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8 道试题
1 . 唐代的村庄具备了自然聚落和乡村行政单位双重意义,完成了行政编制与自然聚落的合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代乡族势力与地方治理

材料一唐代许多村落是因姓氏得名。绝大多数的村落聚族而居。村落中的乡族势力,是乡村社会的领袖。乡族势力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类:一是具有文化背景的士人,二是具有仕宦背景的退职官吏。三是乡县胥吏。四是乡豪。唐代前期乡村社会中具有文化和仕宦背景的群体以士族为主体;唐代后期,逐渐由以科举为背景的乡村知识分子构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乡里组织与宗族组织两者对乡村社会的影响力与控制力不尽相同。在唐前期,乡里组织控制社会的力量更强大一些。唐代后期。乡里组织对乡村社会的控制力有下降的趋势。以村落为背景的乡族势力亦在加强。此时的村落领袖一般为乡村富户,实力更强。

——李浩《论唐代乡族势力与乡村社会控制》

材料二



图1

图2

——图1、2据杜文玉《唐代乡族势力对地方政治的参与》等绘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前后两个时期乡村治理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代乡族势力对乡村治理的参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图为1928年《大公报》上刊载的一则征婚广告,男性对女性提出要“精通英文,具有姿色,富有革命思想”等要求,女性则表明自己“因反封建式婚姻与家庭脱离关系,要求男性经济独立,若经济充裕为侧室亦可”等内容。这反映出(     
   
图为征婚广告
A.拜金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潮B.思想解放的渐进性与艰巨性
C.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传统婚姻观念已被彻底摒弃
3 . 裁判官“虽不能废除《十二铜表法》的现存律条,但可以通过拟定它的告示,通过其日复一日的裁决,来补充它,或者以矫正性补救方法对其进行修订……‘以非常方式’裁决纠纷的习惯,在帝国时期越来越成为常事”。据此可知,罗马法(     
A.协调了贵族与平民矛盾B.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C.形成了灵活的审判程序D.体系建设日益趋于完备
2023-10-18更新 | 164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8年,美国直接参加了协约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之后,美国政府对苏俄采取了“在各大国中间最为敌对也是最为僵硬的态度。”1932年1月28日,日本进攻上海,美日矛盾日趋尖锐。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国务卿赫尔指出:“总的来看,俄国一直倾向于和平。欧亚世界正走向危险,而俄国却能够大大有助于稳定这种局面。”1933年,美国的工人、农民和美国共产党都积极行动起来,他们多次召开群众大会、进行游行示威,要求政府承认苏联。俄美关系委员会向1139家报纸征询意见,其中有833家赞成美苏关系正常化。罗斯福坚定地认为美国的主要敌手是德国,而苏联是可以争取的潜在盟友。1933年11月17日,美苏签署建交协定,美国长期拒不承认苏联的局面终告结束。1941年6月,德国发动侵苏战争后,罗斯福迅速着手向苏联提供援助。1941年年底,美国因珍珠港事件投入反法西斯战争,美苏战时同盟迅即正式形成。自此开始,罗斯福的对苏政策宗旨是维持美苏同盟,最大程度地利用苏联打击德国,同时争取消除苏联对西方国家的不信任感和潜在敌意,为战争胜利后美国主导下的大国合作体制奠定基础。

——摘编自国洪梅《美国对苏联的政策研究(1933~1941)》

材料二:二战后期,美国反对其他国家建立势力范围的自决原则与苏联在东欧的政治要求殊难相容。随后,关于德国问题的重大利益抵触和政策分歧使得美苏矛盾更加激烈。采取复兴德国西占区经济的政策,东欧和德国问题上愈演愈烈的对立与美国政府内外的反苏反共情绪和“世界领导”欲望互为因果,并且作为一个基本原因,促使斯大林改变战时旨在举国上下团结抗德的比较宽容的国内政策,重新实行高压政治和其他方面的“斯大林治国模式”。美国驻苏使馆代办凯南在1946年2月著名的“长电报”中予以综合表述和哲理提炼,并且立即被美国决策者奉为对外政策指南。其核心在于认定苏联的国家制度、意识形态和俄罗斯历史心理传统,使之追求无限的扩张,美国必须、也可以通过不妥协的对抗来遏制苏联势力扩展,同时不引起美苏战争。1955年,美苏冷战格局完全形成。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40年代美苏关系的变化,并分析美国调整对苏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苏冷战的目的及影响。
2023-10-11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如表是民国初期部分有影响力的立宪派知识分子的政治活动。据此可知(     
姓名学历主要政治活动
张謇清末状元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北京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等职
汤化龙日本法政大学毕业湖北军政府民政总长,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秘书处长,北京临时参议院副议长,众议院议长
谭延闿清末进士湖南军政府参议院议长,三任湖南都督,国民党支部长等
林长民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参与《临时约法》起草工作,组织共和党,众议院议员、秘书长,组织进步党等
A.立宪派和革命派的斗争异常激烈B.民主共和政体在中国已名存实亡
C.中国权力结构尚未发生根本变动D.辛亥革命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周灭商后,先设三监镇抚殷遗民,后改封王室、功臣贵族采邑与周边夷、狄为邻,赋予征讨拓疆之权,各诸侯国封赐卿大夫采邑藩屏公室……至春秋,卿大夫专权,“礼乐征伐自大夫出”。这一变化(     
A.巩固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B.说明宗法血缘衍生官僚政治
C.有利于华夏多元一体的发展D.预示郡县取代采邑成为必然
7 . 在雅典,无公民身份的自由人和自由公民之间的社会流动有着非常严格的制度限制。本质上看,公民的政治角色和地位在民主政治中呈现出典型的排他性特征,也正是由于这种排他性特征,公民身份才被珍视。这反映了雅典(     
A.强调公民权利义务统一B.对公民财产数量有严格规定
C.少数人民主的政治特征D.公民身份是社会控制的工具
2023-08-29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满洲里远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至战国晚期,治与理合并为“治理”一词,指国家管理应按照某种规律、规则行事。“治理”一词的出现,是战国时期国家形态转型的反映,也是当时现实政治的需要。战国时列国在治国思想、政治制度、管理方向上都较之前的西周春秋时期的国家有了重大区别,这不仅表现在对于国与家、礼与法、公与私、职与能、功与劳、善与恶、治与乱等治国理念的理解纷繁复杂上,也表现在官僚制、郡县制、户籍制等治国手段内涵更加丰富上。秦朝廷续了战国时国家管理形态的基本形式,“治理”一词也沿袭了其在战国时代的含义。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古代“治理”探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3-07-0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清初中国茶叶产量为235万担,光绪年间增至450万担,其中至少三分之—用于出口。随着茶叶商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农村中从事经济作物生产的劳动力比例有所提高。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茶开始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B.中国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的提高D.中国开始出现新的商业经营形式
2023-06-22更新 | 315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梦溪笔谈》记载,当时“盐价时有低昂,又于京师置都盐院,陕西转运司自遣官主之。京师食盐,斤不足三十五钱,则敛而不发,以长盐价;过四十,则大发库盐,以压商利,使盐价有常。而钞法有定数”。这反映出(     
A.市场的价格由商人自行决定B.民间消费观念理性化
C.官府利用市场手段调控物价D.国家取消了食盐专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