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142 道试题
1 . 1911年,“建设新中国”一语在中国革命性的书刊上频繁出现,并与推翻旧政府的话语相连,它的宗旨在于使将来的“新中国”成为“民族的国家,国民的国家,社会的国家”。这反映革命派(     
A.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B.旨在确立民主共和制
C.实现了国民权益共享D.试图联合各阶层民众
2 . 关于马嘎尔尼访华,英方的记载多是马噶尔尼不认同英国是中国的藩属国,为了维护英王的尊严,选择了单膝下跪;而中方的记载却出现英使最终还是向乾隆皇帝行了代表藩属国的“双膝三跪九叩”礼。这种差异说明(     
A.历史记载带有主观意图B.史料无法反映历史真相
C.两则记载没有史料价值D.清朝同意英国贸易需求
3 . 唐朝杜佑在《通典》中说道:“古之人朴质,中华与夷狄同,有祭立尸焉,有以人殉葬焉,有茹毛饮血焉。”从而他主张在民族关系方面“深达理源”“持盈知足”。这一民族观(     
A.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往B.体现了狭隘的华夷观
C.否定了前朝的民族政策D.源于民族交往的实践
4 . 北魏冀州人费羊皮卖女葬母,女被卖给张回后又被其转卖给梁定之。针对此案,帝诏:“羊皮卖女葬母,孝诚可嘉,便可特原。张回虽买之于父,不应转卖,可刑五岁。”据此可以推测当时(     
A.儒家伦理渗透司法审判B.民众具有极高法律素养
C.古代司法取决于统治者D.北魏法律注重保护人权
5 . 南北朝时期,出现“中书监、令不愿或不能承担起草诏令的大量事务,就很自然地由地位低的中书舍人来操办,机要实权逐步由监、令转移到舍人手中。”这一现象(     
A.提高了官员素养B.导致了士族衰落C.扩大了阶层流动D.有利于君主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表是不同时期与户籍有关的信息登记表,此表可用来研究秦汉(     

里耶户籍简(秦)居延汉简(西汉)
居住地
户人+姓名
爵位或职位
财产(房屋、奴婢、牲畜等)X有奴婢姓名
纳赋服役X
A.国家治理能力B.基层组织结构C.赋税征收程序D.地方行政制度
7 . 战国时期,法治是一种集刑罚、奖赏、内政、外交、军事、商业、权谋等手段的系统化、制度化的治理方法,主张“法者,所以爱民也;以战去战,以刑去刑”。这反映出(     
A.百家争鸣的积极作用B.法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C.法治适应了时代需求D.民本思想为各国接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西周末期,世卿世大夫,鲁有三桓,郑有七穆,晋有六卿……故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於大夫,四世矣。”这种氏族集团,古人称之为“巨室”,所谓“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据此可知,世卿世禄制(     
A.导致礼崩乐坏的出现B.是周朝集权制的威胁
C.使国家治理存在隐患D.促进了士族集团崛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史记·本纪》共十二篇,迄至秦朝分设了五帝、臭、殷、周、秦本纪以及秦始皇本纪共六篇。对于《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之置,后世有学者批评司马迁“自乱其例”,更多的则认为它体现了史家的“卓越见识”。司马迁的这一历史书写,重在(     
A.理清王朝更替的世系B.凸显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C.阐述成王败寇的道理D.探寻秦亡汉兴的历史缘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世纪时,西欧的村庄共同体履行着某些职责,例如维护与作理提坝、水利系统和树篱,防御火灾等:还需要成员提供劳役。例如以村民们轮流提供劳动的方式维护与整修道路,桥梁,据此可知,当时西欧的村庄共同体(     
A.拥有一定的自治功能B.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
C.产生了新的生产方式D.对王权构成一定威胁
2023-12-19更新 | 1101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