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神农氏本是三皇之一。他看到人们得病,又到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园取瑶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

史料二   《黑死病:大灾难、大死亡与大萧条(13481349)》,作者以黑死病为主题,参阅大量资料,尤其是选用了英格兰的主教登记簿、庄园档案等原始资料,阐述了黑死病给英格兰带来的影响。因为该书重要的学术贡献,英国近二十家知名高校图书馆、美国八十余家知名高校图书馆珍藏。

史料三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其前身是西门妇孺医院,因其创建时屋顶呈红色,故而被广大市民亲切地称为“红房子医院”。下图为该医院照片。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世界医学活动中心的空间分布也有随时间转移的规律,其大致途径是:16世纪至17世纪初的意大利;17世纪上半叶至18世纪的荷兰和英国;19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的法国: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以及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美国。世界医学科学中心的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新的生产关系发展、新的政治格局逐步形成的过程,必然伴随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的嬗变,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英国和荷兰的清教运动、法国的启蒙运动、德国的古典哲学、美国的民族精神的形成都为科学中心的形成创造了精神文化环境。包括教育体制、知识内容、教育理念、教育环节和教学方法在内的教育改革往往是科学革命的先导。

——改编自左汉宾《近代以来世界医学科学中心转移现象探析》等


(1)指出材料一的三则史料的类型,并指出其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世界医学活动中心转移的历史,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3-0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五四”纪念与时代发展]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五四运动的纪念和阐释。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将“五四”纪念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五四”纪念话语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内涵主旨。以下是不同阶段《人民日报》“五四”纪念文本的十大高频词汇:

历史阶段高频词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青年   革命   阶级   斗争   社会主义   学习   劳动   运动   思想   人民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青年   中国      社会主义   建设   历史   思想   人民   精神 伟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   中国   时代   青春      奋斗   伟大   人民   中华民族   实现

——摘编自苏继文等《论中国共产党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媒介话语》

根据材料,围绕“‘五四’纪念”主题,选取《人民日报》“五四”纪念文本的一个或多个高频词,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3-15更新 | 135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七市州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石碑上的历史。

材料一   目前发现的刻于吐蕃时期的石碑包括桑耶寺碑、唐蕃会盟碑、丽江格子墓碑等。总体来看,石碑主要是由碑帽、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常任侠在研究唐蕃会盟碑时认为:“其颇类柱体,碑上有盖,簷阁四出,其式殆为唐代经幢的变形,非汉以前立碑的古遗制”。碑帽形制中盝顶和庑殿顶的形制应是受中原地区的影响。碑座中的仰覆莲座属于明显的佛教元素。碑体上的日月图案有吐蕃文化的自身因素,属于西藏地区原始信仰的一部分,在其后期的发展中带有波斯风格。而飞天图案、大象图案明显受到印度、尼泊尔文化的影响。碑文以盟书誓文、纪功述德为主,也有祭祀、颁赏、会盟以及纯宗教内容的刻文造像,还有个别以纪事为内容的碑刻,这有别于中原地区碑文内容和叙述方式。

——摘编自卢素文《吐蕃石碑形制及装饰图案研究》

材料二   有关罗塞塔石碑的学术年表

时间事件
公元前196为纪念古埃及托勒密五世加冕一周年,祭司制作了罗塞塔石碑。用象形文、古埃及草书、古希腊文三种文本,刻下了拖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
1799拿破仑入侵埃及,残破的石碑被发现。随行学者立刻断定这是重要的文物。
1801英国在尼罗河河口海战中打败法国,法国交出一切在埃及发现的文物,包括罗塞塔石碑。
1802大英博物馆埃及古物部成立,罗塞塔石碑作为镇馆之宝展出。
1822法国学者商博良根据石碑上的古希腊文释读成功古埃及象形文字,开启近代“埃及学”的正式篇章,成为研究古埃及语言与文化的重要里程碑。
1917由于一战的扩大,罗塞塔石碑被转移保护,直至两年后回归大英博物馆。
1993埃及考古学家札希·哈瓦斯博士公开呼吁英国应该将罗塞塔石碑归还给它真正的归属地埃及,因为这块石碑是埃及文明的重要象征。但大英博物馆并未归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吐蕃石碑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塞塔石碑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塞塔石碑的保护与开发在近代碰到怎样的挑战?
(3)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请用具体史实说明近现代以来国际社会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努力。
4 . 1920年五一劳动节,北京、上海等地举行纪念会。《新青年》《星期评论》《晨报副刊》等进步报刊,刊发出纪念专号,发表纪念文章。这一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不仅从理论上懂得了劳工问题的重要,而且也开始重视和研究中国产业工人的实际状况,这反映出(     
A.中共积极投身于工人运动B.工人待遇得到改善
C.马克思主义不断深入传播D.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2024-02-07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朝阳古称“龙城”,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它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和汉族文化的交汇地,见证了中原文明和游牧民族文化的融合。

材料一   公元407年鲜卑化的汉人冯跋在朝阳建立北燕政权,其延用具有汉文化色彩的国号“燕”。在已发掘的北燕王室冯素弗墓葬中,出土的铜质鎏金官印及墓表上均刻汉字。墓中的铁甲片样式具有明显中原风格,其中出土的饰品如鎏金铜带钩和步摇饰,亦有明显的汉文化色彩。历史上著名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北魏冯太后即出身于北燕王室冯氏家族,受家族的汉化影响,冯太后汉文化修养相当精深,为其日后领导北魏的汉化改革打下基础,并影响了北魏孝文帝改革。

432年北魏攻灭北燕并火烧龙城。后冯太后从北燕宫殿废墟上搬来础石做基石,于北燕宫城南门旧址建“思燕佛图”木塔,即朝阳北塔,来纪念其祖父北燕王冯弘以及弘扬佛法。北塔的础石吸收了前朝各民族的风格,又在此基础上融入了北魏的民族特色。

材料二   隋朝重修朝阳北塔,新塔具有明显隋代特色。唐朝在塔上增加了精美的彩绘,北塔成为隋唐时期朝阳地区民族融合的缩影。唐代营州治所设在朝阳,管辖今辽西地区,营州境内设置18个羁縻州安置内附少数民族,对维护边疆稳定起到重要作用。营州是东北诸族与中原往来的交通枢纽,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由此传入少数民族地区,同时少数民族的异域文化也传入中原,丰富了中原文化。营州境内多种经济形态并存,使民族间经济往来密切。“互市牙郎”遂应之而生,安禄山、史思明皆因懂蕃语而在营州出任互市牙郎,此外,平定安史之乱的李光弼,和渤海郡王大祚荣都出身于营州地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燕政权汉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朝阳地区民族融合的特点及影响。
2024-01-2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造物”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物质创造过程和成果。造物同步于人类征服自然的实践活动。汉代和古罗马的造物形态各有特色。以柱子为例,汉代柱(如图1)的柱础主要有羊形柱础、覆斗形柱础、方形柱础等样式。汉代一些重要的柱子用雕刻、彩绘装饰,注重其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如青山泉白集东汉画像石墓的羊形柱础,“羊”即“祥”。古罗马柱(如图2)重视对柱身细节的处理,柱身上有特定数量被打磨成光滑弧形的凹槽,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装饰。古罗马柱式有精细的比例模数,如科林斯柱式柱高与柱径的比例为10:1,柱头上用忍冬草装饰。古罗马的柱础并不作浮雕装饰。

图1汉代柱式

图 2古罗马柱式

——摘编自于美慧、齐佳《汉代柱式与古罗马柱式的比较》

材料二   在社会政治活动的造物装饰主题中,古罗马表现的军事活动内容比较突出,一般在凯旋门的墩座上以叙事浮雕画的形式出现,常见的场面有:皇帝正在作战或得胜归来;皇帝对战 败者的惩罚或宽宏大量;对民众的慷慨赏赐;等等。汉代在这类主题的内容表现上有着很大 的差异,并不强调对历史政治事件的纪念,而更多的是对过去的圣王明君、贤后哲人、名臣的 历史追念并加以尊崇。同时还对义士仁者、孝子列女进行赞颂和对史上暴虐君主的揭露与批挞。

——摘编自朱文涛《古罗马与汉代造物艺术比较研究》

根据材料,指出汉代和古罗马造物艺术的差异,并阐释差异所折射的时代特征。
2024-01-23更新 | 119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19世纪法国历史学

19世纪,法国历史学家开始重点关注“民族”,米什莱和拉维斯是民族历史研究的两座高峰。

米什莱被誉为“法国历史学之父”。在其编著的《法国史》中提出,法国人从百年战争中开始具有国籍意识,到大革命与特权阶级的对抗中,完成了法兰西民族的整合,以此教育人民建构法兰西民族的自我认同。他始终认为法兰西在世界历史上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是引领世界走向自由,通往繁荣之路的灯塔。他的观点成为19世纪上半叶法国历史学的主流。

普法战争战败后法国割地赔款,知识分子的民族优越感被击碎。第三共和国的史学家拉维斯主编27卷的《法国史》,提出历史上布列塔尼人、普罗旺斯人……各地人民都是法国人,尊崇共同的祖先、共有的英雄人物。他高度赞扬共和国,对国歌、国庆日、纪念仪式等各种被发明的传统进行历史性阐释,传播共和主义精神,将殖民扩张视为开化落后地区、传播先进文明的特殊使命。以此“向法国青年人说明,为什么他们应当为组成一个民族国家而自豪”。拉维斯被19世纪末法国史坛誉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历史教师

——摘编自王玮、吕一民《拉维斯与19世纪晚期法国历史知识的生产与传播》等

围绕“历史书写与民族认同”,评析19世纪法国历史学的发展。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38929日创刊的《拂晓报》(见上图)是由新四军第四师政治部主办,在其发刊词中曾指明“拂晓”代表着“朝气、希望、革命、勇敢、进取、迈进有为、胜利到来的意思”“拂晓催我们斗争,拂晓引来了光明”。在其百期纪念时刘少奇亲笔题词:“为抗战的正确路线而斗争”,刘少奇还曾派人将<拂晓报》送给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等阅读,使其更好地理解中共的抗日方针。

《拂晓报》在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一度发行到苏联、美国、法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同盟国,见证了中国革命的“拂晓”。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2024-02-0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20年代,由于缺乏统一准则,欧洲国际关系非常混乱,各国之间的冲突日益增多。格劳秀斯主张以国际法调整关系,以便有节制地进行战争并限制其祸害。他在著作《战争与和平法》中指出,主权属于君主,只有主权者才能合法地发动战争,人民不拥有主权,显然他们就不拥有合法发动战争的权力。格劳秀斯强调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如果以战争达到正义的目的,则战争是合法的。格劳秀斯还强调主权是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力,它的形式不受其他任何权力的限制,不容他国干涉。但是一国对外行使主权则受到限制,必须受到国际法的制约。

——摘编自周子亚、蒋恩慈《格劳秀斯对国际法的贡献---为纪念格劳秀斯诞生四百周年而作》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是新中国加入国际人权公约最密集的时期,共加入了11项国际人权条约。其中包括《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残疾人职业康复和就业公约》。1984年,新中国中央政府宣布承认国民党政府在1930—1947年批准的14个国际劳工公约,如《农业工人的集会结社权公约》《工业企业中实行每周休息公约》《本国工人与外国工人关于事故赔偿的同等待遇公约》《海员遣返公约》《制订最低工资确定办法公约》《船舶装卸工人伤害防护公约》等。

——摘编自罗艳华《改革开放与中国参与国际人权合作的进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格劳秀斯国际法思想的主要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形成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新中国密集加入国际人权公约的意义。
10 .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巴黎北部的贡比涅森林,是法兰西帝国皇帝们最喜欢的狩猎场之一,拿破仑三世每次到贡比涅森林狩猎,乘坐的都是专线火车2419D号车厢。1918年冬,德意志第二帝国爆发起义,赶走了德皇威廉二世,新的德国政府决定向协约国投降。法军总司令福煦元帅特意将受降仪式和签字地点安排在了贡比涅森林中的2419D号车厢中,希望以此羞辱德国,以雪一战中的失地、损兵之耻和1870年色当战败后普鲁士俘虏拿破仑三世的前耻。一战后,法国政府将2419D号车厢命名为“停战车厢”,将贡比湿森林中的空地命名为“停战空地”。在其中树起一座“阿尔萨斯—洛林人纪念碑”,并建成“停战博物馆”。

1940年6月21日至22日,在贡比涅森林2419D号车厢举行了第二次受降仪式,希特勒和他的纳粹要员在这里接受了法国临时政府代表的投降仪式和割地赔款签字。希特勒和纳粹德国覆亡前,2419D号车厢被秘密运出了柏林并被烧毁。二战后,法国人寻回了遗失的纪念碑,还原复制了“停战车厢”。对法国人而言,“停战空地”和“停战车厢”历史聚落已经从建成初的全民复仇胜利标志,逐渐朝着追忆往事、缅怀逝者的方向演变。2018年11月11日是法国纪念一战停战一百周年,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为一块以法德和解为名义竖立的纪念碑揭幕,并且一道登上“停战车厢”,为停战纪念册题词。两人用如今法德紧密的同盟关系,向外界发出和平的声音。

——据《见证德法百年恩怨的2419D火车厢》、江天岳《贡比涅森林“停战空地”历史文化聚落的形成及其意义》、央视报道《法国一战停战日重访2419D列车车厢》综合摘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法国“停战空地”“停战车厢”历史聚落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停战空地”“停战车厢”历史聚落内涵的变化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2023-06-18更新 | 77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8(全国卷老教材)-【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