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在古罗马法中,"拟诉弃权"是一种模拟确定所有权的诉讼形式以取得所有权的方式,其当事人必须为罗马市民且需亲自到场,标的物须为罗马物。这反映出古罗马法(     
A.具有形式主义特征B.实现了贵族与平民法律上的平等
C.内容呈现开放趋向D.满足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与要求
2023-01-04更新 | 20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下表为近代“东方文化派”的代表性思想内容。据此可知,“东方文化派”的认知(     
思想内容

出处

肯定欧洲现代文明的成功,又指出它也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
要原因:主张东西文化互补
1915年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
列举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明确表达了对西方文明
的怀疑态度,从整体上和根本上坚持中国文化优越论
1916年杜亚泉《静的文明与动的文
明》等
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宣告近代欧洲“科学万能”论调的破灭,强调
发扬本国固有的精神文化,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系统

1920年梁启超《欧游心影录》

A.基于对东西方文化的比较反思B.促进了民主科学的传播
C.成为当时社会进步思潮的主流D.改变了救亡图存的路径
2023-01-04更新 | 250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等级考模拟演练(三)历史试题
3 . [世界近现代科技]

材料一   德国是一个非常注重科技创新的国家。德国的大学从制度上关心科学研究,创造出诸如实验室、高校研究所以及专业科技刊物的出版等有效的科研组织形式和方法。到20世纪初,德国已经建立起覆盖科学技术和商业事务、从初等学校到博士水平的复杂的教育系统。自19世纪中叶起,德国开始建立系统的科学技术组织,包括公共、私人与混合型科研机构以及大型工业企业。德国非官方的工业与企业研发部门是世界上最早成型的企业研发体系。到1993年,德国公司申请的美国专利数占所有外国专利份额的34%。

----摘编自张明妍《德国科技发展轨迹及创新战略》

材料二   在当下,发展创新驱动型经济已经被世界各大国提到战略高度。比如,德国因联邦政府把创新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成为全球创新领先的国家;美国科技创新体系的突出特点,就是联邦政府通过提供资助和制定政策法规等多种措施,千方百计促使企业成为科技研发的主力、科技投入的主角;英国政府努力确保年46亿英镑的科学研究预算,使其一直保持科技和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韩国政府相继制定一系列法律和建立科研机构、教育机构和学术团体相互合作的管理机制,来吸引、培养与利用高科技领域人才。国外政府还为科技创新积极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摘编自秦健《美日欧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德国科技不断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英德韩等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我国科技创新的启示。
2023-01-04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等级考模拟演练(三)历史试题
4 . 苏联解体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主张充分利用美国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抓住时间”,用有明确目的的经济援助、自由贸易,以及美国“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念的传播,来拓展发展中世界这一“自由最后的边疆”,实现美国“自由在全世界的胜利”的战略目标。据此可知,尼克松(     
A.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B.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要共处与合作
C.强调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方面渗透
D.积极维护国际社会的长期繁荣与稳定局面
5 .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沙俄、德意志、奥匈、土耳其四大帝国瓦解,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新兴国家纷纷出现;战胜国列强表面上依照“民族自决的原则”来解决边界问题,但实际上却根据自身的国家利益来划分。这些现象客观上()
A.催生了许多新的民族问题B.瓦解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C.推动了世界市场正式确立D.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6 . 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晚唐、五代、北宋时期的18幅“劳度叉斗圣变”壁画中(如下图局部),大都绘有佛徒们洗浴、剃头、刮脸、揩齿、刷牙等内容的壁画。这反映出当时(     
A.已有重视个人卫生的意识B.僧侣生活十分奢靡
C.疫病防治受古代政府重视D.佛教宣扬讲究卫生
7 . 中国古代和近代工业的发展

材料一   在明朝,金银矿业实被皇室垄断,直接服务于皇室财政。明政府对金银矿业采取了高度统制的政策,官府垄断经营,厉禁民间私采。但是在不同的时期,一些具体的政策又不尽相同,政府对金银矿业的政策缺乏一致性和连贯性,基本上处于时开时闭的摇摆不定的状态之中。

——摘编自刘利平《略论明代的金银矿业政策》等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中一些富于变革精神的官员改变“夷夏之防”的观念,以“自强”相号召,提出“师夷”的主张,以最刺痛国人神经的军事工业为切入点,开始了中国最早的工业化努力——洋务运动。作为工业化过程中最基本的物质材料,钢铁资源开发逐渐受到社会有识之士的关注。李鸿章是19世纪70年代倡议钢铁工业建设最为积极的政府官员。关于开矿炼铁的经济价值,他认为:“此等日用必须之物,采炼得法,销路必畅,利源自开,榷其余利且可养船练兵,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天地自然之利,乃民生日用之资。泰西各国以矿学为本图,遂能争雄竞胜。英吉利国在海中三岛,物产非甚丰盈,而岁出煤铁甚旺,富强遂甲天下。”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19世纪90年代出现了具有钢铁冶炼能力的近代钢铁企业。

——摘编自李海涛《近代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研究(1840192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金银矿业政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时期近代钢铁工业起步的原因。
8 . 中国古代蒙学教育

材料一   宗族主导是徽州人启蒙教育的一大特色。宗族将关于读书的具体要求以家规家训的形式载入家谱中,使读书上升为宗族内部的一项规范。如洪氏家族规训中规定:“读书学问开心明目,利于行耳……读书不可一日失,故家虽贫,学宜勉力。”徽州人提倡养正于蒙。古歙东门许氏强调:“蒙以养正,圣功也!夫养于童蒙之时,而作圣之功基焉!”徽州人关于蒙养有自己独特的做法,五岁就让孩子进入私塾读书,言行举止以儒者风度为标准,讲古人故事来端正其志趣;从小教育孩子孝敬长辈,逐渐地培养孩童的品性。徽州人还将蒙养与职业选择相联系,提倡早期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其成人之后的职业选择打好基础。

——摘编自季海燕《明代以来徽州家规家训述论》

材料二   明朝官府沿用、改编前代和新编蒙学教材


分类
主要篇目
沿用、改编前代综合《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及改编本;“杂字”教材
经学《孝经》和《论语》
理学朱熹的《小学》;程端蒙(朱熹学生)的《性理字训》
诗歌《神童诗》;唐宋《千家诗》
名物知识《名物蒙求》《小学绀珠》
故事图画《日记故事》;《二十四孝》(全名《二十四孝图说》)
新编伦理道德教育《昔时贤文※名贤集》;《小儿语》续小儿语》;专为女子编写的《内训《女小儿语《闺范》等
行为规范守则《童子礼》《幼仪杂箴》
名物制度常识新编《幼学须知》
历史知识、成语典故《五言鉴》《龙文鞭影》
属对训练《训蒙骈句》《声律发蒙》
工具书《字汇》等

——摘编自马冠男《明代蒙学教材、教法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徽州人蒙学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蒙学教育发展的原因,并进行简要评价。
2023-01-01更新 | 132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等级考模拟演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在加尔文看来,《圣经》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他认为在上帝的眼中没有任何工作是庸俗、卑污的,所有的工作都是伟大的、有价值的。加尔文的这一思想(     
A.极大地解放了当时人们的思想B.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
C.为民主制度建立作了理论准备D.是新教理论初步形成的标志
2023-01-01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美军在朝鲜北部和中国东北及沿海部分地区秘密实施了细菌战,给中朝人民造成严重危害。如图是当时中国抗疫的宣传画,这一宣传内容体现了(     

A.国内防疫工作与国际援助相结合的特点B.群众动员和统一领导防疫情
C.国人团结奋斗和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D.中西医结合科学抗击细菌战
2023-01-01更新 | 127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