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9 道试题
1 . 东汉末年至魏晋之际,关中、中原两大经济区的人口急剧减少,北方士民纷纷背井离乡,举家南迁。此后南方许多荒原变成肥田沃野,荆扬的洞庭、鄱阳、太湖流域成了谷仓地带,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三熟之稻”。这说明当时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造成了南方人多地少的矛盾B.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
C.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D.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2021-10-20更新 | 456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齐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祭祀是周代的“国之大事”,在祭祀先祖时,《周礼》明确规定“支子不祭”,也就说嫡子、庶子没有权力主持祖先祭祀,只有助祭资格,但在春秋战国时期,非宗子出身者纷纷作器主持祭祀先祖。这说明当时
A.分封制开始解体B.礼崩乐溃的局面正式形成
C.宗法制遭到破坏D.“克己复礼”已刻不容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53年9月,毛泽东指出,“抗美援朝的胜利是伟大的,是有重要意义的”,“如果不打回三八线,前线仍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沈阳、鞍山、抚顺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产"。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A.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C.捍卫了新生的人民政权D.维护了“一五”计划建设成果
2021-10-10更新 | 452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线上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据统计,负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起草、审查的14人,除两人年龄不详外,其余12人平均年龄仅30岁,而且多数仅接受日本法政速成教育,“生息于专制政体之下既数千年……政治之学,夙未讲求,经验所至,尤属浅薄”。这表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者
A.以开启近代法制转型为使命B.宪政思想较为淡薄
C.注重借鉴日本的政治体制D.革命经验比较丰富
5 . 它作为社会主义模式初期的一种体现,排斥商品货币关系,不承认市场的作用,采用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列宁等领导人试图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空想错误。由此可知,“它”
A.实现了农耕经济的复苏B.保卫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C.为农业集体化创造条件D.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说:“没有洋务派的积极倡导和经营,在古老的中国要出现近代工矿企业、近代电讯交通、近代科技教育,不知要推迟多少年,而且很难保证不会出现‘权操诸人’的‘不变亦变’的局面。”该学者意在强调,洋务运动
A.引进了西方先进生产方式B.遏制了列强势力的扩张
C.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兴起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2021-08-04更新 | 599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烟台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14年,非洲被瓜分完毕。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地面积占非洲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英国29%,法国35.6%,德国7.7%,意大利7.7%,比利时1%,葡萄牙7%。这一状况
A.加剧了列强之间的矛盾B.推动了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C.体现了“有效占领”的原则D.反映了列强的工业发展程度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1年,陈望道出生于浙江,自幼聪明好学,后考入浙江省立金华中学,毕业后留学日本。1917年底,陈望道开始仔细研读由日本译介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译著。19196月,陈望道归国,被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聘为语文教员。在一师期间,他和学生一起积极提倡新文化、新道德,反对旧思想旧观念。1920年初陈望道来到上海,参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出版的《共产党》月刊的创刊工作。当时,陈独秀、李大钊筹划将《共产党宣言》尽快译成中文,而精通外语、汉语功底深厚、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陈望道成为最佳人选。随后,陈望道携带《共产党宣言》英文版和日文版秘密回乡,经过数月的仔细研究,克服众多难关,于19204月完成《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工作。至19265月,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已相继印刷出版17版。

——摘编自吴燕《陈望道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贡献》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进行合理解读。(要求:解读充分,逻辑清晰。)
9 . 1903年,孙中山明确指出自己“所极思不能须臾忘者”是社会主义。1905年,他又说中要吸收西方文明的精华,但决不成为它的糟粕的牺牲品。这说明当时
A.孙中山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弊端B.马克思主义己在中国广泛传播
C.孙中山实现了思想的伟大较变D.三民主义具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10 . 恩格斯曾说:“意大利从来不敌视拿破仑,因为拿破仑只给它带来了好处,单就意大利能够作为一个国家来说,就得感谢拿破仑。”恩格斯意在说明拿破仑战争
A.迎合了欧洲民众的普遍诉求B.促进了欧洲民族主义的发展
C.加速了西欧君主制度的崩溃D.推动了欧洲政治文化的重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