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3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印度原始佛教追求涅槃,主张修行实践,不拜偶像。魏晋至隋唐期间,佛教杂糅了宗法观念和儒家思想的轮回学说变成了天理轮回、报应不爽的理论。对涅槃超脱的追求变成了对来世幸福的追求,修行实践变成了布施求福。这种变化说明(     
A.封建礼教观念受到冲击B.隋唐统治者重视佛教
C.佛教呈现出本土化趋势D.佛教遭受毁灭性打击
2 . 下列对表中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15世纪至19世纪世界部分地区人口变化表(单位:百万)
时间中国印度欧洲非洲撒哈拉以南拉丁美洲
1400年7074526036
1600年1101458910410
1800年3301801469219
A.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各地人口呈上升的趋势
B.近代殖民活动影响了拉丁美洲的人口结构
C.撒哈拉以南人口变化的根源是传染病入侵
D.殖民侵略导致亚非拉人口下降与生产破坏
2024-06-0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清代漕运以跨区域调度粮食供应京师,用于发放军队、官员的俸饷之米。咸丰三年,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四省遵旨将所征漕粮按1.3两/石变价解京,随即河南也加入其中。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动B.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
C.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D.白银货币化趋势的加强
2024-04-08更新 | 442次组卷 | 7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交流联系发展

亚历山大崇尚东方宫廷礼节,要求大臣行东方式的匍伏礼。他享用东方君主的服饰,身穿米底人的服装,保留了波斯帝国的行省制,设立总督等地方官职。他曾将三万波斯青年带到苏撒,编入马其顿军队。亚历山大积极倡导马其顿人和东方女子结婚,凡马其顿人与东方女子结婚

——摘编自李丽玲《浅析亚历山大统治政策与希腊化文明的形成》


(1)依据材料,概括亚历山大促进文明交流的措施。
(2)依据材料和所学,简述麦哲伦远航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




19世纪的国际贸易中,欧洲国家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工业品,其中最重要的是机器纺织品,如棉花、生丝等,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香料、茶叶等特产。19世纪后期,蒸汽机、机车、铁轨等机器设备和金属制品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商品。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3)依据材料,指出国际贸易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今天的电子通信技术使得时间和空间变得模糊,通过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联网的计算机迅速传递信息,使世界成为“地球村”。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推动了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也带给了人们更加便利的生活。

这个新的互相联系的世界也遭到了某些人的批评。例如,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病毒、手机病毒让人防不胜防;它让许多国家的传统文化受到计算机语言以及英语的冲击,这实际上将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语言限制在小范围内。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等


(4)指出上述材料反映的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谈谈你对这一趋势的看法。
2024-01-18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5 . 下表所示为1867——1894年中国茶、丝的出口状况。对表中所列“大宗”商品出口变化趋势影响最直接的因素是(     
年份出口总值/千海关两茶叶生丝
担数/担货值/千海关两比重/%担数/担货值/千海关两比重/%
1867—186958 0411 427 63632 52656.0450 27318 25031.44
1870—187466 7201 635 51235 15352.6962 01522 46833.67
1875—187971 3321 875 50834 39348.2273 29022 29531.25
1880—188470 8042 051 00732 23645.5369 03218 87526.66
1885—188983 4842 108 73530 87336.9876 66319 67723.57
1890—1894107 0831 744 25029 21827.2895 44425 79724.09
A.产业结构的转型B.民族工业的兴颓
C.自然经济的比重D.海外市场的竞争
2024·四川成都·三模
名校
6 .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贸易自由化趋于停顿,以非关税壁垒为主导、区域化壁垒加强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B.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废除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D.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停滞
2024-04-23更新 | 206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文科综合训练(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朝代节假日概况

汉代
汉律“吏五日得一休沐”;除此之外,一年中还有腊日、伏日、元日、社日等节庆假日

唐代
永徽二年,改“五日休沐”为“十日休沐”,谓之“旬休”;一年共有53天的节庆假日,包括皇帝的生辰放假三天,佛诞和老子的诞辰各放假一天

宋代
官吏的日常休假,沿袭唐代,仍是十日一休沐。宋代一年有54天节庆假日,最长的是新年和冬至,各放7天。宋代不认同佛诞和老子诞辰是法定假日

元代
在公休事宜上一改宋代旧制,虽保留了“十日一休沐”的旬假制度,但节假日骤然大减,共计16天

明代
取消唐宋以来官员的旬休制,代之以一月一休制。公假较元代进一步缩减。明代将大部分传统节假日都取消,只保留元旦、冬至、元宵三节休假

清代
清代基本沿袭明代公休制度,在此基础上取消例行的日常公休,将冬至、元旦、元宵三个法定节日休假串联,谓之“封印”休长假

——据杨联陛《帝制中国的作息时间表》等


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古代节假日变化的一种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趋势准确,阐释清晰,逻辑严密)
8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管理机构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投卷”与“公荐”的影响,唐代科举中请托奔竞之风盛行,而主考官与中举者之间也容易结为特殊的“座主”“门生”关系。宋代对于科举取士全过程的控制日趋严密,在各个环节上强化防范。考官的亲属、门客等另外组织考试,称作“别头试”;下层官员参加考试,也另行组织,称为“锁厅试”;考试前,被指定的考官全部进入贡院,考试期间不得私自外出或会见亲友,称之为“锁院”:自真宗朝始,各级考一律“封弥”“誊录”。

——摘编自袁行席、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   孙中山具有以考试权独立为核心的文官考试的思想。他曾说:“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救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孙中山完成了从科举考试到文官考试的对接,奠定了我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基础。他的文官考试思想和他下令规划、公布的考试法规中,不少重要内容后来为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所沿用。

——摘编自《孙中山对人才选拔制度的贡献》(《光明日报》)

材料三   中国于2006年开启了公务员队伍建设有法可依的新局面。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对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也逐步暴露出一些不适应的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国际政治环境变化,“国家治理现代化”成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公务员队伍就是落实政府行政职能、践行国家治理责任的战斗队,只有不断培育出更高素质的公务员、建设更高能力的公务员队伍,政府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行政体系效能才能不断提高。

——摘编自贾海藏《新时代公务员队伍的建设路径:科学化+法制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对科举考试过程进行“强化防范”的两大环节,并结合所学,概述宋朝“科举取士”发生根本改变的表现及影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孙中山之所以提出“以考试权独立为核心的文官考试”思想的缘由,并简析这一思想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并简述当下中国公务员考录工作所呈现的趋势及其发挥的作用。
2024-04-0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后直至晚清时期,“天下观”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是把中原王朝看做“一个文化共同体,而不是一个政治疆域,更非一个种族疆域”。古代中国的天下观崇尚的是仁、德、礼等文化价值观念,所要实现的是协和万邦的天下秩序。……良好的商业航海气氛和城邦政治孕育了古希腊人朴素的世界主义观念,斯多噶派最先提出了“世界大同主义”的观念,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言:“全世界都是我的故乡。”古罗马帝国亦产生了一种帝国精神,即对武力征服、对外开拓、帝国一统的追求。

——摘编自侯毅、吴昊《论中国“天下观”与西方“世界主义”》

材料二

时间

霸权更迭

1617世纪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
17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初英国取代荷兰霸主地位,随后又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

二战结束后

美国海军成为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
21世纪以来,全球社会的发展“海上多极”趋势明显;各海洋强国既需要在经济方面相互依存,又需要在全球治理上协调一致

——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

材料三   新中国的“世界观”的发展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对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前后10年,迅速融入经济全球化,认清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

——江涌、王力、黄莺《60年中国之“世界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和世界古代“天下观”异同,并分析其观念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近代以来海上霸权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影响其霸权演变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世纪之交的中国“和谐世界”理念的深远意义。
10 . 有人这样描写20世纪20年代的天津:“盖天津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主要反映了天津(     
A.城市的发展受到了交通变化的影响B.城建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向外扩展
C.城市布局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D.市民的生活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023-09-27更新 | 234次组卷 | 3卷引用:12·选必二第12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