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3 道试题
1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它(大革命)决不是一次偶然事件。的确,它使世界措手不及,然而它仅仅是一件长期工作的完成,是十代人劳作的突然和猛烈的终结。即使它没有发生,古老的社会建筑也同样会坍塌……只是它将一块一块地塌落,不会在一瞬间崩溃。大革命通过一番痉挛式的痛苦努力,直截了当、大刀阔斧、毫无顾忌地突然间便完成了需要自身一点一滴地、长时间才能成就的事业。
——托克维尔
材料二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欧洲大陆各国封建制度依然存在,近代资本主义文明还没有确立……直到法国大革命,法国为欧洲树立了资本主义民主的榜样,又经过拿破仑战争的冲击,各国最终建立了新的政治经济框架,近代资本主义文明在欧洲占了支配地位。”   
——李世安著《世界文明史》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有关法国大革命原因的基本认识;并结合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背景对此进行解读。
(2)结合材料二概括指出法国在反封建方面是怎样为欧洲做出榜样和贡献的?
2 . 下表为《1972年至1985年中美贸易状况表》,对下表内容解读不当的是(   
A.1980年之前中美贸易总体呈现低水平增长趋势
B.1980年中美贸易总额大幅增长与中美建交有关
C.80年代中国实施对外开放致对美出口增长迅猛
D.80年代美国经济“滞胀”致对华出口几乎无增长
3 . 2012年是《南京条约》签署170周年,百年荣辱起于此,某班同学以此为契机开展研究性学习,利用不同史观解读《南京条约》,下列研究性成果不正确的是
A.西方工业文明与东方农耕文明的冲突——文明史观
B.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开始——全球史观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的必然结果——革命史观
D.晚清人们生活习俗出现西化——社会史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874年1月29日,《申报》发表题为《记新式小车》的评论道:“二轮小车近上海新创设之举,租界通衢已见。斯新式妆饰华丽,乘坐舒服,想实适于时需也。其车来于东洋……所望者惟车数之日渐增多耳。”下列对该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新式小车”是近代交通工具自行车
B.“新式小车”仅仅满足了达官贵人的出行需要
C.“新式小车”受到城市居民的欢迎
D.“新式小车”已经取代传统交通工具
5 . 读下表(单位:则),下列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A.中华民国的建立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B.西方资产阶级致力于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C.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得益于南京临时政府的政策
D.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民主科学观念的传播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19世纪初,关于宪法是否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道的问题,美国国会一直存在争论,1817年和1822年,美国总统两次否决了联邦政府资助地方改善交通的议案,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认定,宪法允许联邦政府资助和承担河道改良项目,但联邦政府的权限从改良河道扩大到流域治理、防洪灌溉,又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其间,仍有很多议员认为,联邦政府建设防洪工程过多干预了各州的权力。1935年全国内发生洪灾,100多项防洪议案提交到国会,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授权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防洪工程,地方需要提供相应的建设土地和空间。

结合所学,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7 . “着火的房子”:1787年春天……第五章,领头羊弗吉尼亚:5月25日—6月1日……第七章,人类的五分三:6月11日……第十章,小州的胜利:7月11日—17日……第十九章,瑕不掩瑜:9月8日—17日。下列对上述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着火的房子”,反映英国与北美人民的矛盾激化
B.“人类的五分三”,指统计人口时黑人的计算方法
C.“小州的胜利”,调整了大州与小州的关系
D.“瑕不掩瑜”,说明颁布的宪法存在局限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探讨地方史与国家大历史之间的联系是历史研究的视角之一。下列对近现代四川地方史事解读正确的是
四川史事史事解读
A1910年,《蜀报》第四期刊载吴虞《辩孟子辟扬墨之非》一文,为四川最早反对封建专制和儒家学说的文章。《蜀报》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
B1911年9月30日,同盟会员吴从周等率蜀北民军攻下广安城,结束清朝对广安的统治。四川革命党人积极响应武昌起义,脱离清政府统治。
C1937年12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移驻重庆,所属中央各部于大溪沟.上清寺等地办公。淞沪会战失利,南京受到侵华日军威胁,是迁都重庆主要因素。
D1952年7月1日,新中国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全线通车。“一五”计划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有利于西部地区的发展。

A.AB.BC.CD.D
9 . 近代中国由于国家贫弱.染病的“身体”成为“国家”的文化隐喻。
病历表
姓名:叶海棠                            别名:海棠叶
血统:中华民族
发病年份:1911年,及后延续十多年
发病背景•心脏老化,身体机能运作失常
•肢体长期受多种强悍病毒入侵,肌肉严重萎缩
处置方式•换心
术后反应•新心脏植入后多次产生排斥,跳动状态仍似旧心脏,身体机能仍处于衰弱状态
•强悍病毒不仅不能消灭,反籍新心脏出现排斥时乘机肆虐,导致头部、右腹有筋肉松脱现象,左肩膊萎缩症继续恶化
•病毒肆虐期间,先天免疫力曾一度发挥作用
病情总结危殆

以上是一张虚拟的病历表. 实为制作者对历史的一种解读(或阐释)。请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张病历表的简要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全面(至少4项),运用知识准确,表述逻辑清晰】
10 . 谢益显在《完整掌握国家主权概念》一文中指出:近二十年来的战争与冲突更多地发生在一国之内,如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等等,这些违反人道、有悖人类文明通识的行为日益成为维和行动的对象。在这个意义上说,维和行动成为一种超国家主权的国际行为,国家主权概念在理解上发生了改变。事实上,国家主权概念的变动,还发生在更广泛的国际事务领域。随着经济全球化走向深入,国际贸易需要在一个多边协商的框架下实现共赢;互联网冲破了文化的边界;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等,都需要人类共同面对,往往不是一个主权国家所能独立解决的。可以说,一国的决策或会引起全球的连锁反应,相应的,决策的出台就需要在全球背景下进行思度与考量,“主权让渡”概念浮现出来。有关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主权让渡”是大国干预他国的借口
B.主权国家之间为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组织并开展行动,是一种超国家主权的行为
C.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也是成员国让渡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结果
D.国家主权让渡有利于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