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将“工业自己,农业中国”作为对华基本经济政策,迫使中国成为它们的原料产地,中国农产品及农产制品大量销往国外市场,导致中国粮食大量出超和农村劳动力流失,饥荒问题屡屡发生。因此在进行农业雇佣经营、农业公司化、集团化经营之外,将“已耕之地依近世机器及科学改良”尤为关键。19世纪80年代,郑观应主张农事发展“必先通格致,精织造”“与洋人分利”;梁启超在《农学报》中强调“近师日本,以考其通变之所由”;袁世凯也呼吁农事应“专部以统之,学堂以教之”。1906年,清政府将商部改组为农工商部,并对农事事务实行分科办事、垂直管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和中华苏维埃政府分别组织了劳动互助社、犁牛合作社和耕种合作社,对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任耀飞《中国传统农业的近代转型研究》

材料二:1965年的农业科学实验工作会议推动了农业科学实验运动向科学研究的方向发展。会议要求大力发展样板田,把农业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提交给农业科学研究部门。当时的主流观点认为,农业科学实验运动不但可以促进农业生产,还可以消除农民心中科学的神秘感,“破除资产阶级和少数人对知识的垄断”“摆脱指挥生产的盲目性和摆脱催收催种的被动状态”。群众性科学实验的推广成为农村干部的主要工作内容。1965年,全国农技推广站职工达76560人,70%的农技人员都深入基层大办样板田。1966年,农业科学部门参与的样板田近1000个,在样板田长期蹲点的农业科学研究人员约占全国农业科学研究人员总数的四分之一。

——摘编自刘洋、周嘉惠《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群众性科学实验运动研究》

材料三: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于2012年全面启动以来,广东省政府采取落实建设资金,规范项目管理,奖惩并举等措施,积极推动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国家下达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1510万亩,占全省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39.36%。实际立项1727.68万亩,超过国家下达任务的14.4%……从成效上看,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对于改善项目区耕地的灌溉与排水条件,整修田间道路与农田防护工程,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等作用明显。

——摘编自仇大海、吴国华《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农业转型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农业建设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经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从1995年到2004年,农业各税的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4.6%到3.3%之间。以安徽省为例,3万多名农税人员,每个人征收的税额仅10余万元,扣除管理成本和工资,实际税收所剩无几。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废止《农业税条例》。这一改革措施(     

A.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B.反映了综合国力的增强
C.有利于消除城乡差别D.推动农业对工业的反哺
2024-03-22更新 | 276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张之洞曾于戊戌变法期间斥民权议院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1901年却声称:“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互相维持之法也”“累数百年之研究,经数千百人之修改,成效既彰,转相仿效”,中国正可以借此“政体学术”“相我病症”。材料反映出(     
A.维新变法改变了清末力量对比B.清末“新政”由洋务派为主导
C.洋务派坚守“中体西用”的论调D.时局变更影响士大夫的认知
2024-03-22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汉代南阳地区的画像石通常能以强烈的冲击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画像造型简洁,神态生动自然,线条刚劲有力,多表现出豪迈粗犷,浑朴古拙的形态。画像多追求“神似”,雕刻手法更为质朴、自然。这可以说明汉代(     
A.南阳地区绘画水平高超B.丧葬礼仪存在区域差异
C.经济水平影响雕刻工艺D.艺术表现具有时代特征
2024-03-1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林则徐在编译《四洲志》时,大量进行删减换词,如在原书中提到彼得大帝如何将俄国蜕变为欧洲文明强国,在译著中却找不到“文明”这一译词,却以“火器”和“战舰”所替代。他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A.受“华夷之辨”观念影响B.俄国农奴制的严重弊端
C.学习西方文明欲望强烈D.反思《南京条约》的签订
6 .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上谕:“今三宝(浙江巡抚)办理此案,本章于昨日进呈,奏折于今日始到,竟系于拜具题本数日后,方行具折。缓急倒置,殊属不合。三宝简任封疆,已经数年,不应不晓事若此。着传旨申饬。”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当时(     
A.奏折制避免了政治决策的失误B.题本是皇帝处置政务的主要依据
C.官员均可向皇帝单独呈送奏折D.中央已对文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江浙沪特殊地区的农村经济,土改政策更加灵活,如工商业者在农村的土地财产、住宅、厂房、仓库,均给以保护;农村公地、宗族所有的土地,注意尊重本族农民的意见;对工人、职员、小贩等小量土地出租者给予充分照顾。这样做旨在(     
A.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B.推进土地改革运动的顺利进行
C.优先发展江浙沪地区经济D.发展沿海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
2024-03-10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早在合作化运动开始阶段,部分合作社针对社员“窝工”“怠工”的现象,发明了“按劳计酬,多劳多得”的生产责任制度。八大前后,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对此大为肯定。这体现出当时(     
A.经济体制改革成为大势所趋B.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C.对社会主义分配关系的探索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陷入困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明初,朱元璋在湖广境内大量设置河泊所,对渔业生产征税。明朝中期以后,各地河泊所不断被裁撤,至清康熙年间,全国仅存二十一个河泊所,至晚清光绪年间已无一留存。河泊所的消亡折射出(     
A.农耕经济的衰退B.地方治理的缺失
C.频繁战乱的破坏D.自然环境的改变
10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伯苓(1876—1951年),南开系列学校的创办者,历任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理事长、全国运动会总裁判长等。他认为“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1907年,张伯苓建议立即成立奥林匹克运动代表队及争取奥运会在华举行。1910年,他与一些外国教育界人士共同组织了第一次全国学界运动会,后被国民政府追认为首届全国运动会。1911年,他又与北洋学界合办运动会,这是华北运动会的雏形。1915年,张伯苓又组建了华东等五个地区的体育联合会,宣传业余体育精神。1922年,中华业余运动会成立,实际上履行了领导全国社会体育的重要作用。1922年,国际奥委会承认中国的“中华业余运动联合会”为中国奥委会。张伯苓为密切中国与国际奥委会的联系做了大量实质性工作。“九一八”事变后,以张伯苓为首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坚决抵制“满洲国”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得到了张学良的支持。抗战胜利后,张伯苓等人,向国际奥委会正式提出在华举办奥运会的设想,得到积极回应。

——摘编自杨向东等《中国早期奥林匹克运动的倡导者——张伯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伯苓对中国早期奥林匹克运动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伯苓能够做出上述贡献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