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晚期,英国养老模式是以家庭养老为主体,辅之以教会、行会及零散救济养老。在近代早期,伴随人口倍增、贫困程度加深,社会环境巨变,英国养老模式发生了变化。教会养老模式收缩,政府改自由放任为积极参与,采取立法、增加财政支出、强征济贫税、建立慈善院等多种措施解决养老问题,在养老问题中的主导作用日益凸显。同时,私人慈善、民间经济组织也参与到养老中来,英国养老模式由宗教性向社会性蜕变。转型后的养老模式卓有成效,老人生活得到一定的保障,平均寿命增加,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政府养老措施大多为托底型的最低标准,难以顾及老年人的感受。

——摘编自《英国近代早期的老人生活问题与养老模式》

材料二   1979年,英国政府推动市场化改革,鼓励福利混合经济发展,强调国家角色的缩小与个人自由及责任的扩大,将市场机制引入福利供给,政府致力于减少居住性照顾,引入私营部门作为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主体;社区照顾服务成为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养老服务提供者与老年人共同商榷,以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为中心,凸显老年人的权益。

——《从消费主义到民主主义:英国养老服务的理念转型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英国养老模式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英国养老模式与近代早期英国养老模式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024-05-1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指出,促使唐初诗风转变的决定性因素并不是贞观君臣所提倡的典正富丽的雅音,而是他们所开创的功业本身让中下层文人产生深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该学者意在强调(       
A.经济繁荣塑造时代精神B.朝廷政策推动诗歌繁荣
C.下层文人更有革新意识D.家国意识影响文学创作
2024-05-09更新 | 20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统测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作为政治生活中的“无形”资源,政党形象既是一个政党性质、宗旨、纲领、历史使命的外在展现,也是政党的重要政治资本和政治软实力,并与自身政治活动与执政事业休戚相关。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一个“大党”的形象终于在历史淬炼与时代呼唤中跃然而出。回顾“大党”形象塑造的百年历程,既有历经生死考验的革命者与正义者的形象,也有在弱贫中突围的建设者与改革者形象,更有新时代民族复兴的引领者形象。这些形象贯穿于党的百年发展历程,犹如高高扬起的精神旗帜,始终引领着中国前进的方向,凝聚着伟大的力量。

——摘编自王强《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的百年历程与现实启示》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围绕“中国共产党形象”这一主题,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晰。)
2024-05-0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鼎尖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罗马由君主制过渡到共和制过程中,遴选元老的权力转入监察官之手,但元老院仍发挥着作用。当贵族将国王逐出罗马城后,尽管后来他们不得不与平民妥协,但个别显赫的贵族氏族仍然掌握着如同国王一般的权力。据此可知,罗马共和国(     
A.元老院已名存实亡B.监察官掌握最高权力
C.贵族寡头政治鲜明D.贵族与平民实现平权
2024-05-08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鼎尖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依据社会学的说法,认为城市是个巨大的居住密集的聚落,强调城市永远是个“市场聚落”,它拥有一个市场,构成聚落的经济中心。城外的居民及市民——基于既存的专业生产的基础——以交易的方式取得所需要的工业新产品或商品。城市是两种类型:庄宅与市场。他还区分了经济学意义上的城市(城市是一个“市场聚落”)、政治和行政意义上的城市(城市是个要塞或镇戍),以及要塞和市场合一的城市。他认为城市共同体具有较强的工商业性格,要具有下列特征:防御设施;市场;自己的法庭以及——至少部分的——自己的法律;团体的性格及与此相关的特性;至少得有部分的自律性与自主性,这点包括官方的行政,在其任命下,市民得以以某种形式参与市政。他认为中国城市缺乏这样一个“共同体”,由此推论出中国古代是没有城市的。

——摘编自陈伟《城市与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的兴起——马克斯·韦伯的城市观论析》

根据材料概括马克斯·韦伯的城市观,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史实加以评述。(要求:表述成文,逻辑清晰,史实运用准确,观点明确)
2024-05-08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绩溪人胡忠在徽州创建了安徽省最早的桂枝书院。此后,这种我国封建社会所特有的教育组织就扎根于徽州大地,至1906年各书院均改办学堂为止,前后延续了九百年。徽州书院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地方官员牵头,民间助资兴建;世家望族为方便族中子弟就读、培养士子业儒入仕举办的各种家族式书院;徽州理学家因讲学和传播理学需要,由讲学者本人或其弟子所创办的书院。其中以歙县紫阳书院最为著名,自1246年创建以来,一直是新安理学的中心。徽州书院以儒家经义为教学的核心内容。讲授重点为四书、六经。书院大多宗法朱熹白鹿洞书院学规,采取自主钻研、相互问答、集中讲解的教学方法。这些凝聚着先人智慧的精华,在古徽州大地上历经几百年的传递与强化,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优良教育传统。

——摘编自姚辉《徽州书院教育研究》

材料二:1898年,清政府颁布《京师大学堂章程》,京师大学堂正式创立。但它真正实施科学教育是在1902年之后。京师大学堂在课程的设置上有算学,格致学、政治学(含法律学)、地理学、农学等共10门课程,另设英、法、俄、德、日五种外语,增加了许多西学课程,缩减了经学课的比重。京师大学堂中科学课程的教学比较注重实验和观察等科学教育方法,为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实际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学堂于1907年成立了“博物品实习科”,教学使用的模型、标本和图画都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京师大学堂的科学教育体制日臻完备,从知识结构、思维习惯、价值观念直至行为方式等方面,为近代中国的社会改革培养了早期的科学人才,他们在不同的社会岗位上、在传递和运用科学知识上发挥了先导作用。

——摘编自吴云鹏《京师大学堂科学教育变革中的文化碰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徽州地区书院教育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宋代书院教育相比,京师大学堂科学教育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施的背景。
2024-05-07更新 | 13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鼎尖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阿尔及利亚国歌歌词《誓言》作于1955年,内容如下:来见证!来见证!来见证!法国啊,你们 的大势已去矣;我们将你们的章节写完毕。法国啊,算账的日子已接近,就准备好响应我们的反击,我们革命不再是纸上谈兵,我们要让阿尔及利亚活下去。对此国歌解读正确的是(     
①创作于日内瓦会议前       ②正值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③反对法国种族主义       ④呼吁开展武装斗争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
2024-05-0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鼎尖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1959年,毛泽东指出“两种所有制存在,是商品生产的主要前提”,“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的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否则一切都不可能”。这一论断(     
A.来源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B.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C.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D.成为20世纪60年代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以下为20世纪初的一份“报单”(官方向民间报喜的传单)内容节选(“X”处为缺字):“贵府少爷某某,今蒙钦命;头品顶戴赏戴花翎两广总督部堂袁,X品顶戴XX学堂监督某;会同考取为学堂XX学员一名,俟毕业后给以举人出身,知日荣升禄位。”该“报单”折射出(     
A.大众传媒的重要性B.维新变法的妥协性
C.预备立宪的虚假性D.社会转型的艰难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1860年5月,太平军击破清军江南大营,前锋直指上海,与公开声称要帮助清军作战的英法联军发生多次激战,英法联军迭遭重创不敢进攻太平军。太平天国的军事行动(     
A.回应了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B.终结了西方国家的军事优势
C.消弭了中外军事冲突的隐患D.引起了晚清权力结构的变化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