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图为1951年湖南省资兴县人民政府颁发的临时土地证。它所反映的土地改革(       
A.结束了物价暴涨局面B.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废除了土地私有制度D.贯彻了农业合作化方针
2 .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略的主要方式。下列各项内容最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
B.“中国民人,概不准在(使馆)界内居住”
C.“恩准英国人民……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等五处港口”
D.“应准……日本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称“(周)这个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紧密的封建王国……还带领所有能结合的民族,闯进了一个意识和组织上都倾向于‘天下一家’的境界”。文中“天下一家”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A.分封制B.宗法制C.内外服制D.华夏认同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记载,哥伦布在结束第一次的航海返回西班牙时,玉米被不经意间带回了欧洲,但当时美洲的玉米饮食文化却没有相应地传入欧洲。由于玉米的种收比是小麦的520倍,所以16世纪中期,人们开始在威尼斯平原规模种植玉米当作粮食,而不再是观赏作物。到16世纪末人们已用玉米面、小麦粉、还有其他谷类的粉混合烤制面包。玉米从西班牙和意大利两个较早的发源地出发,以扇形阵势向巴尔干地区扩展。从 17 世纪早期,玉米被引种到俄国和周围地区。玉米传开后,欧洲多种作物的轮种开始推行,渐渐取代了传统的冬季休耕的农作制度。18世纪欧洲的小麦价格约等于玉米的两倍,故有学者称,“在十七世纪,尤其是在十八世纪,由于玉米充当农民的主食,小麦就能提供大宗的商品粮”。由于稻米在欧洲栽培很少,故玉米在欧洲慢慢发展为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这一点不同于亚洲。它与从美洲传入的其他粮食饲料多用途作物马铃薯、甘薯一起,支撑起近代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欧洲人口的快速增长。

——摘编自张箭《美洲玉米初传欧洲论略》等

(1)结合材料绘制一个有关玉米在欧洲传播的时间轴(要求:用黑色中性笔作图,包含时空等信息)。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玉米传播对欧洲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6—1521年,王阳明在任南赣巡抚期间,对当地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社会治理。王阳明采取行动,先后平定了横水、桶岗等处盗乱。为有效管理当地户口和百姓,他颁布了《十家牌法》,规定:十家为一牌……遇面生可疑之人,即行报官究理;或有隐匿,十家连坐。面对盗贼猖獗,他实施了在当地挑选骁勇绝群、胆力出众之士的政策,有效地解决了军力不足的问题。为解决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难题,他以“良知”说为思想武器,通过阐明是非曲直、人性善恶,直击盗贼心灵软肋,进而将之感化。及至清代民国,王阳明的治理模式依然沿用不辍,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制度。

——摘编自陈海斌《从王阳明与海瑞赣南施政看明代基层社会治理》

材料二“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是对法国分封制度最好的诠释。较为独立宽松的政治体系使得小领主们各自为政并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管理制度,其辖区相较于大领主便构成了早期的自治单元。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土地的流转,再加上自由民数量的增加,以乡绅为基层领袖,以自由民为重要参与的法国乡村自治初见雏形。13世纪在许多教区出现的以数百户村民构成的社区便是法国乡村自治的真实写照。

——摘编自沙家辉《乡村振兴中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结构性保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阳明治理南赣地区的主要措施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时期法国基层自治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美国建国后,长期实行“政治恩惠制”,即由竞选取胜的总统,把政府职位作为对其竞选支持合作者的一种恩赐而分配给他们。1883年,美国通过法律,决定设立文官委员会,建立考试制度,并确立了功绩制原则。这一变化(       
A.体现了三权分立体制的完善B.削弱了政党政治的影响
C.促进了国家管理水平的提升D.确保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8 . 近代,有英国学者称“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或对外贸易的余额是我国财富的衡量尺度”。为此,他主张增加本国商品的出口,减少外国商品的进口;限制商品价格,提高商品质量,以增强商品出口的竞争力等。这一思想(       
A.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B.盛行于十九世纪的欧美世界
C.体现了经济自由主义的特点D.反映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公元前312年,罗马开始修建阿皮亚大道。此后,罗马统治的疆域延伸到何处,大道就修到哪里。公元前212年,为防范匈奴贵族的侵扰,秦始皇令大将蒙恬率军开始修筑由咸阳通往北境最近捷的道路——“直道”。上述道路修建的直接目的是(       
A.彰显皇权至上B.完成国家统一
C.推动经济交流D.适应军事需要
10 . 1982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按照独立自主等原则,发展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政党的关系。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中不再将国外共产党单列,而是提出要“同各国政党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这一调整(       
A.服务于改革开放的发展B.源于社会主义的挫折
C.消除了意识形态的分歧D.推动两极格局的解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