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某班级开展“放眼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学生搜集的可以用来论证该主题的资料包括
A.建设“一带一路”B.召开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C.举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D.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2021-06-24更新 | 21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7月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02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表所示是某同学参与班级组织的“中国古代政治风云人物”论坛所准备的展示表格。据此可知,他评说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西北:三征噶尔丹北方:保卫雅克萨,签订《尼布楚条约》
西南:册封班禅额尔德尼京城:除鳌拜,加强皇权东南: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西南及华南:平定三藩之乱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康熙帝
2022-03-16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周年热点03 清朝设置台湾府340周年-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周年热点追踪分析与预测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16世纪的中国进入共时性发展时期”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搜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16世纪开始,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出现的显著变化是,从各个文明的独自发展演变到全球步调一致的共振期,即“共时性发展”时期。

——摘编自【法】费尔南·布罗代尔《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材料二   自正德以来太仓银库的收入总数,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正德初年149万两,嘉靖十一年(1532年)243万两,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295.7116万两,万历五年(1577年)435.94万两。万历之前,江南实行的“征一法”,江西的“鼠尾册”,东南出现的“十段锦法”,浙江、广东出现的“均平银”,福建出现的“纲银法”,都具有徭役折银句田亩转移的内容。

张居正在万历六年(1578年)下令清丈全国土地。请查溢额脱漏,国家掌握的田亩数达7013976顷,此弘治时征税田额增多了300万顷。在这个基础上,于万历九年(1581年)采用一条鞭法,作为全国通行的制度。

——摘编自郭建龙《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等

(1)从共时性发展的视角分析说明一条鞭法实施的原因。
(2)若进一步探究16世纪的中国进入共时性发展时期,你认为还需要搜集哪些方面的材料,请举例说明,并说明理由。
2024-04-29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B卷)
4 .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等素材,请你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A.帝国的扩张与崛起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文明的冲撞与融合D.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16世纪的中国进入共时性发展时期”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搜集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正德以来太仓银库的收入总数,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正德初年149万两,嘉靖十一年(1532年)243万两,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295.7116万两,万历五年(1577年)435.94万两。万历之前,江南实行的“征一法”,江西的“鼠尾册”,东南出现的“十段锦法”,浙江、广东出现的“均平银”,福建出现的“纲银法”,都具有徭役折银句田亩转移的内容。

张居正在万历六年(1578年)下令清丈全国土地。请查溢额脱漏,国家掌握的田亩数达7013976顷,此弘治时征税田额增多了300万顷。在这个基础上,于万历九年(1581年)采用一条鞭法,作为全国通行的制度。

——摘编自郭建龙《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等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出现的显著变化是,从各个文明的独自发展演变到全球步调一致的共振期,即“共时性发展”时期。

——摘编自【法】费尔南·布罗代尔《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1)从共时性发展的视角分析说明一条鞭法实施的原因。
(2)若进一步探究16世纪的中国进入共时性发展时期,你认为还需要搜集哪些方面的材料?举两例说明。
2024-04-07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齐鲁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历史试题
6 . 下面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纸片,据此最合适的主题是(     
南美的解放者
印度民族大起义
非洲独立年
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A.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B.世界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
C.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D.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运动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西欧的崛起B.大国博弈下的国际关系
C.第三世界的兴起D.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
2023-02-09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纲要下 第八单元-知识串讲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一统”指国家在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某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甲: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沿革表

朝代高层政区统县政区县级政区
三国两晋南北朝
五代十国道(方镇)
宋朝
元朝行省路、府、州
明朝承宣布政使司(行省)
清朝道、府

——根据周报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整编

——据《中国历史教学挂图》

材料二

西汉王朝在边疆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设置“道”进行管理,而对于归附的边疆少数民族较大的群体设置“属国”进行统辖,在西域、西北、西南、南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根据各地区不同的情况,分别设置了军政机构对少数民族进行管理。唐代延续了汉代这一民族政策,羁縻府州制度便是这一政策在边疆政策治理上的一个创举。

——摘编自马亚楠《浅析中国古代因俗而治的边疆治理政策》

(1)研究本主题时,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材料一中的史料?
(2)分析说明材料二所反映的特点与研究主题之间的联系。
(3)若进一步探究本主题,你认为还需要从哪一角度补充材料?举例说明。
(4)《三国演义》卷首语认为“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9 . 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当今的热点话题。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西亚的神话曾传入希腊等素材,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帝国的扩张与崛起B.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C.中外经济文化交流D.中华文明的吸引力
综合题 | 适中(0.65) |
10 . 大觉寺“释疑”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阅读文献时,发现两处文献中对大觉寺的记载与如今大觉寺(位于海淀区,明代重建)的位置有所出入。同学们模拟历史学家开展了探究。

材料一:大觉寺,按《寺记》,曰中都大觉寺。……旧在开阳门郊关之外……天德三年(1151年)……寺遂入开阳东坊。大定中赐额大觉……在旧城开阳东坊。

——《元一统志》(元朝官修地理总志)

材料二:金天德三年(1151年)展筑京城,仍开阳之名为其里。大定中僧善祖营寺,朝廷嘉之,赐额大觉。

——耶律楚材(1190年—1244年)《湛然居士集》

(1)材料一、二中出现的“天德”、“大定”是(     )(单选)
A.谥号B.年号C.庙号D.尊号
(2)1151年,金朝开始营建中都,此时与其并立的政权有(     )(双选)
A.辽朝B.南宋C.元朝D.西夏

       近年来北京西城区光源里(位于金中都东开阳坊界内)区域发掘出一处金朝遗址,并出土了大量文物。同学们通过查阅北京市文物局公布的资料,对“大觉寺”有了新的看法。

材料三:光源里遗址1号基址附近出土了金太祖玉谥册(皇家用于祭祀的礼器)、刻有篆文的铜官印,菩萨雕塑、关公陶塑,还有龙纹瓦当、凤纹瓦当、兽面纹瓦当、檐头瓦等建筑构件,还有景德镇青白瓷、仿铜瓷礼器、高丽青瓷、汝瓷等高规格器具。                                              

(3)以上出土文物,为我们了解金朝的社会面貌提供了哪些视角?
(4)综合上述材料,围绕“光源里遗址”与“大觉寺”的关系,谈谈出土文物与后世文献的证史价值。
(5)在探究“大觉寺”的过程中,还可以选取哪些可靠材料?(     )(双选)
A.光源里居民的口述B.金朝官修档案材料
C.大觉寺的《寺志》D.宋朝文人笔记材料
(6)依据上述探究过程,归纳同学们释疑“大觉寺”的路径和方法。
2024-01-17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