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晚清时期,山东教案(又称反洋教斗争)频发,面对洋人、教士的侵略与违法行为,山东形成了包括封建官员、地主士绅、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城市平民、吏役兵丁、无产者等的反洋教大联合。由此可见(       
A.国人民族民主意识觉醒B.清廷中央集权式微
C.传统文化排斥洋教文化D.中外民族矛盾深化
2 . 公元前5世纪后期,雅典将军伯里克利曾自豪地说:“我们的政治生活是自由而公开的,我们彼此间的日常生活也是这样的。”公元前4世纪初,经过雅典公民陪审员投票,法庭以不信神和腐蚀青年的罪名,将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判处死刑。由此可推知,这一时期的雅典 (     
A.思想文化环境压抑B.神权主宰城邦决策
C.政治自由有名无实D.民主政治盛极转衰
2023-10-28更新 | 374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公元前5世纪,包括雅典在内的许多希腊城市都以方格形道路网划分街坊,贫富住户混住在同一街区,市政广场、议事大厅、神庙、体育场等公共活动空间位于城市中心。这种城市规划(     
A.体现了希腊城市政治功能的强大B.表明居民真正实现当家作主
C.有利于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D.说明雅典公民生活受到限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经考古发掘,湖南澧水、沅水下游区的商时期遗存陶器群中以鼎、釜、高领罐和碗形豆等本地因素占主导地位,而鬲、簋、假腹豆等典型商文化因素也同样占有重要地位。这表明(     
A.华夏认同观念已经产生B.中华文化呈现多元一体特征
C.南北经济文化交流频繁D.中国已迈入阶级社会的大门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镇国之柱: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材料一:在1787年制定宪法的时候,汉密尔顿曾引用孟德斯鸠的话,“如司法和立法、行政不分离,则无自由之可言”。宪法确立了法官们的终身制,以使其免受其他权势的干涉。1793年,华盛顿遇到了一系列法律问题。根据英国的传统,“法庭是国王的法庭,法官是国王的法官”,国王可以召集大法官,要求他们提供咨询意见。于是,华盛顿总统指令国务卿致信最高法院的大法官,要求他们就29个问题提供意见。几天后,华盛顿收到了首席大法官与另外四名大法官的联名回信。回信指出,宪法规定三权分立,司法系统是这个共和国制度中,在其他机制都失效的情况下,依然有效的“最后之倚仗”。为了保证这一点,大法官们经过慎重考虑,认为如果他们对与法庭职务无关的国家大事发表意见是不适当的,因此他们不得不拒绝发表意见。他们还提醒华盛顿,宪法规定总统只有权召集行政分支的官员,法官们并不是总统的下属。最后,署名时,他们仍按照当时绅士们的惯例,自称是总统阁下最恭顺和最谦卑的仆人。

——摘编自丁林《美国的镇国之柱——联邦最高法院》

材料二:


       

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把孔子列为立法先贤有点奇怪。但问题是,大多数美国人,即使是崇拜孔子的美国人,也不知道法家与儒家的区别。所以当他们想要致敬中国文明时,唯一熟悉的就是孔子。他们不清楚“礼”和“法”之间的区别,但将孔子视为道德的楷模,因此选择他来代表世界传统的一部分。

——摘编自美国某汉学家接

受中新网采访时的谈话

法律是文明的一个要素,美国的法律自然地继承或派生于以前的文明之中。因此,最高法院大楼的东侧门楣雕像群寓意对源自东方的基本法律和戒律的借鉴。摩西(犹太人最早的成文法制定者)、孔子和梭伦(雅典民主制的奠基人)被选为代表三个伟大的文明,形成了这个三角的中心雕像群。

——摘编自最高法院大楼门楣雕像群设计

者致最高法院建设委员会的信

联邦最高法院和全美国所有大大小小的法院一样,依照法律必须向公众开放。最高法院专门有展览区,介绍最高法院建筑及历史中令人感兴趣的内容。展览区陈列着美国司法史上的一些文物,有接待人员回答问题,还提供免费的书面资料。

最高法院的听证和辩论也向公众开放……由于(直到20世纪90年代)最高法院的法庭里从来不允许电视摄影记者和录音,最高法院的工作状态就从来没有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和广播中,到了重要的听证会举行之前,想一睹真相的人唯一的办法就是早点来排队。

——引自某旅美学者的游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美国法律文明对英国法律文明的继承和超越。
(2)就材料二能否作为解释美国近现代法律文明特征的依据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宽仁”之君-金世宗

金世宗完颜雍(1123-1189)是金朝历史上一位比较有作为的帝王。正隆六年(1161年),完颜雍在辽阳即位,年号大定。金世宗尤其重视借鉴唐太宗治国的经验,汲取海陵王“淫嬖不择骨肉,刑杀不问有罪……遂至于败”的深刻教训,以“宽仁”治国。

金世宗的主要政策取向

金世宗一方面尊儒兴学,学习中原先进文化,另一方面继承女真民族纯正、朴实的优良传统文化。大定二十年(1180年),特授袭封衍圣公孔总为州曲阜令,封爵如故。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译经所进所译《易》《书》《论语》《孟子》《新唐书》等,他还多次表彰孝道行为,以资劝勉。

金世宗多次到郊外“观稼”,并多次遣使检查农业生产的情况,遇到灾伤,“常加蠲免”;多次下令严厉惩处“有敢损禾稼者”。

金世宗指出“赏罚不滥”才是宽政,若“赏罚不明,岂能劝勉”,他允许出现贪腐问题的各级官吏知错改错。他还提出“国家事务,皆须得人”的人才思想,注重选拔廉洁、纯正、能干的基层官吏。他吸取海陵王独断以致败亡的教训,广开言路、虚怀纳谏,对于事关治国安民、朝政得失的大事,能够与众大臣一起讨论,共同商量,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谏诤风尚。

虽然金世宗的观念中也不乏所谓“生杀予夺之权,当出于朕”,优待女真贵族,民族歧视,等等,但时人仍称之为“小尧舜”。

《金史》对金世宗及其统治时期的评价

明祸乱之故,知吏治之得失……可谓得为君之道矣。

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刑部岁断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然举贤之急,求言之切,不绝于训辞,而群臣偷安苟禄,不能将顺其美。

金世宗“宽仁”之名的争议

清朝学者赵翼说:“金代九君,世宗最贤。”而当时的学者多用“宽仁”形容金世宗的性格而非政策。

下表所示为以“金世宗”和“宽仁”为关键词在两大学术文献数据库检索的结果。

学术数据库平台论文数量备注
中国知网4其中一篇文章因内容较多,在期刊上分两期刊载,实际只有3篇论文
万方5其中两篇文章与金世宗的统治措施没有直接联系

——整理自张志勇《论金世宗以“宽仁”治国的思想》等


(1)根据材料,归纳金世宗的“宽仁”治国思想在政治制度、官员管理、法律与教化等方面的表现。
(2)《金史》与现代学者对金世宗的评价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理由,并谈谈从国家治理角度评价古代君王应遵循哪些原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光绪帝下诏变法后,维新派将新旧之论上升为“正邪之论”,凡是不支持变法的,皆为邪。谭嗣同就曾建议光绪帝将公然质疑“正邪之论”的举人处死。由此可知,维新派的这些做法(     
A.旨在加强思想动员B.挑战了皇权的威严
C.加快了改革的进程D.易使自身陷入孤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中世纪晚期的学者普遍认为裸露与否是人类和动物的根本区别。1452年,马内蒂在佛罗伦萨发表《论人的尊严和优越》,文中提出:“由于我们的尊严和美丽……大自然不会掩盖人体,她最完美、最绝妙的作品。披着衣物只会使她用不合适、多余的幕布遮盖住她美丽的杰作”。马内蒂的言论(     
A.改变了社会的着装风气B.表达了宗教改革的诉求
C.挑战了传统的教化观念D.否定了上帝的存在价值
9 . 美国独立之初,农民被视为独立、勤劳、品德高尚的社会中坚,农业背景甚至成为公职候选人引以为荣的政治资本。19世纪后半期,美国农民却常常被视为保守落伍的象征,有农村生活经历的公职参选者往往有意无意地回避或淡化其出身。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B.文官制度的发展完善
C.农村经济的迅速衰败D.政党竞选的混乱失序
10 . 北魏初,民多荫附于大宗族,这些大宗族的族长被政府默认为督护一方的“宗主”,形成宗主督护制。孝文帝继位后,在冯太后的支持下,三长制得以实施,也就是严格按户口设立邻长、里长和党长。三长制的实施 (     
A.配合了均田制的推行B.改变了基层社会结构
C.有利于人口快速增长D.削弱了封建依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