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贞观时期是否称得上太平治世,古往今来,史家们对此看法不一。

材料一   通过对……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的考证,可以发现贞观时期的状况与太平治世的条件并不相符……

——戚文闯《“贞观之治”所谓“治世”质疑》

材料二   (贞观时期)君臣上下,共同望治,齐一努力之精神,实为中国史籍古今所鲜见。······而成治世。

——钱穆《国史大纲》

1.“贞观”是哪一皇帝的年号?(     
A.汉武帝刘彻B.唐太宗李世民C.北魏孝文帝D.唐玄宗李隆基
2.材料一、二对贞观时期社会状况的看法有何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A.(唐)阎立本《步辇图》,记录了贞观年间皇帝接见吐蕃求亲使者的情形。

B.贞观十三年(639年)也仅存300万户左右,较隋大业减少三分之二之多。

——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4卷

C.商旅野次(宿于野外),无复盗贼,囹圄(监狱)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丰熟),米斗三四钱……

——(唐)吴兢《贞观政要》

D.往(贞观四年)吾(高昌王麴文泰)入朝,见秦、陇(陕西、甘肃一带)之北,城邑萧条,非复有隋之比也。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95

3.上述ABCD四则材料,①属于传世文献的是___________,②属于图像史料的是___________,③属于后世学者著述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4.上述ABCD四则材料,①支持上述材料一观点的是___________   ②支持材料二观点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5.根据以上材料,你如何看待贞观年间的社会状况?
2024-02-2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综合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关于玄武门之变的真相历来众说纷纭,有认为是唐太宗李世民不堪太子李建成的逼迫而发动;有认为是唐太宗精心准备,有意谋划而为之。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阎罗王手下判官崔子玉在冥间审问唐太宗,“问大唐天子太宗皇帝……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太宗)闷闷不已,如杵中心……争答不得。”

——敦煌文书中发现的武则天时期俗讲话本《唐太宗入冥记》

材料二   敬德擐甲持矛,直至高祖所。高祖大惊,问曰:‘今日作乱是谁?卿来此何也?’对曰:‘秦王(李世民)以太子(兄李建成)齐王(弟李元吉)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遣臣来宿卫。’高祖意乃安。

——五代时官修史书《旧唐书·尉迟敬德传》

材料三   (武德)七年,奉太宗令,追入京,赐金刀子一枚,黄金卅挺,令于北门领健儿长上,仍以数十金刀子委公赐骁勇之夫……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发生日),令总北门之寄。

——《常何墓碑》(常何是玄武门政变的参与者之一)

材料四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先发制人。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瑾等人设伏于宫城北门玄武门,将一同参加早朝的李建成、李元吉射杀,并挟持了唐高祖,发动了夺权政变,史称玄武门之变。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区分材料性质:上述材料中源于传世文献的是____________,源于考古实物的是____________,源于后世史家著述的是____________(填写材料编号)。
2.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玄武门之变的真相是什么?请从史料的内容和价值角度说明你的理由
3.关于玄武门之变一事的评论,《旧唐书》和《资治通鉴》截然不同。前者认为“建成、元吉实为二凶”,经过此次政变,“善恶既分,社稷乃定”;后者认为“立嫡以长,礼之正也……喋血禁门,推刃同气,贻讥千古。”请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解释这种不同。
2022-11-29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晚清时期的郭刘之辩

光绪元年(1875年),清政府向各方征集兴办洋务“求强”的意见、方法与谋略。时任地方官员的郭嵩焘积极响应,把自己的主张和观点写成《条陈海防事宜》上奏,同时把奏折给同僚刘锡鸿看,请他评论。刘锡鸿也把此事记录了下来。

嵩焘窃谓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策,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一节也。故先欲通商贾之气……(洋人)以保护商贾为心,故能资商贾之力以养兵……盖洋人皆有保护商贾之心,而于地方官多所捍格,此即因其意所向利导之者也。(西方各国的轮船、铁路等,主要是商人制造,经济实力在商人而不在国主,政策起着调控作用)是以国家大政,商贾无不与闻者。

——郭嵩焘《条议海防事宜》折

洋人之商贾与闻政,官商相保卫,资商力以养兵,非其法较中国为善也,情形迥不侔也。洋人所谓国主,无异乡里中之首事;所谓官,无异乡里中之富室大家。国主由公众举,畀以一定分禄,承办一国之事,而不能专断其事,遇事则集富室大家及一国之众而公议之。……中国天下为家,已更数千载,政令统于一尊,财富归诸一人,尊卑贵贱体制殊严,士农工商品流各派。涣汗(帝王的圣旨﹑号令)颁而八方罔不承听,矧(况且)其在逐末之人何得妄参国是……夷狄之道未可施诸中国也。中国制治必须朝廷操利权。利不足操朝廷之权,然后可冀效诚于商贾;使富商大贾视官宦如帝天,偶一盼睐便可以为至荣极宠,斯匍匐以献其财力而惟恐不纳矣。

——刘锡鸿《论时事书偶笔》


问题
(1)比较两人的观点,其具体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从材料中可以推测出两人各持怎样的心态?两人的心态在当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对洋务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从作者视角和史料价值的角度,你如何看待郭刘之辩?
2022-06-29更新 | 20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工业革命加速了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的步伐,作为工业革命象征的火车和铁路,极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此后,中国也踏上了铁路探索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世界修筑铁路情况表
时间修筑国家或区域铁路线
1825年英国第一条铁路全长约27KM,由斯托克顿到林顿
1855年美国建成穿越巴拿马地峡的铁路
1869年美国建成5条横贯全国的铁路干线,连接东西两岸和南北疆域
1885年加拿大建成跨越大陆的铁路
1888年欧洲建成加来至君士坦丁堡的大铁路
1903年俄国建成西伯利亚大铁路
1840年世界铁路总长度5490英里
1880年世界铁路总长度22.2万英里
1900年世界铁路总长度46.6万英里

材料二:

一个英国人“在伦敦演说,谓中国工程师能建筑铁路通过南口者,此人尚未出世云云”。

——詹同济编译:《詹天佑日记书信文章选》


1909年詹天佑在京张铁路通车典礼上的演说:

本路当建筑之初,工程浩大,同事各员,昼夜辛勤经营缔造,常患难齐欧美……今幸全路告竣,倘非邮部宪加意筹划,督率提挈,同事各员于工程互相考镜,力求进步,曷克臻此!溯铁路创始,起自英人斯特芬森……我国虽进步稍迟,而造成此路,幸得奏功于此日,预决将来必无退化也,不亦与斯特芬森先后辉映哉!

——詹同济编译:《詹天佑文选》


材料三:

1912年,孙中山在上海接受《民立报》记者采访时曾强调:“振兴中国唯一之方法,止赖实业……苟无铁道,转运无术,而工商皆废,复何实业之可图?故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


故合数计划路线计之,至少当有十万英里(160934.4公里)。若以此十万英里之铁路,在十年内建筑之,机关车与客货车之需要必当大增……所以在中国建设机关车、客货车之制造厂以应建筑铁路之需,为必要之图,且其为有利事业尤不可不注意也。

——1921年10月孙中山《实业计划》


材料四:

2019年12月30日早上8:30分,G8811次列车从北京北站发车,前往河北张家口崇礼的太子城站,标志着北京至张家口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将助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供交通运营服务保障。


截至2019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9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超过3.5万公里。

——据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整理


1.根据材料一,联系所学,概括19世纪世界铁路发展的总体趋势。
2.联系所学,例举导致材料二中近代中国铁路事业“进步稍迟”的内、外因素(各一项)。
3.材料三中孙中山十年内建成十万英里铁路的计划能否实现?联系所学,简述你的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联系所学,谈谈你对中国“百年铁路梦”的认识。
2022-06-23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绘画中的历史
绘画作品蕴含历史信息,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

A.马斯顿荒原战役

(绘画作品)

B.蒸汽机车

(绘画作品)

C.马丁路德与神圣罗马帝国辩论的场景

(绘画作品)

D.《黄鼠狼给鸡拜年》

(漫画)

E.德国《吞下苦果》

(漫画)

F.《蒙娜丽莎》

G.麦哲伦船队中的

“维多利亚号”

(绘画作品)

H.英军向华盛顿投降

(绘画作品)

(1)根据绘画作品反映的历史事件主题所蕴含的时间线索,完成下列表格。(填字母)
时间绘画作品
15、16世纪
17、18世纪
20世纪以来
(2)按画中信息,下图应放置在(?)之前,体现同一主题(?)
A.图AB.图CC.图ED.图H
(3)根据绘画作品所呈现的主题内容,按照下列示例归类。
示例主题: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绘画作品:图A、图H
主题:_____________
绘画作品:_____、_____(选两项)
2022-06-23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2届高三下学期等级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6 . 材料:在约500年至1500年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不发达地区。与中国比较,这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放慢自身发展的作用,人们称之为“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5世纪以后中西方历史呈现出不同发展趋势,中国越来越“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困扰。参考下表范例,完成空格内容填写。(8分
15世纪以后中西方发展趋势比较
领域东方西方
经济______经济占主导地位逐渐向工业国家转变
政治开疆拓土版图奠定;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逐渐确立________________
思想文化理学主导,八股取士、实行文化专制历经文艺复兴、___________等洗礼,人文主义、理性勃兴
对外政策海禁、闭关锁国,几与世界隔绝___________________
总体趋势逐渐落后以致挨打逐步迈向现代化
2022-06-2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铁路梦”

火车的发明极大地拓展了陆上移动空间与物流能力,不断地发展着人类的“铁路梦”。

材料一   苏格兰人乔治·史蒂文森,制造出他著名的“移动引擎”,这使煤的价格降低了将近七成,还让曼彻斯特与利物浦之间开通第一条   客运专线成为可能。从此,人们可以用前所未闻的15英里的速度,从一个城市奔向另一个城市。

——房龙《人类的故事》


(1)材料一中,“移动引擎”得益于什么动力?此发明对英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通往加利福尼亚的铁路建成了。但是这条铁路之所以能建成是由于资产者通过国会赠送给自己大量“民地”,也就是从工人那里剥夺了这些土地,是由于资产者输入了中国苦力来压低工资,最后是由于资产者建立了一个新的支系——“金融贵族”。

——《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1869810日)


(2)依据材料三,概括“通往加利福尼亚的铁路建成”的主要条件。

材料三   欧洲富强之本……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凡为铁路之邦,则全国四通八达,流行无滞;无铁路之国,动辄掣肘,比之瘫痪不仁。地球各邦今已视铁路为命脉矣。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初


(3)依据材料和所学,指出孙中山“视铁路为命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我国高铁的成功实践,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积极影响,有力推动了我国铁路标准走出去。目前,我国与2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标准化互认合作协议,显著提升了我国铁路标准的影响力。车轮飞驰,不觉经年。以高铁为代表的“国家名片”,让世界不断感受中国发展的强劲脉搏。

——摘自《飞驰的高铁》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人类不断发展的“铁路梦”?
8 . “玄武门之变”疑云对同一历史事件,往往有不同的记载,玄武门之变就是其中一例。

材料一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太宗(李世民)将左右九人至玄武门自卫……建成、元吉(李世民的兄与弟)行至临湖殿,觉变,即回马,将东归宫府。……俄而东宫及齐府精兵二千人结阵驰攻玄武门,守门兵仗拒之,不得入……太宗左右数百骑来赴难,建成等兵遂败散。

——《旧唐书》卷64《隐太子传》

注:《旧唐书》成书于五代时期,隐太子是李建成。


(1)据材料一可知,在玄武门之变中(________)(双选)
A.李建成发动了政变   B.李建成因兵败被杀   
C.李世民结盟李元吉   D.李世民是自卫反击

材料二   (地府判官)自出问头(写在纸上审讯犯人的问题)云:“问大唐天子……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仰答!”……(皇帝)把得问头寻读,闷闷不已。

——《唐太宗入冥记》

注:《唐太宗入冥记》成书于武则天时期,是一篇民间话本。


(2)材料二所述的事实与材料一有何不同?

材料三   玄武门守将常何的墓志铭拓本在敦煌被发现,铭文记载:武德七年,(常何)奉太宗令追入京,赐金刀子一枚……九年六月四日,令总北门之寄(负责玄武门守卫)。


(3)请解读“墓志铭拓本”对研究玄武门之变的价值。

材料四   太宗曰:“今欲自看国史……卿可撰录进来。”太宗见六月四日事,语多微文(隐晦)。乃谓玄龄曰:“……宜即改削浮词,直书其事。”

——(唐)吴兢《贞观政要》卷7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玄武门之变是哪一方发动的?说明你的理由。
9 . 光辉的历程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1)以下是某校集邮小组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主题收集的邮票,请依据邮票画面反映的史事发生地填入中国轮廓图的相应位置(填写字母)
A.中共一大会址B.遵义会议会址C.中共七代大会纪念D.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以下是某同学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会议”为主题整理的历史图片,请与下列的图片说明相匹配(填写字母)

①代行全国人大职权,颁布《共同纲领》。
②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③为新中国融入战后国际社会打开了新局面。
④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⑤停止“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⑥明确党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满足人民需要。
(3)依据上述材料,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哪些成就?
2022-06-22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材料一   战国商鞅方升及铭文


左壁刻:“(秦孝公)十八年,齐率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

底部刻: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摘自上海博物馆的相关介绍

材料二   关于商鞅变法

(商鞅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商君死,……秦法未败也。

——《韩非子·定法》

材料三   关于戊戌变法变之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

——梁启超《变法通议》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四   关于改革开放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的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途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1218日)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秦始皇在商鞅方升上再次篆刻铭文说明了什么?
(2)根据所学,请你列举4例中国古代重要的变法和改革。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分析说明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
(4)基于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国历代的变法和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