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公元前5世纪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在主要城市之间修筑大量“御道”,并定期派巡查员检查维护,便利军队和官方人员通行。在“御道”每隔20公里左右设置驿站,信使通过驿站依次传递文件,最快可在12天内横跨2500公里的距离。帝国“御道”和驿站的修建(     
A.旨在对抗亚历山大入侵B.扩大波斯帝国统治疆域
C.完善了官僚体系的建设D.推动不同地域文明连接
2024-01-15更新 | 495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图为漫画家张乐平40年代后期创作的系列漫画《三毛流浪记》中的《不如洋娃娃》。

该漫画(     
A.讽刺抗战背景下恶性通货膨胀B.折射出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C.揭露内战时期的人口贩卖问题D.批判洋货涌入冲击了民族工业
2023-11-10更新 | 342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下学期四模考试历史试题
3 . 对下面地图信息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确立B.新航路开辟后相互交融的全球贸易
C.中国成为世界白银的主要流入地D.海上丝绸之路是最主要的贸易线路
2023-06-02更新 | 600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3届高三仿真模拟(一)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逻辑

材料   作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本土化和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马克思、恩格斯要求,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时”和“地”即时间和空间维度构成“当时的历史条件”,以此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即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和本土化。

恩格斯晚年在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中多次强调,“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做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做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170多年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时代化过程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一切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有作为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才取得成功;“躺着的马克思主义”(列宁语)、“死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语)必然以失败告终。“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从不完全自觉逐渐上升到实践自觉和理论自觉的历史过程。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美国学者施拉姆认为:“毛泽东在20世纪30年代末提出的种种概念中,最直率、最大胆地体现了他关于中国革命的独特性以及中国人需要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解决他们自己问题的信念的,莫过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了。”

——摘编自孙代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逻辑》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任选两个重要历史阶段,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逻辑”的理解。
2023-06-01更新 | 23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模拟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俄罗斯的国力空前壮大,它以丰富的自然资源、总面积1700多万平方千米的辽阔国土雄踞欧亚大陆。沙皇俄国虽善于开疆拓土,却不擅长在西方扩张其文化影响力,西方仍对俄罗斯保持着强烈的文化优越感,他们讥讽俄罗斯“有着北极熊式的憨厚和野蛮”,即使满怀善意,也可能会让人室息在它的“熊抱”中。拿破仑战争之后,俄国一度成为神圣同盟的领袖、欧洲的主宰,但在19世纪欧洲政治舞台上,俄罗斯的形象却并不被西方看好。

——摘编自许华《西方语境中的俄罗斯形象之困》

材料二   一战期间,英法反对俄国单独与德国停战、和谈。它们主导的巴黎和会不仅把苏俄排除在外,而且成为策划反苏的大本营。英法积极地对苏俄实行武装干涉,但以失败告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美本是中立国,由于十月革命,美国对苏俄态度急剧恶化,双方走向敌对。美国国务师兰辛说:归根到底,布尔什维主义对于美国安全的威胁比德国更大,因为它既否定民族性又否定财产权,并以革命威胁美国。”

——摘编自李兴《论十月革命与世界体系问题》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不再被看作空想家的美梦,而被认为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著名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从苏联回国后发表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法国《时报》写道:“共产主义正在用极快的速度完成改造事业……布尔什维克在和我们的比赛中成为胜利者。”

——摘编自孙力周《苏联曾是经济萧条中的大赢家》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19世纪至20世纪30年代“西方的俄罗斯印象”的理解。
2023-05-21更新 | 440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重要代表大会中的话语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兼大会通过)
一、我们的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我们党的纲领如下: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求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时;
2.直至阶级斗争结束为止,即指导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
4.联合第三国际

1

中共二大于19227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大会明确提出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主要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然后再进一步创造条件,以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2

1923612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瞿秋白、张太雷、陈潭秋、向警予、张国焘等30余人(其中有表决权共19人),代表党员420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了大会。在大会开幕前举行了两天预备会,议决分工起草党纲、党章和各项决议案。陈独秀、蔡和森、翟秋白、毛泽东、张太雷、向警予从及马林等参加了会议文件的起草和会议的组织工作。
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根据同年1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中《关于中国共产产党同国民党关系问题的决议》指出的“中国的中心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者及其在中国的封建代理人",“国民党与年轻的中国共产觉互相配合行动是必要的",但“党必须保持自己本身的组织和严格集中的机构”,“无论如何不应当与它合并,不应当在这些运动中卷起自己的旗帜”等精神,讨论全体共产党员是否加入国民党和产业工人是否加入国民党的问题。陈独秀主持了大会,并代表上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作了工作报告。

3

1928102日,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决议案。这个决议案的第一部分为“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即毛泽东所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毛泽东在文里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以及中国红色政权的实质,总结了井冈山根据地及其他地区建立小块红色政权的经验教训,并再次提出“工农武装制据”的重要思想。

4

对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重要代表大会中话语主题的演进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5-21更新 | 2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对于中国上下不通与遭受外侮之间的关系,梁启超曾总而论之曰:“上下不通故无宣德达情之效,而舞文之吏,因缘为奸;内外不通,故无知己知彼之能,而守旧之儒,乃鼓其舌。中国受侮数十年,坐此焉耳!”至于如何去塞求通,梁启超认为办报馆、伸民权、设议院、合群、办会、设学校等,都是“去塞求通”的途径。论及设议院的功能,梁启超认为议院不仅可以“通下情”,而且是诸多途径中最直接、最有效的。他将代表民意参与决策的议院制度理解为“混天下一心”,这显然是对西方议院制度的误解,但却是梁启超及其弟子们希望达到的政治目标。另一位时务学堂学生戴修礼的札记中也有类似的思想,称:“中国君无权也,臣无权也,民无权也。权何在?在故例也,在胥吏也,故成今日之烈祸……日本谓我十八省为十八国,不亦宜乎?”可见,君无权、民无权几乎是时务学堂师生的共识,而伸民权、开议院正是“通下情”“收君权”的绝佳途径。

——摘编自贾小叶《戊戌时期梁启超民权话语的思想逻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时期梁启超的民主思想与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戊戌时期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2023-05-21更新 | 325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担

材料一   广州市舶司旧制,帅臣漕使领提举市舶事,祖宗(宋太祖、宋太宗)时谓之市舶使。福建路泉州,两浙路明州、杭州,皆傍海,亦有市舶司。崇宁初,三路各置提举市舶官,三方唯广最盛……北人过海外,是岁(一年内)不还者,谓之“住蕃”,诸国人至广州,是岁(一年内)不归者,谓之"住唐"。广人举债总一倍,约舶过回偿,住蕃虽十年不归,息亦不增。

——摘编自[北宋]朱或《萍洲可谈》

材料二

史料出处
崇宁五年(1106年)三月四日,广州市舶司旧来发舶(民间商船),往来南蕃诸国博易回,元丰三年旧条,只得却赴广州抽解(交税)……《宋会要·职官》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七月七日,秘书少监知广州陈世卿言,“海外蕃国贡方物至广州者,自今犀象、珠贝、拣香、异宝,听赍赴阙……赐予所得贸市杂物则免税算”《宋会要··蕃夷》
景德四年(1007年)七月甲戌,真宗命内侍高品周文质为广州驻泊都监,谕之曰:“番禺宝货所聚……南宋《续资治通鉴长编》
市舶司掌市易南蕃诸国货物航舶而至者。初于广州置司……以金、银、缗钱、铅、锡、杂色帛、精粗瓷器市易香药、犀、象、珊瑚、琥珀、珠啡、宾铢、璧皮、玳瑁、玛瑙、车渠、水精、蕃布、苏木之物《宋会要·职官》
南海(北宋广州),广东一都会也……海舶贾番,以珠犀为之货,丛委于地,地大物夥,号称富庶明代《广东通志》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北宋时期广州海外贸易状况出现的原因进行解读。
9 . 德国国际与安全事务研究所所长沃尔克·佩茨认为,自拜登出任美国总统以来,面对中美竞争,欧洲国家既不愿意二选一,同时也难以采取等距离政策。因此,欧洲正在加大努力定义自身既包括地缘经济也包括地缘政治的利益和优先事项。这论述折射出当前(     
A.美德外交政策趋近B.欧洲一体化程度加深
C.多极化趋势的发展D.欧盟趁机向东方扩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在1922年召开的共产国际代表大会上,列宁自豪地讲道:“已经稳定住了卢布,并积累了两千万金卢布”“这两千万金卢布加上以后的积累,可以用来提高重工业”“建立重工业是绝对有必要的,关系国家的生死存亡和社会主义的成败。”列守这一讲话(     
A.说明苏联国民经济基本恢复B.表明列宁着手以市场手段发展经济
C.反映了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D.体现出列宁与斯大林的工业模式相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