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材料一   所谓“大一统”观念,就是主张华夏族和四方的“五方之民”在一个统一的政权下共同生活,共同发展。战国时还实现大一统,但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许多著作都讨论了“大一统”这个课题。《禹贡》、《周礼》等主张中国、四夷“四海会同”,统一由“王”来集权专制治理,并借用周代许多“设官分职”的成法制定出统一集权的官僚体制。

——《礼记》

认识到中国、蛮、夷、戎、狄五方之民各自都有其居、住、吃、穿、用使用器物的特点,这是不同的经济、文化、习俗造成的,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所以,治理各族人民要尊重他们的民族特点,不要随便地改变他们的习俗。

——摘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中国史》

材料二   在皇权高度集中的背景下,汉武帝主导的文化建设迅速推及全国各地,并对各地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俞伟超先生曾经指出,从考古学发现来看,西汉初年各地都存在形态各异且独立发展的文化特质,这些文化特质直接继承自战国时代的六国文化。到了武帝时期,各地文化开始趋同,渐形成一个整体,而六国文化基本消失,真正意义的汉文化出现了。

——马孟龙《大一统王朝的确立:秦汉》


(1)依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大一统”观念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观念产生的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汉武帝时期出现“真正意义的汉文化”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下面是某同学学习“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课后摘录的笔记。笔记内容反映的是(     
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A.科举制形成的背景B.科举制演进的历程
C.科举制考试的内容D.科举制实施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3 .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发生的共同社会背景不包括
A.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B.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
2021-01-25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普通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苏格拉底提出了“认识你自己”这一哲学命题的背景是
A.古代雅典社会出现道德危机B.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人的觉醒
C.罗马教皇出售“赎罪券”D.欧洲启蒙运动倡导理性
6 . 如图为1958年天安门前由钢铁工人组成的国庆游行队伍高举“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标语。下列各项属于该标语提出的背景的是
A.“一五计划”开始实行
B.三大改造即将完成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改革开放后科技取得巨大成就
2019-08-0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中国共产党诞生背景或条件有:
①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②工人阶级壮大与知识分子相结合
③共产主义小组的广泛建立
④共产国际帮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19-08-2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8月北京市海淀重点中学 高二(历史)开学考
9 . 人民解放军开始实施战略反攻的背景是
A.解放军歼灭敌人大量有生力量B.西北解放军收复延安
C.解放军人数超过敌军人数D.东北地区全境获得解放
10 .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条件是(            
①北魏统一北方;②民族融合;③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④民族矛盾尖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