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902 年,史学著作《欧洲十九世纪史》的中文译本有如下宣传语:“十九世纪者,历史上空前之名誉时代也。欲识人类之价值,不可不读十九世纪史;欲观天演之作用,不可不读十九世纪史;欲养国家之思想,不可不读十九世纪史”。这段宣传语(     
A.意在培养国人史学素养B.为维新变法营造舆论环境
C.强调当代史的现实意义D.旨在宣传西方的思想文化
2024-05-13更新 | 20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以1821年各项指数为基准,1843—1850年华北地区农产品价格涨幅为15%,手工业品价格涨幅为20%,银、钱比价提高率则为34%。这一现象(     
A.造成人地矛盾加剧B.促进商品经济良性发展
C.源于民族工业推动D.导致农民阶层负担加重
2024-05-13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滁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3 . 如表是宋代国有矿场生产关系表,据此可知,宋代国有矿场(     
经营者经营方式产品分配方式从业者身份
官府劳役征发课额制或抽分制度厢兵、罪犯、役夫
招募厢兵、罪犯、役夫、民匠
私人买扑(承佃)民匠
A.深受产品消费市场影响B.经营理念趋向灵活多元
C.出现了全新的生产关系D.仍居于矿冶业主导地位
2024-05-13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滁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段时间,拉丁美洲国家内部的地区迁徙非常明显。一些通常是国家首都的大沿海城市,在独立战争后既具有突出的组织作用,又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当农村人口为逃避独立战争后的混乱而逃避内地时,就出现了城市迁徙,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当新建的商业和工业企业为城市带来更多的经济机会时,城市的流动人口也因此增多。此外,国际移民的规模也日益扩大,大大增加了拉丁美洲的城市人口。同时也改变着拉丁美洲的社会人口成分。西班牙内战和二战期间对犹太人的迫害,大量西班牙和犹太人迁移到拉丁美洲,二三十年代,大量日本人移民巴西。这些移民使拉丁美洲增添了新的种族,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技能,对拉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马克连《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概括当时拉丁美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人口流动对拉美地区的影响。
5 . 1944年,美国观察团成员雷蒙德·卢登在参访延安后向华盛顿报告说,边区军民将破碎的窗玻璃制成医院显微镜上的玻璃零件,当地的熟棉被制成了药棉,医用纱布则由医生护士们在古老的木制纺纱机上织成。这一现象可以反映出,当时边区军民(     
A.自觉转变工作重心B.奉行自力更生的政策
C.深入开展土地革命D.秉承勤俭节约的传统
6 . 到18世纪末为止,欧洲列强在非洲直接侵占的地区仅占非洲大陆总面积的3%,且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的各个岛屿及其沿海地带。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非洲沿海地区经济发达B.列强相互勾结瓜分非洲
C.列强意在建立海上交通的中途站D.非洲炎热的气候和热带病的肆虐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于2005103日至21日在巴黎举行第三十三届会议,确认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一项基本特性,认识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对其加以珍爱和维护。

——摘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

材料二   “文化例外”与“文化多样性”概念形成的重大事件

时间

事件

1993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有关去除视听服务产品的所谓“文化例外”之争。

1994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加拿大在其中增加了文化例外的条款。

1997

在“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框架下起草的“多边贸易协定”草案遭到大量支持文化例外的非政府组织与国家的抵制,最终不了了之。协议于1998年作废。

1997

对抗“多边贸易协定”的“法国文化多样性联合会”成立。

1997

加拿大采取保护与促进加拿大期刊产业的措施受到WTO的惩罚。

1999

“加拿大文化多样性联合会”成立。

2001

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宣言》。

2003

建立有关文化多样性法律手段的谈判开始启动。

2005

通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

——摘编自路竞祎《WTOUNESCO框架下文化贸易自由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冲突与协调》

材料三   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我国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23年,我国已有57处世界遗产,世界数量遗产居世界第一。据《文化遗产蓝皮书: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报告(20212022)》指出,在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下,国家以及多个相关行业的“十四五”专项规划向世界文化遗产倾斜,机构与能力建设得到加强,新颁布52项与遗产保护管理相关的规章和制度,遗产保护经费总额回升,培训人员数量较上年增长近四成,各类学术研究成果数量显著增长。如今,中国不仅努力保护好自己国家的遗产,而且也开始走出国门,与世界各国联合考古。目前,与17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的33个联合考古项目,均得到当地政府与人民的高度评价。

——摘编自杭侃《守护文化遗产,推动文明互鉴》等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文化多样性”概念形成的背景。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保护世界遗产方面的举措及意义。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一项基本特性”的认识。
2024-05-1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统测历史试卷
8 . 熙宁年间,苏轼任职杭州时写了不少发牢骚的诗,被人辑录成《钱塘集》刊印出售,广为传播。据统计,书肆私印的各种苏轼文集更达20余种,令其愤慨,“欲毁其板”。这一现象可以佐证当时(       
A.商业性出版较为活跃B.活字印刷技术普及
C.经济管理规范性缺失D.通俗文学成为主流
2024-05-10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统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东汉建武十九年,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九真蛮越后,“徙其渠帅三百余口于零陵(湖南)”。建武二十三年,平叛南郡蛮越后,政府“徙其种人七千余口置江夏界(湖北)中”。该举措(       
A.刺激了社会变革B.推动了民族融合C.消除了地区差异D.实现了国家统一
2024-05-1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统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据历史记载,明朝移民云南的有二三十万卫所军人,连同家眷约有八九十万人,约占当时云南人口总数的1/4,驻守贵州的军人及其家眷约有六十余万人,明初驻守广西的军人及其家眷也不少。这些举措(       
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扩大了明朝统治的疆域
C.消除了南方的民族矛盾D.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
2024-05-10更新 | 233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