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43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8分)

材料一   公元前118年桑弘羊向汉武帝提出了一个盐铁官营的计划。这个计划的要点是(一)将煮盐、冶铁之事均收归政府管理,所得收入,以补充赋税。(二)“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三)“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四)“郡不出铁者置小铰官”,管理铁器的专卖事宜。”(前117年开始实施这一计划----编者)……据专家断定“西汉的冶炼生铁的技术,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冶炼技术发展的一个高峰”……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材料二   汉阳铁厂于1891年兴建,张之洞托人到英国购买设备,结果用买来的炼铁炉生产的钢轨,质太脆而不能用。1896年后,洋务派官员盛宣怀掌管汉阳铁厂,实行股份制改革,购买了世界最先进的马丁炉改造全厂冶炼设备,大量聘用外国技术人员,落后状况有所改观。但严重依靠买进外国先进设备来维持运转,缺乏独立性和后续力。张之洞也采取措施培养自己的人才,却忽视了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的培养。当时,外国资本主义为了“久据其利”和“傲我之无”,“凡有益于我之事彼必挠之”。一战后, 钢铁价格剧跌, 国内军阀混战,民国政府改变钢轨标准,到1924年,汉阳铁厂全部停产。

——摘编自夏冬《中国近代和现代钢铁工业发展道路的得与失——汉阳铁厂和宝山钢铁总厂比较研究的启示》

材料三   “十一五”以来,重庆钢铁行业显著提升,2011年重庆钢铁工业产值达到743亿元,年均增长 24%,钢材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年均增长24%;基本建成全国最大的船舶用钢精品生产基地和西南地区最大的涂镀板生产基地;重钢环保搬迁完成后装备水平跻身全国先进钢企行列。当前,国际国内宏观形势正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钢铁行业市场需求萎缩,国内产能过剩、竞争加剧,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等制约因素不断加强,与此同时,重庆市还肩负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加速发展仍是第一要务,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城镇化、农业化进程不断提速,这为重庆地区钢材消费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重视本地用钢需求 优化钢铁产业布局 ——业内人士谈重庆钢铁工业发展趋势》(2012年)

(1)根据材料一,归纳桑弘扬盐铁官营计划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政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阳铁厂停产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十一五以来重庆钢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学者昆廷·斯金纳尔讲道:“乡村居民必须先维持自己,才能以剩余产物维护城市居民,所以,要先增加农村产物的剩余,才谈得上增设城市。”近代中国城乡间矛盾对峙关系的存在和日渐加剧,造成广大乡村经济的残破和农业生产者的贫困,导致近代城市的畸形发展和近代中国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受到诸多制约,使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无法得到必要的物质基础支撑,从而不可能健康、快速地发展。

——摘编自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与社会变迁》

材料二   19502025年中国城乡人口以及城镇化率演变示意图

——摘编自顾朝林著《中国城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的角度归纳“导致近代城市的畸形发展和近代中国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受到诸多制约”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趋势,并简析形成这一趋势的政治保障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18世纪兴起“中国热”,欧洲人在中国出口的瓷器、丝绸和漆器中见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中国人过着优雅安逸的生活。历史上和传统上与欧洲联系密切的美国,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批华人赴美以求生计。此时美国漫画中的华人形象是勤恳工作、老实本分且认真学习语言和文化。自从加州金矿减产以及太平洋铁路的修建完成,不少美国人认为华工抢夺了他们的饭碗,具有排外传统的美国社会开始产生了排华情绪,甚至美国政府也出台了《排华法案》,美国期刊中的华人形象漫画在风格与内容上发生了巨大转变,漫画家塑造的华人是饱受欺辱的弱者形象,部分还受到了严重的丑化和歪曲。

——摘编自李艳《十九世纪美国刊物漫画中的华人形象》

材料二

中央苏区红色漫画伴随着苏区革命斗争而产生,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逐渐发展成为革命斗争的锐利武器。红色漫画创作以服务政治为中心,大量苏区漫画宣传阶级斗争,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暴行,唤醒工农阶级意识。红色漫画渊源于苏区斗争实践,是苏区军民生活和革命战争的忠实记录和生动写照。它的创作主体是工农大众,风趣幽默、朴实自然的漫画艺术,为工农大众所喜爱,也易于传播。闽赣交界的中央苏区正是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因此苏区漫画交融着红色文化和客家文化,红色漫画常常配有当地歌谣,更容易引发群众的情感共鸣,具有高超的宣传效能。

——摘编自刘菊芳《中央苏区红色漫画基本特征论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九世纪美国刊物漫画中华人形象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央苏区红色漫画的基本特征,并简析其影响。
2024-04-2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 安徽省芜湖中华艺术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 3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湘鄂赣地区在民国时期是较为富庶之地,矿业、纸业是平江的主要工业,浏阳出产鞭炮、夏布等大宗商品,工商业较为发达。国民政府的围剿和掠夺,破坏了生产,激化了社会矛盾;而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开辟给受压迫阶级带来了新的希望。从1929年冬至1931年秋,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府先后设立省县区各级苏区红色银行,发行了几种版别的银币和五十多种苏区纸币。苏维埃政府发布《平江县苏维埃政府为创办工农银行颁发的布告》和《敬告群众书》,向群众广泛宣传并进行政治动员。革命根据地的金融改革为巩固苏维埃政权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摘编自《红色金融史:湘鄂赣革命根据地金融机构》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将各解放区的地方银行整合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行。在建立中国人民银行体系的同时,人民政府还建立了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合作银行等国有专业银行。人民政府还接管了国民党政府官僚资本保险机构,成立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新中国成立后,私营银钱业倒闭成风,人民政府推动其走向联营、合营,向公私合营转变。在农村,中国人民银行确定了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的工作方针。首先建立信用互助小组,再由互助小组逐步发展到信用社。到1956年,一乡设立一个信用社,实现了农村信用合作化。

——摘编自赵学军《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变迁与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开展金融改革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初期金融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作用。
2024-05-07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后,伴随着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带来的较快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拉丁美洲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但城市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大量移民只能聚居于贫民窟。1953年,学者将其归纳为“过度城市化”。移民劳动力往往没有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或者正式地受雇于某个雇主,缺乏社会保障(如不参与养老金项目)与体面的工作条件,通常而言工资也极低。20世纪70年代,三分之一的拉美城市人口在非正规部门就业。拉美各国的第一大城市(首要城市)占全国城市人口的比重都非常高,2020年不少国家超过40%,有的甚至高达70%。由于城市化缺乏工业化支撑,城市无法为迁移人口提供必要的就业机会和基本的生活条件,新增人口多为贫困人口,城市正规住房总体短缺,大量移民无法获得基本的卫生、教育与医疗条件。

——摘编自王瑞民《过度与不足:拉美与中国城市化的比较与反思》

(1)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美城市化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拉美过度城市化的成因并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2024-04-08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安德森说,“……前现代的帝国与王国竞能够轻易地维系他们对极度多样而异质并且经常是居住在不相连的领土上的臣民的长期统治。”各地人民效忠的通常不是一个现实国家,而是经由文字和经典从古代继承下来且已沉淀力集体无意识的伦常制度,它维系着一个抽象的国家观点。……交通落后成倍放大了国土的距离。当时中国国土面积比整个欧洲还大,路上走一年半载,未必能从京城到达最偏远的边疆,更别说全国的有效管理了。

——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

材料二   秦王朝将中央政府统一规划的交通建设视为执政要务之一、除了“决通川防,夷去险阻”之外,还由中央直接主持,“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昊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汉书·贾山传》)。……政务军务紧急时,还可以通过驿传系统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赵充国自金城申请军事计划至汉宣帝批复后颁下,往返不过7天,驿递行速达到每天400公里以上。

——王子今《古代交通与秦汉文明》

材料三   191954日的北京学生运动能立即席卷全国,……与电报快捷传递消息和社会动员的功能密不可分。电报,其重要性在于,在交通系统远不足以把全国连为一体时,……电报系统至少可把全国连为一个时间共同体,这是后来全国同步的社会和思想运动的技术基础,而这样的全国运动训练了国民的现代国家共同体意识。

——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安德森认为中国是“抽象的国家”的理由。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汉王朝加强对“抽象的国家”控制的措施。
(2)近代中国人自办电报始于何时何地?根据材料二、三、与古代“驿骑传递”相比,近代电信技术有哪些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在我国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024-04-07更新 | 48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教育政策是阶级、国家政府产生后才产生的,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不同,每一个时期的教育政策均有时代的特征。比如,先秦“学在官府”的教育政策;自汉代大儒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之后,此后历朝历代的文教政策均以儒家思想为指导,隋唐儒佛道三教并立,但仍以儒学为正宗,唐太宗曾说:“己之所好,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各个朝代具体的教育政策不同,但目的一致,如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焚书坑儒,书同文,行同伦”的文教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秦朝中央政府的专制统治;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独尊儒术、兴太学、重选举”的三大文教政策也是治国安民的需要。从历史上看,历朝历代政府重视民族文化教育问题,联系民族关系的实际,国家所处的特定阶段,基于中华民族的固有文化,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与时俱进,不停探索,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强有力的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民族独特的多元一体文化格局。

——摘编自廖娟《论中国古代教育政策的特点》

材料二:英国师范教育的开端是教会的慈善教育,英国私人捐助教育的现象在英国十分普遍,因而慈善学校的建立给予了大量贫苦儿童基本的教育,帮助他们适应正在转型中的社会。工业革命席卷全球后,各国家之间的竞争加剧,为了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增强国力、弥补教会与私人办学力量的不足,英国政府更加注重发展教育。19世纪,英国大批积累了财富的资本家增加了对教育的捐赠与资助,工人阶级也增加了对子女教育费用的支出。民众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沙特爵士,面对维多利亚时代发生巨变的英国社会,他着重强调了教育对于维护英国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主张广泛推行民众教育。19世纪晚期,英国最终确立了由地方师范学院、私人训练学院等共同组成的师范教育体系。

——摘编自付扬扬《近代英国师范教育制度的建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教育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英国师范教育制度建立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国古代教育政策和近代英国师范教育制度的建立中得到的认识。
2024-03-14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二)历史试题
8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汉族,唐巨鹿人,幼时失父,家境虽然贫困,但好读书、有大志。隋朝末年,魏征参加了反隋武装,后加入到李建成的部下,玄武门之变后,跟随李世民,先担任谏议大夫,后逐渐成为丞相。魏征在前人思想的总结上,给予重新概括以及有效的整合,系统地提出了一些治国思想,对于当时来说,具有一定的现实以及创新意义。魏征认为统治者应该要牢记前车之鉴,“居安思危,戒贪以俭”。在使用民力上,应该适可为止,“薄赋敛,轻租税”“含养百姓”。统治者应该亲近君子,注重考查官员个人品德,同时以君臣互信、尊重臣子、公平赏罚的原则推动明君贤臣政治佳话的实现。魏征还具有直言敢谏和廉洁自守的政治品质,在唐朝及唐朝之后都产生持续性影响,唐朝及之后的统治阶级对魏征的治国理念和品德修养持肯定赞赏的态度,魏征在政治上取得的成就也深为后人追慕,是一代代文人士子追求政治理想道路上的楷模。

——摘编自王筱惠《魏征治国理念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征治国思想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魏征的历史贡献。
2024-04-03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医疗费用高昂,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建立全民医疗体系的发达国家,美国有近5000万人没有医疗保险,约占总人口的19%。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经济大萧条,越来越多的人无法承担高昂的医保费用。由于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较低,大部分美国民众认为医疗保健应该进行改革,政府也因医保支出比重过高而积极倡导医改。美国要求个人或企业雇主必须为雇员购买医疗保险。同时建立以国家为基础的美国健康福利计划,将未包括在政府医疗保障计划覆盖范围的人群及未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雇员纳入该计划。美国还从国外进口廉价药物,打破医药垄断地位,以保证居民能买到平价药。鼓励将医保付费与服务质量相挂钩,对高质量医疗服务机构子以奖励。从2011年开始实施增税措施,增税对象为收入在25万美元以上的个人或夫妇,用于支持医疗保险改革。同时,采取提高效率、降低医疗成本的方式,将所节约部分资金用于医疗改革。

——摘编自应丽《美国“新医改”评析》

材料二   2009年以来的新一轮医改,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举足轻重的改革事件之一。近年来,随着医改的推进,政府卫生支出所占比例稳步上升。改革开放以来,卫生领域市场机制的引入也为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2018年,我国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千人口注册护士数、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三项卫生资源核心指标相比2006年均有大幅增长。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卫生医疗服务的主体是国有制的医院、集体所有制卫生院等机构。1980年开始,我国逐步开始放开社会办医。到2017年,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占比达26.34%,呈稳步上升之态。2006—2018年,医疗机构诊疗量大幅增加,入院患者数量增幅达200%以上,增长更为迅速。201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4.83岁,2018年已增长至77岁;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得到世界关注。

——摘编自王虎峰《中国医改10年历程回顾与未来展望》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进行医疗改革的原因,并概括美国医疗改革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医疗改革取得的成效。
(3)综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对医疗改革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铨选制度是我国古代的官僚选任制度。宋代一方面通过科举等方式广求人材,吸收“新鲜血液”;一方面通过铨选使这支队伍分门别类、上下有序。照宁年间,作为王安石吏治思想的实践,铨试受到了充分的重视。四年十月,重定铨试之制。据马端临说:“旧制荫补初赴选,皆试律暨诗;已仕而无劳绩、举荐及无免试恩,皆试判;(熙宁)更制以后,概试律义、断案、议,后又增试经义。中选者皆得随铨拟注,其入优等者,往往特旨擢,赐进士出身。”于是,荫补人及天下官吏争相诵习法令。

—摘编自邓小南《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

材料二   虽然北洋政府制定颁布了大量有关考试的法规法令和施行细则,也口口声声说“无论何项文职,均以考试或甄用合格者为进身之正轨”,并下令要求对考试各法规应“切实遵行,不得臆为出入,致滋徇滥”。然终其灭亡,北洋政府也没有制定公布出一个完全以考试为文官任用标准的正式文官任用法。事实上,通过文官考试获得为官资格的人微乎其微,充斥于政府的仍是大量的旧式官吏。现任的前清官僚得以留任或升任自然不在话下,甚至那些早已不在任的前清遗老们竟也被重新任用,“都中各部犹存清代之风光”。因此,民国的官吏是“旧官僚奴根未去,新官僚又大种奴根”,在民主共和制华美的外表下包含着的是封建主义的内核。

—摘编自秦昊扬《民国文官考试制度研究:1912~1949》

材料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进入到一个恢复、发展和改革的新阶段。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决议,明确提出“废除干部领导职务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1982年开始,国家机关进行了机构改革,在实行干部退休制度的同时,大批地选拔中青年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另一重要措施是实行领导干部任期制,对领导职务规定一定的任期和届数,任期满时,根据考核的结果决定升降或连任。针对长期以来干部管理权限过分集中,国家适当下放干部管理权限,把过去管理下两级改为原则上只管下一级,企业和一些文教科卫等事业单位管理权限的下放也逐步跟进。

—摘编自陈振明《国家公务员制度—中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模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铨试相较于科举考试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洋时期文官选任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归纳我国新时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2024-04-15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