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宋代后期的科举制实行解额制度。司马光即主张“逐路取人”,以比例配额为依据:“以郡国户口多少为率,或以德行,或以才能,随其所长,各有所取⋯⋯”这一录取制度(     
A.注重维护士子的利益B.导致了经济重心南移
C.缩小了南北文化差异D.体现了地域公平原则
2024-02-2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2024届高三下学期收心考试(开学)历史试题
2 . 唐宋时期,古籍中关于黄土高原地区全部动物资料(280条)中,鹿类资料(100条)占比35.7%。其史料来源,一部分是方志文献中的土产贡赋记录,一部分是正史、政书中祥瑞动物的记载。唐宋以后,古籍中关于黄土高原地区鹿类活动的记载急剧减少。上述史料有助于研究(     
A.气候变化与社会生产的联系B.儒家学说对地方治理的影响
C.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关系D.民间信仰向文学创作的渗透
2024-02-20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2024届高三下学期收心考试(开学)历史试题
3 . 【近现代的画报】

材料一   创刊于1884年5月8日,终刊于1898年的《点石斋画报》,十五年间,共刊出四千余幅带文的图画。在创刊的“缘启”中,刊物创办人尊闻阁主人写了这样一段话阐述其办刊策略:“近以法越构衅,中朝决意用兵,敌忾值忱,薄海同具。好事者绘为战捷之图,市井购观,恣为谈助。于以知风气使然,不仅新闻,即画报亦从此可类推矣……俾乐观新闻者有以考证其事,而茗余酒后,展卷玩赏,亦足以增色舞眉飞之乐”。《点石斋画报》前期的报道“中法战役”令人拍案叫绝;后期的追踪“甲午中日战争”以及台湾民众之反抗日军,也有绝佳的表现;末期《强夺公所》《法人残忍》也体现出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强烈关注。

——摘编自陈平原《点石斋画报选》

材料二   1942年7月,《晋察冀画报》在河北石家庄平山县碾盘沟村正式出版。该画报创刊号以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名义出版,刊登150多帧照片。封面是彩色套版的八路军挺进长城,封底是铁骑兵。除发到军区、边区、军分区、专区党政机关和有关单位以外,还寄到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其他根据地、重庆,并托外宾带到国外。同时还由晋察冀边区新华书店、延安新华书店等全国各大书局经售。重庆新华日报发表文章指出:“敌后艰苦的军队不但从敌人那里夺取武器来武装自己,而且夺取物质来充实精神食粮,因为他们在艰苦战斗的情况下,也不忘记在文化上的教养与提高”。

——摘编自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点石斋画报》反映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点石斋画报》和《晋察冀画报》的共同特点并分析其时代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世纪初期,英国城市的街道大多数是窄街小巷,没有区分专门的人行道或车道;住宅参差不齐,从贵族、金融家的豪华宅第到普通居民的后街陋室,并存于城市街区。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工业革命弊端显现B.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C.公共权力监管缺失D.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61年1月,奕䜣等人在奏折中陈述:“近年来临事使探,往往得自传闻,未能详确,办理难期妥协。各国新闻纸,虽未必尽属可信,因此推测,亦可得其大概。广州、福州、宁波、上海旧有刊布,名目不同,其新开各口,亦当续有刊本,无论汉字及外国字,按月咨送总理处。”这体现出,奕䜣等人(     
A.对新闻纸真实性存疑B.希望拓宽渠道了解西方
C.主张兴办中外文报刊D.意识到通商口岸的重要
2024-01-23更新 | 451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部分小说发表情况统计表》。出现以下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杂志或出版社作者和作品名称
1956 年《人民文学》杂志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青人》
1956 年《人民文学》杂志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
1956 年《萌芽》杂志陆文夫《小巷深处》
1957 年中国青年出版社柳溪《爬在旗杆上的人》
1957 年《人民文学》杂志宗璞《红豆》
1957 年《剧本》杂志杨履方《布谷鸟又叫了》
1957 年《新港》杂志刘绍棠《田野落霞》
1959 年《蜜蜂》杂志刘真《英雄的乐章》
A.三大改造取得巨大成果B.社会主义上层建筑调整
C.先进社会制度全面确立D.首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中世纪中期,随着受教育群体扩大、王室司法行政书面化,英国庄园管理从依赖口头记忆转向书面文件,产生了地籍册、账簿、法庭案卷等文件。这表明,当时英国(     
A.王权得以持续强化B.基层治理趋于规范
C.农奴的依附性减弱D.世俗学校广泛设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2世纪,英王亨利二世进行司法改革,规定凡经教会法庭判决有罪的教士,必须移至普通法院进行审理和惩罚;教会法庭已经判决的案件,非经国王许可,一律不得上诉于罗马教皇;将全国划为六个巡回区,由国王派出的巡回法院审理案件等。这些措施(       
A.加速了封建庄园法庭的崩溃B.为王权的扩张留下更多空间
C.初步奠定了大陆法系的基础D.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北朝谱学以官修谱牒为主,侧重士族及其门第评定。唐前期三次官修谱牒,评定士族及其等级,“崇重今朝冠冕”。至唐后期,朝廷不再分定姓族、官修“氏族志”;私撰谱牒,也不再注重士族评定,谱学转向关注姓源、姓望等姓氏知识。唐朝谱学的转变主要由于(       
A.选官制度的调整B.人才观念的变化
C.阶层流动的增强D.君主专制的强化
10 . 秦汉时期的“平贾”制是一种官定价格标准的制度。“平贾”由地方评定、谒报于县廷,在本县范围内发挥效力并定期更新。汉武帝施行平准法,利用“平贾”对民间交易价格进行干预。秦汉时期“平贾”制的实行(       
A.表明政府经济政策松动B.推动了全国市场的统一
C.旨在打击地方豪强势力D.有利于社会良序的建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