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豆选

材料一


版画:《豆选》

说明:作者彦涵,创作于1948年,作品描绘了河北省获鹿县大河村用豆子选举村干部的情况。

材料二   当年(1948年)土改运动时,父亲担任土改工作组组长,组织当地农民选村长,很多农民并不识字,所以就采取投豆子的方法进行选举。在一个大院子里摆了很多桌子,上面放很多碗,老百姓依次通过进行豆选。选举之前,原村干部找到我父亲,说:“走个过场得了,就别选了吧。”父亲说:“这是不可以的,这是你们的权利,你们必须自己选,因为这是一个民主制度的开始。”选举的时候,农民非常认真,他们注重选出代表他们利益的村长,这出乎我父亲意料。有的老人投豆子时怕投错了人,还专门转到这个人前面,看准了之后才投下这个豆子,他们还是真正想选出自己的代表人。所以父亲在这幅画里,不仅刻出了选举的场面,还在背景加了一条标语“中国共产党万岁”。

——版画作者彦涵之子彦东的回忆(2021年)

指出材料一、材料二的史料类型。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版画《豆选》的史料价值。

2024-01-1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人民英雄纪念碑

19499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                              浮雕“胜利渡长江”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的历史背景。
(2)从碑文中所列的三个时段中任选一个时段,概述其革命历程。
要求:观点正确,叙述完整,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 人类历史上,各个国家和地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工业化道路各具特色。
(1)下列①~④体现了几个国家某阶段工业化的主要特点,请参照示范,将序号代表的国家在下方《一带一路》中的相应位置标示出来。
示范:德国⑤国家统一推动工业化进程
①初步建立了民族工业,但未实现民族独立
②回归传统,拒绝工业发展,排斥西方文明
③改革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工业化进程缓慢
④民族独立后,用国家干预的方式发展工业

(2)围绕工业化的主题,从背景、措施和结果等三方面说明日本是如何实现社会转型的?
以下材料摘编自《我国国内工业总产值动态分析》《中国近代化历程》

材料一   《1952—2002年中国工业总产值变化曲线》图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工业化的启动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启动阶段转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启动阶段,使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跨入了新阶段。1952年至1978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3.5%。其中,1967年至1976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8.5%,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3.3%。到1978年,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增长到75.2%(1949年仅占17%)。20世纪末提前实现工业总产值翻两番。进入21世纪,中国工业快速稳定发展。


(3)有人以“改道与腾飞”来描述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道路的特征。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选择“改道”或“腾飞”其中一个特征加以解读。
本题要求:题目完整,理解准确,解释清晰,史论结合。
题目:新中国             
理解准确

解释清晰

2020-08-09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行会约始于唐,当时在市中按行业组织成行,有行头管理,负责向政府纳税……行户之间相互帮助,行头代表本行利益,有事与官府交涉。工商业者要按行向官府供应百货,官府上下勒索,各行苦不堪言。宋代的行会也是一种垄断性的组织,如不是本行中人,即不得在当地营业。为了防止本行内部的竞争,行会评定物价,规定了行户不得离开这一规定而“违众独减”。唐宋时期的行会大体上已是工商业者的独立组织,其组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保护本行业的利益,同时也在于使行业内部保持平等,防止因为激烈竞争而分化。

西欧城市的状况取决于当时的生产水平。城市里有各种市政组织和行会组织,这些组织基本上是封建性的。行会是一种手工业同行组织,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会。它的产生,首先是为了抵制封建主的剥削,其次是为了防止同行竞争。行会规定物品的价格、质量,这对保证质量,防止竞争,发展生产是有利的。城市中行会的首领,加上一些市民代表、医生、教师等,共同组成城市政府。城市政府大多实行民主政治,遇到事情协商解决。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比较中国古代行会和西欧行会异同点

材料二   法国启蒙运动在世界文明史上引起的震动具有显著的超文化差异的特征。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的学说鼓舞着争取社会进步的斗争。从现代民主政治发生学的角度来看,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贡献是直接促发和指导了两次伟大的革命事件——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正是这两次革命把由英国革命正式开始的现代民主政治创制实验大幅度地推向了深广,并最终完成了现代民主政治基本形态的构筑。

——引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启蒙运动的背景,说明启蒙运动对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的影响。

材料三   清末“新政”从1901年开始到1911年止,历时11年,是晚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社会变革。工业化继续发展,民主化继续深化,两者都出现高潮并取得了新的成果。

清末“新政”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工业化的高潮。从1903年起,清廷成立商部(后改组成农工商部),陆续颁布了《奖励公司章程》《商会简明章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承认民间商人自由经营现代工商、铁路和金融业的权利,确立了现代企业的合法地位。从1904年起,民办企业数明显增加,出现了私人集资办企业以取代官办企业的明显转变。到1911年,各地出现了民办工厂347家。中国从沿海口岸到内地农村,都更强烈地受到现代化经济成分的影响。

与此同时,民主运动重新焕发生机并得到迅速的发展。就运动方式而言,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形成了民主运动的两大阵营。无论是革命派还是立宪派都对早期现代化的全面展开作出了极大的贡献。革命派的存在及其影响力和力量的不断扩大,对清廷构成直接威胁和巨大压力,迫使清政府加快变革的步伐。立宪派则积极参与推动了宪政改革。工业化和民主化运动推动了清末经济、教育、军事和政治等领域的变革,使中国传统社会开始解体,现代社会渐露头角。

——摘自谭来兴《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历史考察》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解读清末“新政”对中国近代工业化和民主化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5 . 1945年,毛泽东在延安回答黄炎培如何跳出“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率时,肯定地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1)从新中国初期制度建设的角度,谈谈你对这段话的认识。

当今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联系日益密切,国际交往频繁,国家间竞争激烈,国际关系纷繁复杂,国际形势变幻莫测。

护照是现代公民出入国境时的一份普通身份证明证件。古代已出现护照雏形,当时只限于贵族、皇家使节等少数人,他们持有君主开具的身份证明或信物,以表示其特殊的地位和权利。17世纪,英国开始给所有的英国商船船长颁发护照,使他们在国外经商时能受到优遇和保护。1791年法国宪法中,护照被认为是公民的权利之一。1914年英国首次实行本国护照,并规定所有公民出国必须申领护照,这种护照的形式也被他国普遍采用。

(2)根据材料和所学,分析护照制度被普遍采用的历史背景。

2017-06-1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17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人际关系·政党关系·国际关系
材料一     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建立社会等级)。分何以能行?曰:义(伦理道德和礼法制度)。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
——荀子《王制》
我们每个人都不能自给自足,相对于我们自己的需要来说,每个人都缺乏许多东西……由于有种种需要,我们聚居在一起,成为伙伴和帮手,我们把聚居地称作城邦或国家。
——柏拉图《国家篇》
(1)依据材料一,概括荀子和柏拉图思想主张的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人分析其主张的社会背景。
材料二


①1927年北伐战争示意图
② 1934—1936年红军长征路线图


③ 1937年太原会战平型关战役示意图
④ 1947年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示意图

(2)阅读图①至④,结合所学,解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读和分析逻辑清晰。
(3)二战后国际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经济合作加强。请结合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欧洲一体化的具体史实回答: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面对国际形势吸取教训、加强经济合作的?
2016-11-27更新 | 6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期统一练习01文综历史试卷
7 . 工业革命

材料一   无论这一系列的变革是否被说成是“工业革命”,最终都会被拿来进行讨论。这些变革不只是“工业上的”,还有社会上和思想上的。“革命”这个词意味着一种突然变化。事实上,突然变化并不是经济变革过程的特点。人际关系体系有时被称为资本主义,早在1760年前就有其自身源头,在1830年后获得了全面发展;这样一来,便存在着忽视连续性这一基本事实的危险。但“工业革命”这个词语被一个个历史学家拿来使用,它已非常牢固地嵌入到共同话语之中,另辟蹊径去找个词语来取而代之,那会是件迂腐之事。

——[英]托马斯·阿什顿:《工业革命(1760一1830)》

材料二   工业革命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原因,就是它涉及了一系列相互加强的变革。事实上,其中一些变革发端于工业革命之前,因此,工业革命既是经济变革的结果也是经济变革的原因。技术变革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而技术变革是工业革命的核心。生产方式和运输方式的持续变革是工业革命最伟大的遗产。一场人口革命伴随着技术变革而来。还有一场城镇革命开始于工业革命之前。为养活快速发展的城市,还需要一场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期间,农业产量持续增长,但英国越来越依赖进口食品,因为不断增长的需求超过了国内供给。进口增加突显了英国转型的另一个特征——商业革命。交通运输革命支撑了贸易的增长。经济增长需要进行城市建设、工厂建设和交通设施建设,而商业发展的需要扩大了贸易信贷的规模。这些需要都通过金融革命得到了满足。

——[英]罗伯特·艾伦:《工业革命》

阅读材料,比较两位学者对工业革命评论的相同观点,并结合所学说明你的理解。
2024-05-2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查漏补缺历史试题
8 . 河西汉塞地区作为汉代重要的贸易集散地,存留了大量简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内容出处
受甲渠君(甲渠地区的边防官员)钱千,出二百五十,买羊一;出百八十,买鸡五只;出七十二,买骆四于;出百六十八,余米七平;出百卅,沽酒一石三斗。《居延新简》
闻羌人买谷民间,持出塞甚众,长史废不为意,未有坐者,务禁防之。《悬泉汉简》
昌武里公乘(爵位名)郭弘,年世七,自言为家私市张掖郡《肩水金关汉简》
出钱四千四百卅买帛十二匹匹三百,口口口千付李卿以至长安市《悬泉汉简》

(1)提取材料信息,说明汉代河西地区存在的商业贸易形式。
(2)根据材料,对汉代河西地区商业贸易发展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释。
9 . 周公用“德”说明了“天”的意向,天惟德是选,并用德的兴废作为夏、商、周更替的历史原因。依据德的原则,对天、祖要诚,对己要严,与人为善,用于民则表现为“保民”。下列属于敬天保民思想的是(     
A.“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C.“天视自我民事,天听自我民听”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10 . 陈胜吴广起义原因

关于陈胜吴广起义与秦朝法律的关系,《史记·陈涉世家》是这样记载的:“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戍卒)。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据此,一些史学家推断,“失期当斩”是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

1975年出土的战国晚期到秦始皇时期的《睡虎地秦简·徭律》,对“失期”有如下条文:“失期三日到五日,谇(斥责);六日到旬,貲(罚)一盾;遏旬,貲(罚)一甲。”据此有人认为,作为文物出土的《睡虎地秦简》,无论在时间亦或是可靠程度上,都比《史记》要权威得多,由此一些人认为《史记》的记载是错误的。

注:①戍卒不仅需从事必要的劳役而且还要负责作战,其中作战是他们的主要职能。

②徭役一般是指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单纯从事普通劳役的人员,如筑长城、修建宫室等等。

③从秦朝开始,历代的法律都称为“律”,比如《汉律》《唐律》《大明律》,几乎没有称“法”的。


你是否认同用《睡虎地秦简·徭律》来否认《史记》?请阐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