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袁政府接受“二十一条”被国人视为奇耻大辱。(1915年)59日,北京总商会通电全国各省商会,痛陈“我国民苟欲自列于人类,五月七日之耻,此生此世、我子我孙,誓不一刻相忘!今请自本年五月七日始,我四万万人立此大誓:共奋全力,以助国家。”数日之间,北京总商会的通电在全国各地散发,各主要报章无不一再疾呼“勿忘国耻”!不仅报纸、墙上、商标上、信笺上到处可见“勿忘国耻”四字。一时间,国耻茶壶、国耻花瓶、国耻扇、国耻摄影等,无所不有。另一方面,在此全国群情激愤之时,纪念国耻的活动有时也流于形式:杯箸上刻国耻纪念而花酒照样吃;舞台广告皆书国耻字样而戏照样看;特别是麻将牌刻上国耻纪念后照样打。无怪乎有人叹息道:如此乐不可支,则对国耻其实又“愤于何有”。

     ——摘编自罗志田《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

材料二   2 国民政府国耻纪念大事表

时间活动
1928公布《五九国耻纪念宣传大纲》:提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扑灭中国共产党,完成北伐统一中国等口号
1929公布《革命纪念日简明表》:将五九、济南、五卅、沙基惨案发生日列入国耻纪念日,规定全国下半旗致哀
1930修正《革命纪念日简明表》:将四个国耻纪念日合并,特意将五九定为“国定纪念日”,规定停止娱乐宴会,号召各界一齐纪念
1935公布《修正革命纪念日简明表》:明确了五九纪念日“全国一律下半旗,停止娱乐宴会致哀“等规定
1938颁布渝字三五四号令:规定7月7日为抗战建国纪念日,并列入历书纪念
1940国民党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决议:将五九纪念并入7月7日抗战建国纪念日

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一,概括指出民国时期国耻纪念的特点,并对国民政府时期国耻纪念活动的变化予以评析。
2021-08-24更新 | 125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地方官员政绩被制成计薄,上报中央。御史参与审核计薄,考核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隋唐时期,尚书省吏部主管考课,以“四善二十七最”为标准,将道德考课与具体事务的考课有机结合起来。宋代由审官员和考课院负责,沿袭唐朝的考课标准,还制定了专门的《元丰考课令》《考课法》等考课法规。明代考课由吏部会同都察院主持,依据《大明律》《考察通例》等进行。清代以“四格八法”为标准,分为对京官的京察和对外官的外察两种,考满法为一年一考,三年为满,以考核结果决定官员的升迁或降、调。

——据朱伟华、徐璋著《中国古代职官考课制度特点初探》

材料二   1938年,毛泽东要求“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1941916日,中央军委作出指示:“今后提拔干部,必须以德(对革命忠实)才(工作能力)资(资望与斗争历史)兼顾,不以斗争历史为唯一的或第一的标准。”党的七大将这些标准加以系统概括。

——据孙秀民《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干部政策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官员考课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评价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干部政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士大夫对民众的劝诫,大多结合相关社会教化活动来进行。宋仁宗时期,“文治浸盛,学校大修,远郡僻邑莫不建学”,“州郡不置学者鲜矣”,宋仁宗还对江淮以南地区的民间非法宗教“皆严禁绝”,大力推行儒学。两宋时期的士大夫、官员常常对所辖地区的名宦名士、孝子贤孙、贞节烈女进行统计上报,对受到朝廷褒奖者给予减赋或旌表门闾的奖励,“广厚风俗”。赵朴任职越州时,就上报神宗对上虞县刘承诏加以旌表;朱熹任职南康军时,通过查阅方志、走访各地,对东晋陶侃、北宋刘涣等前代忠臣孝子、义夫节妇,或建祠,或拜谒,以此来教育民众。

——摘编自张淑生《宋代俗训与社会教化》

材料二   明代初期,朱元璋就十分注重用儒家思想来教育基层百姓,以纲常礼教为总原则,继承了以儒为宗的统治思想,通过“每年正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日”举行“乡饮酒礼”来落实。此外,明政府还将闾阎百姓作为教化的主要对象,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制定州县官员条例,要求县官亲自下乡督查乡约讲授情况,以重其事;明代闾里还建有申明亭和旌善亭,“凡民间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皆书其实行,揭于其中,劝善也”。明代统治者认为“致治之道在于善俗”,洪武五年(1372年)规定“有司今后考课,必书农桑、学校之绩”,并亲作“农桑学校诏”,督促执行,以导善行。

——摘编自许燕婵《试论明代教化》

材料三   宗教改革以来,英国在不断创立对穷人进行扫盲并传播宗教的慈善学校的同时,季审小法庭也发展成为民间基层较为繁忙的司法机构,处理案件并普及司法常识。17世纪,乡绅和富商捐助建立了大批提供通识教育和宗教教育的学校,并将子弟送到欧洲大陆游学。英国基层社会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英国政府主动为乡村社会的转型提供制度和经费保障的举措,使更多的英国乡村民众获益。

——摘编自付有强《城市化背景下的近代英国乡村教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时期社会教化的共性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中国与近代英国在社会教化方面产生不同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社会教化的积极影响。
2023-03-31更新 | 272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