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9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春秋时期,中原诸侯国与少数民族举行了多次会盟。公元前721年,鲁隐公“会戎于潜”,重修与戎人的友谊。这一现象(       
A.体现了同源共祖意识的萌生B.有利于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
C.加速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瓦解D.导致了诸夏蛮夷界限的消失
2022-07-11更新 | 293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以前,英国内阁主要是一个行政机构,各种有关公共政策的法案由议员以个人名义提出,议会立法日程、程序和制度很少给内阁优先权;1832年议会改革后,规定每周有3个工作日只讨论政府政策和内阁提出的“公议案”。1900年前后,内阁已合法地占用了下院4/5的议事时间。此外,1832年以后,首相权力迅速膨胀。突出事例是罗伯特·皮尔在缺少王室支持的情况.下,于1841年率领保守党竞选胜利并上台组阁。在内阁中,他不再充当国王的“总管”,而是全面控制政府所属各部。诸多事实说明,在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英国内阁不仅是该国中央行政机构的中枢,实际上也是国家政权总系统的顶点和最高决策机关。

——摘编自阎照祥《论近代晚期英国内阁权力的扩张》

材料二   立宪者们认为,由于政府的权力会很容易被滥用,所以必须靠某些对抗性的力量把政府的每一项权力都限制在安全的范围内。这部宪法处处布满巧妙的手段,用一种力量控制和限制另一种力量,但不使其失去作用。约翰·杰伊这样建议:“让国会立法,让其它机构执法,让其它机构裁决。”这个原则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的分离。其它的例子还有总统的否决权、巧妙地分散在众议院和参议院的国会弹劾权、参议院对总统缔结条约和任命的批准权、还有国会的宣战权和对总统的军队控制权的制衡等等。

——摘编自(美)马克·C.卡恩斯《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以来英国内阁权力扩张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部宪法”出台的直接目的。结合所学知识,从“巧妙的手段”的角度阐述美国宪法实践的积极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北齐编修的《魏书》中,宣称北魏的鲜卑拓跋氏是黄帝少子昌意的后裔。同时《魏书》称东晋为“僭晋”,又称南朝政权为“岛夷”。北齐这一做法旨在(     
A.增强自身政权合法性B.推动民族间的交融
C.巩固孝文帝改革成果D.维护传统华夷观念
4 . 汉代三公、刺史、太守等官员可以自辟属吏,被辟举的人即为举荐者的故吏。故吏一经辟置,即与举荐者生死相依、患难与共。一些大家族,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等,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这说明(     
A.门阀士族制度成熟B.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
C.地方掌握选官之权D.征辟制度背离其初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维多利亚晚期(1870~1914年),英国女性的服饰不再以突出纤细的腰身为主要特点,运动休闲套装逐渐流行开来。如家庭教师、商店店员这样的职业女性为工作之便,都会选择简约大方的休闲套装。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纺织技术的进步B.工业革命的发展C.启蒙运动的兴起D.审美意识的提高
6 . 《萨比天文历表》由阿拉伯天文学家白塔尼所著,他对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一些错误理论进行了纠正,吸取了托勒密在希腊天文学理论的合理部分,并根据新的观测资料和实践经验写成该天文历表。这可以用来说明(     
A.阿拉伯天文学成就世界领先B.阿拉伯人善于吸收外来文化
C.阿拉伯文化对世界影响深远D.阿拉伯人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2022-07-10更新 | 1311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豫西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据《隋书》记载,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曾表示:“天下之重,非独治所安,帝王之功,岂一士之略……爱及一艺可取,亦宜采录,众善毕举,与时无弃……朕当待以不次,随才升擢。”为此,隋炀帝(     
A.颁布两税法B.调整三省分工C.创立科举制D.推行以庸代役
8 . 是中国人口的飞跃时期。

材料一   清朝人口统计情况(单位:万人)

——数据引自《清实录》

材料二   清朝初期,清查人丁时不仅百姓多方隐匿,地方官也担心增丁赋重,不便办纳,有意少报数字,因此实际上的人丁数量应当大大多于统计数字。康熙五十一年,宣布以前一年;银作为定额,新滋生人丁,一律“永不加赋”。随后雍正又实行“摊丁入亩”,使清查人丁的工作完全失去了意义,长期未再进行。

在清政府重农政策的引导下,土地开发范围更广,利用亦更为精密。番薯、玉米一类高产作物的引进和广泛种植,客观上有可能养活更多的人。在社会局面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人口增长趋势形成并持续较长时间。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分别指出材料-中不同阶段的清朝人口统计数据变化,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变化原因。
9 . 唐代科举考试中,考生是否能得到公卿大臣的推荐,密切关系到录取与否和名次高低。宋代科举要求以考生成绩为录取的唯一依据,禁止官员向考官“荐嘱举人”,以防止势家垄断科举,“致塞孤寒之路”。禁止官员推荐考生的做法(     
①使科举录取更加公平   ②杜绝了科举舞弊现象
③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④导致南北分卷的出现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0 . 夏商周三代属于中国历史上的早期国家。以下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
A甲骨文中对周的记载既有商王可以“令周”,即周是商的属国也有“伐周”,即周为商的敌国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官僚机构形成
B《礼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商代统治者秉承民本思想,治理国家
C湖北毛家嘴、洛阳下瑶村西周早期遗址都出土了青铜面(掘土的农具),江苏破山口西周墓葬出土一件刃口锋利的青铜镰西周时普遍使用青铜农具
D周公平定殷商旧部叛乱后,把反周的商族遗民迁到今洛阳附近并将王室子弟分封到这里,作为周的屏障周推行分封制,以巩固统治
A.AB.BC.CD.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