。1929年,德国政府声称财政陷于崩溃,无力实行道成斯计划,要求重订赔偿计划,确定赔款总额和年限。1929211日,英、法、比、意日、美、德七国组成由美国经济专家杨格为主席、13名专家参加的专家委员会在巴黎召开会议,商订最终解决德国赔偿问题的方案。4个月后拟成了“杨格计划”。同年86日,有关12国的部长举行海牙会议,审议和修改赔偿计划。1930120日正式签字。第二次海牙会议结束后,德国国会于1930312日批准了杨格计划。杨格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德国的赔款负担,但该计划实施不久,德国就卷入了世界经济大危机。19331月希特勒执政后干脆取消了赔偿义务。

——摘编自孙炳辉《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杨格计划”山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杨格计划”实施结果及其原因。
2021-09-05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世界联系与发展

至1565年,西班牙占领菲律宾,于是美洲的墨西哥与菲律宾之间有三四百吨(后来达上千吨)的帆船往来,有时一艘,有时多至三四艘,每年六月左右(因六、七月以后有风)运货返美洲,持续250余年,直至19世纪初。

菲律宾有大量由美洲运来的银子,中国人极感兴趣,当时国内银子供不应求,菲既多银,为极佳市场,故运去大量货物(如生丝及丝织品)及军用品(如火药原料硝石及铁等)。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逐渐形成。

——摘编自全汉昇《中国社会经济通史》

19世纪,英国、欧洲和美国的工业家在非洲、美洲、澳大利亚和东欧寻找自然资源和农产品。例如,纺织业的机械化导致了对原棉的大量需求,这些原棉大部分来自印度、埃及和美国南部。与此相仿,新工业技术的发展增加了对橡胶的需求,传送带和对工业机器至关重要的轮胎的主要原料都是橡胶,而橡胶来自巴西、马来西亚和刚果河流域。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时间事件
1945年10月《联合国宪章》经安全理事会的5个常任理事国以及其他签字国过半数
批准,开始正式生效。联合国作为战后最大的国际性组织正式成立
1956年11月联大举行第一届紧急特别会议,建立了第一支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
1960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
1979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国际公约》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里约热内卢举行,通过《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
约宣言》
1995年3月联合国世界社会发展首脑会议在哥本哈根举行,讨论消除贫困、失业等
社会问题,通过《社会发展问题哥本哈根宣言》

有一种意见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首先,经济全球化所具有的诸多因素,如世界贸易、金融、对外投资的空前扩大等,无不是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次,在当今国际经济关系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显然居于主导地位。再次,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协调机制主要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掌握的。

持相反意见的人则认为,首先,不管是什么社会制度,只要生产力发展到这样高的水平,就会出现经济全球化。其次,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当今不仅资本主义国家是市场经济,几乎所有其他国家,包括社会主义国家,无不在发展市场经济。

——摘编自李琮《我国学术界对经济全球化性质的不同观点》


(1)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16世纪跨太平洋贸易形成的原因。
(2)依据材料,概括19世纪商业贸易活动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3)依据材料和所学,说出联合国成立的背景,并概括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4)概括材料中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两种不同意见,并就我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谈谈你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