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材料一   1806年,拿被仑颁布柏林敕令宣布:“大不列颠诸岛处于被封锁状态。”1807年,法国分别与俄国和普鲁士签订条约,规定两国必须加入大陆封锁体系,同时还将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伊比利亚半岛全部纳入封锁体系。到1811年,大陆封锁制度已经如水桶般将英国经济基本禁锢起来。正如法国历史学家所说,拿破仑没有充分估计到英国资本主义的牢固基础,也不了解它的现代化构,苦心经营的大陆封锁制度以法国的失败而告终。

——摘编自施京吾《大陆封锁的失败及其教训》

材料二   在19世末欧洲大陆的争霸斗争中,英国奉行的对外政策是“光荣孤立”,1896年英回首相索尔兹伯里在致辞中提出:“英国应不参加固定的同盟与集团,保持行动自由,便于操纵欧洲均势。”这标志着“光荣孤立”政策的全面出笼。“光荣孤立”不等于中立,英国的利益在于持欧洲大陆列强相互牵制的局面,使其势均力敌,这样英国可以放手向海外扩张。

——摘编自吴佩华等《英国“光荣孤立”外交政策略论》

材料三   至于英国,虽然丘吉尔等一再鼓吹欧洲联合,但不特别关心把一般的原则变成现实。因为他不愿意直接参与其事而放弃世界帝国地位,伺机玩弄传统的大陆平衡政策。他鼓吹西欧的联合,同美国一样,主要着眼于同苏联抗衡,这种情况决定了英国不能成为欧洲联合的动力,而且后来他在相当长时间内游离于“小欧洲”六四共同体的圈子之外。

——摘编自王斯德等《世界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拿破仑大陆封锁制度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光荣孤立”政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英国的欧洲大陆政策的内容及其背景。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进入议会,并逐步取得统治地位。此前,两党轮流执政,官员经常发生变动。官员的任用不仅以党派为基础,而且存在许多暗箱操作的手法,以致卖官鬻爵之事也时有发生,使政府的行政既无效率,又不经济。1853年,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引发了国内对于政府腐败和无能的猛烈抨击。1854年,国会议员诺斯科特和杜威廉提出了四项建议:一、将政府中的行政工作分为智力工作和机械工作两大类,前者由大学生来担当,后者由低级人员来充任;二、初任人员均应在年轻时通过选拔考核;三、各部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并可在各部之间互相转调、提升;四、官员的提升以上级的考核报告为依据。这些建议后来均以法令的形式逐一采纳并加以实施,一个相对独立于各个党派的职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

——摘编自《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历史文献》

材料二   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设立了铨叙局,负责办理官员任免、升迁和调转等事务,并由法制局颁发了一系列法规。袁世凯夺取政权后,又相继颁发了一整套文官法,将文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是负责制定政策,随政党内阁的更替而变动的高级官吏。事务官负责执行政策,管理行政事务,不因政党内阁的更替而变动的官吏。同时,这些法令法规又将文官职位分为四个等级:即特任官、简任官、荐任官、委任官。

——摘引自吴雪娟《民国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及特征》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叶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中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并指出中英两国文官制度改革(建立)的相似之处及意义。

3 . 工业城市的兴起见证了经济繁荣的奇迹。也使人们给尝了“城市病”的种种弊端和苦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8,19世纪英国城市化过程中工厂生在自认为最有利于英经济活动的土地上任意建造厂房。在量彻斯特、伯明输等城市,狭窄且不规则的街道上工业建筑和居民建筑混杂交积在一起,工业生产所带来的污水和浓烟在城市里蔓延……到19世纪早期,几乎所有快速增长的大城市的人口密度都达到了每英亩300人,低矮的工人住宅区到处都是水洼。被垃圾、废弃物和臭气所包围……日益突出的城市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848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卫生法案》,法案涵盖了对城市街道、住房、卫生设施和公共空间进行治理的内容,确立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城市物质环境实行管理的原则。随后,英国政府颁布了关于佳房与城市规划的一系到法案,至19世纪末英国城市规划基本得到完善。

—摘编自梁远《近代英国城市规划与城市病治理研究》

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随着租界的设立和扩张,中外贸易的推进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上海人口由1843年的27 万增长量1910年的128万余人。但这些人口主要是追于战乱、灾荒和农村经济的凋敝而流入上海,当时的城市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远不及实际需求,导致流入城市者大多成为触目皆是的城市贫民,被迫在城市边缘地带搭建了成片的窝棚栖身……上海开埠后的城市行政格局,实行华洋分治,近代西方样式的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已经较为广泛地进入以租界为中心的上海城市生活领域,城市管理也趋制度化;在租界以外的华界如豫园所在的上海老城区,尽管人口拥挤,近代市政设施却几无踪影……随着上海工业的发展和城区的扩展,近郊农村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如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沿淞沪铁路天通庵与江湾车站之间,有威士力革厂,傍江湾河而立,凡厂中秽水,皆于河中。”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于中国近代成市化进程中。

——摘编自戴鞍钢《城市化与“城市病”——以近代上海为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英中两国城市病的主要表现及出现背景。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英中两国城市治理效果不同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59年,英国作家狄更斯发表了他著名的小说《双城记》,该作品以1789年法国革命为背景,是那个时代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在《双城记》的开头,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在小说发表之前的1854年底,狄更斯曾坦言,“我相信,不满情绪像这样冒烟比火烧起来还要坏得多,这特别像法国在第一次革命爆发前的公众心理,这就有危险,由于千百种原因一一如收成不好、贵族阶级的专横与无能把已经紧张的局面最后一次加紧、海外战争的失利、国内偶发事件等等一一变成那次从未见过的一场可怕的大火。”可见,《双城记》的创作动机在于借古讽今,以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经验为借鉴,给英国统治阶级敲响警钟;同时,通过对革命恐怖的极端描骂,也对心怀愤懑、希图以暴力对抗暴政的人民群众提出警告,幻想为社会矛盾日益加深的英国现状寻找一条出路。

(l)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狄更斯文学创作的主要特点。在狄更斯看来,法国大革命能够为当时的英国统治阶级提供哪些历史借鉴?

(2)你如何理解材料中“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一段话。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治维新侧重于政权的改革与建设,它是资产阶级改革,但以暴力夺取政权为前提,具有明显的资产阶级革命意义。当幕府覆灭后,明治天皇执政,进行改革,执行了从基本国情出发的维新三大政策——“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加上其他如土地税政策、税收制、“废藩置县”等,使这次改革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这是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根本因素。因为这些从实际出发的政策,使日本政界及在野人士都很少反对,故这些政策很快得以实施,使日本用了不到五十年时间,走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两百年左右才完成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

——摘编自张守意《明治与戊戌维新结局迥异的内外因素及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的主要特点。
2023-12-1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垣联盟2024届高三12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元朔五年,武帝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子弟,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划分全国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直接代表皇帝监察十三州的二千石禄的高官乃至诸侯王。采用逐步将外廷权力转移至内廷的方法,一切文书、奏章、政令一概由内廷官吏执掌。在全国各地设盐官38处,铁官48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直属中央政府。

——摘编自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大一统”局面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秦汉时期维护“大一统”的举措。
7 . 20世纪20年代,英国出现霍尔丹与罗素之争,中国则出现了“科玄论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3年2月4日,英国生物学家霍尔丹在剑桥大学发袁了演讲,畅想科学应用的未来,提出科学将对传统道德提出挑战并造福人类。随后,哲学家罗素予以批评性回应,警告人类对科学的滥用将导致毁灭性的灾难,指出“科学并没有给人类带来更多的自我控制,更多的爱心,或在决定行动之前克制自己激情的更大力量”,“科学可能导致我们文明毁灭”。罗素表现出来的对科学的质疑,不仅呼应了20世纪初科学发生的质的飞跃,也可以说是20世纪初滥觞于西方知识分子中间的一种流行思潮,它与不久前发生的那场人类浩劫有关,也是对启蒙时代以来有关“科学导致进步”这一观念的深刻反思。

——摘编自刘钝《“两种文化”视野下的霍尔丹与罗素之争》

材料二1923年2月14日,北大教授张君劢在清华大学演讲,强调宗教、道德、文化艺术等精神文化在人类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价值,呼吁人们应该恢复孔孟儒学和宋明理学,以此批判因科学进步带来的西方工业文明所导致的殖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后果。玄学派对唯科学主义的批判引起了科学派的强烈不满。4月23日,地质学家丁文江针锋相对,指出科学处于主导地位,甚至可以支配人主观。以怎样解决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关系的“科玄论战”由此开启。后期,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也参与进来。瞿秋白指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受因果律支配的。人的意志受社会发展规律支配,经海规律决定人生观的形成与变化。这场论战实质上是中国思想界对于“西学东渐”的再思考,也是对五四时期传播的科学文化精神的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张谨《从“科玄论战”看“两种文化”分裂的根源源及其融合路径》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东西方两场论战背景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科玄论战”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8 . 据材料显示:我国的民族工矿业到1901年仅有156家,到1911年资本在万元以上的就达700多家,资本总额拥有1.3亿元,产业工人增加到60万人。20世纪的头10年,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到新高峰。“新高峰”出现的重要背景是
A.维新变法运动的推动
B.清末“新政”的实行
C.“实业救国”思想的兴起
D.辛亥革命的鼓励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分别概括图1和图2反映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的角度比较二者的异同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启蒙运动一词源自以下事实:这一运动的领袖们认为他们生活在一个启蒙时代。他们将过去其本上看做是一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认为只是到了他们的时代,人类才终于从黑暗走进光明。因而,启蒙时代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有了“进步”这种一直持续到20世纪的观念。由于启蒙运动,人们开始普遍认为,人类的状况会稳步地改善,因此,每一代的境况都将比前一代更好。
……因而,这些哲人使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毁灭性的批判的猛击。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他们的时代”到来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2)“人们开始普遍认为,人类的状况会稳步地改善”人们的这种自信来源于什么?请任选法国的一位启蒙思想家并介绍他的主要观点(注意:介绍要准确详尽,只写名词不得分)。
(3)结合所学知识,“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是什么?
2015-03-31更新 | 2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河北邢台市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