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77 道试题
1 . 19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俄国一批革命家曾沿用十二月党人雷列耶夫和别斯土热夫创办的刊物《北极星》名称,出版《北极星》文集,文集封面印着被沙皇政府绞死的五位十二月党人的侧面像。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俄国(     
A.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B.启蒙思想的发展状况
C.报刊积极推动社会主义革命D.农奴制改革影响深远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航路开辟”是世界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外学者对此有过许多论述,也存在一些不同看法。那么,开辟新航路仅仅是为了寻求黄金、白银、珍珠、宝石和香料,还是也有占地移民、寻找销售市场和争夺霸权等目的?哥伦布代表的是封建阶级,还是新兴资产阶级?对哥伦布的“发现”应怎样评价?是“全盘否定,坚决骂倒”,还是“基本肯定”?哥伦布是“殖民主义海盗”,还是“伟大的航海家”?

——摘编自赵瑞芳《“新航路开辟”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五百周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航路的开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东汉后期,成千上万的学生聚集于太学,儒生遍布于社会。“执法不挠、诛举邪臣”的李膺成为士人交往的核心。士人和正直官员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清议”。当李膺被诬为“党人”而被罢免归乡时,“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秽朝廷”。上述材料反映的政治斗争出现的原因是(     
A.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B.宦官专权导致政治黑暗
C.绿林起义动摇汉朝统治D.中正官评定士人的品状
2024-05-10更新 | 567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公元前422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畴(祭坛),祭黄帝;作下畴,祭炎帝”,这是现存最早祭祀炎帝、黄帝的历史记录。它可以用来说明秦国(     
A.顺应了民族交融趋势B.遵循了宗法分封制度
C.开创了祭祀炎黄先例D.完成了一统天下大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878-1910年,墨西哥咖啡、棉花、龙舌兰、甘蔗等出口农产品的年产量,分别增加了350%、60%、110%和50%,而谷物和大豆却分别下降了40%和22%。墨西哥不得不进口粮食来满足国内的需要。这反映了墨西哥(     
A.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B.注重发展农副产业
C.开始被卷入世界市场D.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2024-05-07更新 | 641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商朝末年,商王广泛开展赐贝活动,受赏者可将王所赐之贝分赐臣下或宗嗣。史载“甲寅,子(族长)赏小子(分支族长)省(人名)贝五朋,省扬君赏”。这旨在(     
A.完善礼乐制度B.巩固宗法制度
C.维系政治秩序D.推动经济发展
7 .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形成了自己的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形成了统一的知识传播媒介,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时认同“龙”“长城”“长江”“黄河”等文化和地理标志。这些文化载体(     
A.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B.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C.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D.利于塑造中华民族共同的道德准则
8 . 1501——1506年这六年中,从北非亚历山大港运至威尼斯的香料总重量仅为1496—1498年这三年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这六年时间里从西亚贝鲁特港运至威尼斯的香料总重量不及1496—1498年这三年的六分之一。这集中反映了(       
A.“大航海”的时代背景B.欧洲商业革命的表现
C.中东地区的殖民地化D.三角贸易的消极影响
9 . 据苏云峰《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北省,1860-1916》统计,清末民初湖北地区士绅的多向流动情况如下图所示,此图可用于说明(     

A.社会流动催生新的社会职业结构B.湖北传统士绅阶层发展壮大
C.社会流动涉及社会阶层范围广泛D.政治变革影响社会阶层流向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中世纪流行病传播猖獗,其中以鼠疫、麻风等为最盛。麻风在13世纪最为猫辄,在欧洲平均每400人中就有一患者,后经严格隔离才停止蔓延,这促进了欧洲医院的设立。1346年欧洲鼠疫大流行,促使威尼斯港口设立检疫,以后的伦敦、巴黎等也颁布了一些防止传染病的法规。中世纪医学基本上由僧侣掌握,只有他们懂得拉丁语,保存了一些古代传下来的医药知识,他们为病人看病,也替病人祈祷,发展成所谓的“寺院医学”,他们把治愈与“神圣的奇迹”联系在一起。

——摘编自赵秀荣著《西方医疗社会史》

材料二   17世纪中叶荷兰的莱顿大学开始实行临床教学并取消宗教派别的限制,吸收了不少外国学生。到18世纪,临床医学教学兴盛起来,莱顿大学在医院中设立了教学病床。16世纪,中国已用人痘接种来预防天花。18世纪初,这种方法经土耳其传到英国,詹纳在实践中发现牛痘接种比人痘接种更安全。他的这个改进增加了接种的安全性,为人类最终消灭天花作出贡献。德国人弗兰克(17451821)写成《医务监督的完整体系》,其中就谈到公共卫生和社会医学的很多问题。同时,还有人呼吁改善监狱卫生、解放精神病人。但这类活动主要是个人活动,直到19世纪,政府才逐渐重视这些问题。

——摘编自【英】基尔·沃丁顿《欧洲医疗五百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中世纪疾病治疗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欧洲医学取得进步的主要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