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8 道试题
1 . 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要求文艺工作者“必须大胆地表现生活的矛盾和冲突,必须善于使用批评的武器”。此后文艺工作者不仅可以批评个别官员,而且“也可以批判根深蒂固的社会弊病了”。这表明(     
A.美苏冷战激化社会矛盾B.斯大林个人崇拜被打破
C.苏共意图加强党的建设D.苏联文化建设走向繁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拉丁美洲国家延续并放大了殖民时期社会结构的断裂,社会普遍存在上层权贵集团与底层民众巨大的两极分化,中间阶层人数较少且突力羸弱。在发展与公平之间无法平衡,使得政府的政策选择处于“钟摆”似的周期性变动之中,最终导致政府的频繁更替与政局的动荡。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多个拉英国家年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近半个世阳之后,阿根廷、乌拉圭、墨西哥、巴西等国家依然属于中等收入国家,成为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

——据刘持全《拉茨陷阱初探》

材料二   东亚国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市场经济+强有力的政府干预”模式.依靠“看得见的手”加速实现现代化,有人形容为“孔子+斯密”。东方儒家文化有利于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出现了“经济爱国主义”盛行的局面。东亚地区几乎无一例外地重视人的因素要大于重视物的因素,视教育为民族经济发展的“立国之术”。人才的涌现弥补了发展的后发劣势。种种因素的合力使以韩国为代表的东亚国家迈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据刘燕《东亚现代化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启示》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东亚国家与拉美国家现代化结果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化的认识。
2024-05-05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家庭伦理、社会人际关系、物质和精神生活方式及法律意识等。在“家国同构”的政治架构下,传统君主制国家是父系家长制家庭的扩大化,家庭关系由此扩延到国家。在家庭中,父母要求子女“以勤服劳,以隆孝养”。 “孝”的标准之一就是“父母在,不有私财”。父母还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主观意愿教育子女,决定子女是否求学和学习哪些知识。这种思想贯彻到社会中,就是“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忠臣出于孝子”。古代法律曾明文规定:   “违犯救令,敬恭有亏,父母欲杀皆许之”。古代篆学教育反复告诫人们力戒争讼,强调“无讼”以道德自律为基础,以忍让为灵德。

——据余双好《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优良传统和方法探析》等

材料二

法律法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1950年)明确了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义务。
《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 》 (1952年)减轻母亲对幼儿的负担, 以便母亲有时间参加政治生活、生产劳动、文化教育活动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中共中央对卫生部党组关于节制生育问题的报告的批示》(1955年)学校对职业妇女的子女和工农子女, 应该先收受。
《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 (1958年)要办好托儿所和幼儿园。 使孩子们愿意留在那里,父母也愿意把孩子放在那里。

——据姬甜甜《历史制度主义视域下新中国家庭教育政策的演进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新中国的家庭教育政策。
2024-05-0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4 . 据苏云峰《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北省,1860-1916》统计,清末民初湖北地区士绅的多向流动情况如下图所示,此图可用于说明(     

A.社会流动催生新的社会职业结构B.湖北传统士绅阶层发展壮大
C.社会流动涉及社会阶层范围广泛D.政治变革影响社会阶层流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琅琊刻石》 (前219年)载,列侯王鹤、关内侯赵亥、丞相王馆、卿孝斯等曾“与(始皇帝)议于海上”,没有爵位的丞相位于同为“金印絮绶”的列侯之后,甚至位于关内侯之后。这可以用来说明(     
A.秦代官僚政治尚未成熟B.新爵制改革推动了国家的统一
C.宰相制度可以制约皇权D.分封制仍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2024-05-02更新 | 18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总的目标是三条:第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第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同时他又强调“民主政治是要发展的,但民主政治又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十并为之服务,因而要进行经济变革”。据此可知,邓小平(     
A.强调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协同性B.主张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认为改革开放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D.对社会主义本质有了深刻的阐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根据1907年美国纽约市交通调查显示,当时马车的行驶速度平均为每小时11.5英里,而汽车的速度每小时只有6英里。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城市发展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支撑B.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C.传统交通工具仍占据城市主导地位D.工业化进程中城市问题的突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如表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战略思想及其对未来的设计。作为案例,如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背景战略思想未来的设计
1922年7月中共二大革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进行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实行劳农专政
1938年5月《论持久战》抗战“持久战”思想绘出抗日战争由防御到相持、最后到反攻的三个阶段的蓝图
1956年毛泽东与拉美友好人士谈话“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从整体上来说要轻视它。从每一局部来说要重视它。”
A.道法自然,崇尚天人合一B.胸怀世界,善于设计未来
C.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D.和而不同,推崇天下为公
2024-04-23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26届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农上盐铁丞孔仅、咸阳言:“山海,天地之藏也,皆宜属少府,陛下不私,以属大农佐赋。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左趾,没入其器物。”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   唐宝应元年(762年),盐铁使刘晏再变盐法,将官运官销改为商运商销……盐仍由民制,仍由官收;官收之后,将盐税加入卖价后转售商人;商人于缴价领盐之后,得以自由运销,所过州县不再征税。明朝万历四十五年,立“纲法”。……从此官不收盐,由商人与煎户直接交易,收买、运销之权悉归于商人,并得世袭。清代盐政,承袭明末纲法。雍正、乾隆、嘉庆之际,国泰民安,户口繁殖,盐销量剧增。盐商以有专利,遂致暴富,生活穷极奢侈。于时上至皇帝,下至盐务和地方官吏,皆以盐商为利薮,竞相分肥。

——摘编自张荣生《盐业史研究》

材料三   自民初以来,以张謇和景学钤为代表的盐务改革派,为兴利除弊,致力改革中国盐政,但因盐商势力太大,未有结果。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在改革派的努力下,至1930年,在一些具体制度上刷新盐政。1931530日,国民政府公布新《盐法》,是中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的盐政专门法律。抗日战争爆发后,为适应战争状态,确保军需民食,同时尽量笼取盐利佐助军费,国民政府于1942年推行政府专卖制。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为转入战后建设,于1945年废止盐专卖,改行征税制。1946年行政院颁布《盐政纲领》,19473月,国民政府公布《盐政条例》。总观国民政府在战后实行的征税制,虽标榜就场就仓征税,任人民自由贩运买卖,但实际上盐的生产运销仍为封建势力和官僚所把持,巨额盐利亦由实力雄厚的官僚资本所独占。

——摘编自张荣生《盐业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盐业制度演变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盐业政策的调整。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盐政改革的背景及其产生的影响。
2024-04-2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10 . 德国鲁尔区依靠充足的煤炭资源,以煤炭、钢铁等重工业为基础,从19世纪中期开始成为德国乃至欧洲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被称为“欧洲工业引擎”。据如表可知,这一时期鲁尔区(     
时间19651970197519801985
煤炭开采量(单位:万吨)110909110758069106330
占德国工业附加值份额(%)8.48.27.97.87.2
占德国生产总值比例(%)9.88.89.48.48
A.经济陷入绝境B.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的挑战
C.煤炭资源枯竭D.工业发展落后于其他地区
2024-04-21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