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90 道试题
1 . 如表是关于汉代官员“不胜任”的记述。材料反映的现象(     
内容出处
一岁中盗贼发而令、丞、尉所(?)不觉智(知)三发以上,皆为不胜任,免之。汉《二年律令·捕律》
尊子伯本为京兆尹,坐耎弱不胜任免。《汉书·王尊传》
(永光四年)光禄大夫琅琊张谭仲叔为京兆尹,四年不胜任免。《汉书·百官公卿表》
A.说明中央集权有待加强B.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C.说明西汉奉行严刑酷法D.容易导致懒政行为泛滥
2023-10-1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九师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国学大师钱穆这样评价太平天国:“由今看来,大家同情太平天国,认为他是一个民族革命,但实际也不尽然。至少他们太不懂政治,他们占了南京十多年,几乎没有丝毫制度上的建树。”由此可知,钱穆认为(     
A.太平天国运动不属于民族革命B.太平天国自始至终未真正建立
C.太平天国运动具有阶级局限性D.太平天国领导层缺乏创新精神
2023-10-11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九师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读史方舆纪要》所录先秦战例大多出自《春秋三传》《史记》《国语》《战国策》等书,因此其中的六百多条战例集中于春秋战国。而在春秋变革、战国纷争之中,除楚国及吴、越地域偏南外,其余各国皆在北方。若以南北划分,大致北方省份(山东、河南、陕西等)的战例占九成,南方数省则只有十分之一。

——摘选自施和金《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分布》

材料二   战国时代,在大规模的残酷战争中,全国人民都遭受了深重的苦难。如同苏秦所说,一场大战,所有战死者的安葬、医药费用和车马武器的损失,“(天下)十年之田,而不偿也”。在人民心理都趋向于政治统一且周天子不起作用的当时,人民的愿望和思想总要有一个寄托,于是不同学派的学者提出了不同主张。墨子就说:“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天下既已治,天子又总天下之义,以尚同于天。”孟子针对当时兼并战争中“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情况,也说“定于一”,而且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荀子认为“天下归之谓王”,就是说,做到天下归心,就能完成统一的“功业”。《吕氏春秋》不但提出了建立统一的集权国家的迫切要求,同时还明确指出了“民之所走(归向)”是在建立统一的集权国家过程中“不可不察”(《功名》)的问题。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上古时代(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战例多分布于北方的地理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发生的影响。
2023-10-0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南宋朱熹所著童蒙教材《小学·敬身》强调“与人忠”“言忠信,行笃敬”“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陈淳所著的《启蒙初诵》、真德秀所著的《教子斋规》也有类似的内容。这类童蒙教材的编写(     
A.呼应理学格物致知的主张B.使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C.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D.侧重少儿的道德教化功用
2023-10-0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865年前后,旋转木马开始在纽约科尼岛流行。1884年,科尼岛引进了一种纽约人从未见过的娱乐项目——过山车,票价相当便宜,只需5美分。不久,摩天轮出现了,科尼岛娱乐设施的发展(     
A.折射出民众工作条件的改善B.得益于工业化成果的应用
C.说明休闲旅游生活方式出现D.反映出市民福利建设加快
6 . 五四运动爆发初期,欧美报刊多持同情和支持态度。进入6月初,部分欧美报刊开始转变立场,例如上海《字林西报》等英文报刊改称学生运动为“骚乱”。这主要是因为(     
A.北洋政府查封进步报刊B.青年学生呼吁“外争国权”
C.欧美报刊迎合社会大众D.五四运动趋向“十月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898年3月,张之洞写了《劝学篇》,全书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其调和中西、折衷新旧的态度得到光绪帝的赞赏,光绪帝下令各省广为刊布,该书"不胫而遍于海内”。这折射出(     
A.光绪帝变法决心严重动摇B.洋务运动声势再度高涨
C.新旧势力就变法激烈争锋D.民主革命运动陷入低潮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各国茶文化的发源地。唐代是茶文化发展的“轴心时代”,公元780年陆羽《茶经》成书,这是世界茶文化的首部元典,书中关于“茶性俭”“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等论述,首次诠释了茶文化的思想内涵。卢仝、皎然等还用一批经典的诗歌将这种思想上升到“道”的层面。宋代茶文化则以奢华浪漫为特色,充满繁盛景象和艺术气息。经过元代短暂低潮后,明代茶文化风气为之一变,以自然清淡之风为特色。据记载,明初朱元璋因龙团茶“重劳民力”,遂下令罢造,惟采芽以进,进贡品级分为探春、先春、次春、紫笋四类。在饮用方法上,崇尚自然,将干茶置于茶碗或茶壶之中,注入沸水,即可饮用。品饮者以泡开的芽茶形状、茶香、茶色、茶味、品饮环境等为审美对象。这种简便的饮茶方式“遂开千古茗饮之宗”,流传至今。清代至民国时期实现了茶文化平民化的转变, 饮茶真正成为世俗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茶馆遍布城乡、数量众多,超过前代,承担了民众公共生活空间的功能,甚至出现了女性的身影,改变了只有男性坐茶馆的格局。茶文化通过万里茶道、海陆上丝绸之路传播到遍及全球,各国结合本地区和民族的文化基因,孕育和发展了各具特色的茶文化。

——摘编自宋时磊《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影响》

材料二   约在1690年,波士顿开设了北美大陆上第一个出售中国茶叶的市场。到18世纪中期,茶也成为北美殖民地各阶层人民的日常消费品。一位法国人曾在他的游记中写道:“在北美殖民地,人们饮用茶水,就像法国人喝酒一样,成为须臾不可离的饮料。”1773年英国议会专门颁布了《茶税法》,特别批淮东印度公司拥有输出茶叶的垄断权,只需向殖民地海关缴纳每磅3便士的茶叶税。这一举措更是激怒了北美殖民者。他们先是发起了波士顿倾茶事件,后又在各个北美殖民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茶运动,使得独立革命前夕殖民地的茶税收入急剧下降,从1769年的8189英镑减少到了1774 年的987英镑。

——摘编自荆玲玲《北美独立革命时期的茶与咖啡一日常消费、政治话语和独立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成因的角度分别概括唐代及其之后中国茶文化的特点,并总结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美茶叶市场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9 . 下面一组图片是20世纪80年代张贴在教室里的宣传画,迎合了当时国家号召群众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活动主题。这些宣传画反映了当时(     
A.中小学生成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主体B.全社会形成了互帮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
C.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并进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任务已完成
2023-01-05更新 | 19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鸦片战争后,士人徐继畲意识到西方对外扩张已非传统战事,西方货船以中国码头为养命之源,故其攻略割据之谋亦将施于中国,“中土之多事,亦遂萌芽于此”,西方扩张下的世界一体化使中国欲求隔绝而不能,“天下从此多事矣”。据此可知,当时(     
A.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蓄谋已久的B.部分开明士绅对传统华夷观有所突破
C.清政府彻底放弃闭关自守的传统外交D.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一体化格局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