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1 道试题
1 .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摆脱越南战争困局而进行战略收缩:西欧国家一体化合作进一步加强;日本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东欧各国对苏联霸权主义行径强烈不满:中国国际战略地位进一步提高。由此可知,20世纪70年代(     
A.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初步显现B.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C.美苏两极格局开始走向瓦解D.美苏争霸中苏联占优势
2022-07-23更新 | 295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19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电影《阿凡达》以其精彩的电脑特技,以及对现代科技带来的欲望和暴力的某种西式文化反思,受到影迷们的喜爱,其海外票房远超美国本土票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B.体现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融合
C.世界经济出现多极化趋势D.美国电影科技水平比较高超
2022-07-27更新 | 280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19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亮点练】-【过高考】2023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单元复习课件与检测(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据学者研究,“话本”的称谓,早在唐代就已出现。不过,宋元话本常常出现“话本说彻,且作散场”之类的套语。这表明话本(     
A.是比较成熟的小说B.是经济繁荣的产物
C.已有格式化的趋势D.与诗词的发展相关
2022-07-23更新 | 492次组卷 | 6卷引用: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备考必刷题(中外历史纲要上)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各种选拔人才的标准,或以血统,或以军功,或以赀财,或以德行,或以才干等。除夏商周时期是以血缘为唯一标准外,其余大部分时期,德与才都是文官选拔标准的主旋律。夏商周三代官吏的选拔范围严格限制在血缘关系之内,他们遵从的是以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确定官职高下的“亲贵合一”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国纷纷摒弃以血缘为标准的选拔制度,打破了贵族制人事制度下的等级界限,使一些有才能而出身卑微的人得到重用。隋唐时期,创立了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入宋,工商杂员子弟亦被允许报考,甚至僧侣道士也能应试。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治国关键在于选拔和任用官员,国家机关是由大小各种官吏管理运转的。官吏的好坏称职与否,直接影响着国家管理的成败。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实行常任文官制,一般只对普通文官即“下级官吏”实行考试,而“委任官”亦即政务官则通过直接选举或委任制产生,这具有严重缺陷。实行考试制度,不仅能保证人民选用德才兼备的“专门家”组成国家官吏队伍,且符合中国国情和传统。在孙中山看来,考试是实现平民政治、平等政治的美意良制。考试以其公平性在形式上为无论贫富贵贱的人提供了一个均等机会,特别有助于社会底层成员通过努力读书实现社会阶层流动,改变自己的地位。

       ——摘编自魏春明《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文官选拔制度的变化趋势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力主考试选用官员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一个国家文官选拔的因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图3是某调查机构对若干大型科技公司行业从业者的岗位分布所做的调查;图4是1990年后美国就业人口分布结构图。两图显示出(     
A.社会阶层流动趋势不断增强B.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
C.科技革命影响社会结构变动D.国家干预导致社会阶层多元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明万历年间,逐渐“废黄册”,“专用鱼鳞图册”。清初,黄册已经极为罕见,而鱼鳞图册仍在通行,并且不断重新编制。由此可见当时
A.赋役征收由人户转向田地的趋势B.地主对佃农的人身控制减弱
C.政府关注的重点由田地转向户籍D.政府财政困难得到根本解决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乡约乡礼”代表着一种“礼下庶人”的文化趋势。从孔子“以仁释礼”开始,“礼”经过汉、魏晋、隋、唐等多个朝代,因存在严格的等级制度,均遭到了贵族阶层的阻碍而未能得到普及和推广。宋代经济文化空前发展,科举取士打破了旧有的士族门阀制度,许多儒生入朝为官,他们倡导隆礼作乐,移风易俗。宋徽宗时期,知枢密院事郑居中总领编订了一部国家礼典《政和五礼新仪》,其中除了皇族和王公大臣仪制以外,首次出现了庶人婚仪、冠仪和丧仪,官方开始推动礼仪文化向民间发展。

材料二   宋神宗时期,乡间礼仪教化便已初见端倪。熙宁七年(1074年)至熙宁九年(1076年),陕西蓝田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钩、吕大临兄弟在家为父丁忧,开创并推广《吕氏乡约》,这是礼仪下乡运动的肇始。吕氏兄弟(吕大防除外)先后师从张载、二程,集关学与洛学于一体,凭着深厚的学术功底,将高高在上的、乡民遥不可及的礼学精神贯穿于简明易行的乡约之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吕氏学风。《宋史》评价:“关中言礼学者推吕氏。”考虑到乡间实际情况,《吕氏乡约》制定了四个方面的行为规范: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吕氏乡约》倡导乡民互帮互助,自愿入约,并选出约正监管值守。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文娟《宋代乡约乡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乡间礼仪教化的途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乡间礼仪教化兴起的原因。
2022-05-31更新 | 445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期中期末复习备考必刷题(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8 .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在人口迁移研究上的一些传统方法,如实地调查、访问、统计分析、统计图表等仍占重要地位,同时采用了一些新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如人类学方法、时间纵向分析法、地理信息系统等。这说明美国在人口迁移研究方法上(       
A.传统方法未受重视B.呈现社会化趋势
C.新方法的优势明显D.呈现多元化趋势
2022-05-26更新 | 542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15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希腊与地中海沿岸各国虽为海外异国,但都属于地中海气候,同在地中海区域,加之希腊的航海业发达,使得古希腊人易于向沿海地区开展移民式的殖民活动。材料表明
A.地理位置决定古希腊对外扩张B.各城邦民主政治具有虚伪性
C.自然条件影响古希腊殖民方式D.古希腊有发展成帝国的趋势
10 . 宋仁宗《嘉祐禄令》完成了魏晋以来按官品定俸禄向按本官定俸禄的转变,确立了官吏俸禄以现钱为主,辅以禄粟、衣料、茶、酒、厨料、纸等实物津贴,兼配以职田为补充的新型支付方式。这一转变
A.是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的结果B.反映了科举制取代九品制的趋势
C.旨在提升文官待遇维护统治D.有利于塑造清正廉洁的官场风气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