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1926年,这首借用儿歌《两只老虎》曲调重新填词的《国民革命歌》,唱遍了大江南北。歌词“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反映了国民革命的(       
A.背景B.目标C.作用D.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嘉靖帝时期,大量倭寇在东南沿海地区肆虐横行,北方地区蒙古鞑靼又频频南下,国内急需大量的军事人才。嘉靖帝登机后就开武科取士,后期武科录取人数不断扩大。由于当时边地军官将领匮乏,为了增加边疆地区的录取名额和军官配备,嘉靖二十二年起,录取分边方、腹里,按“边三腹二”的比例录取,并根据各人的军功进行升迁。嘉靖元年,武科乡试有巡按御史主考,会试由两名翰林官共同主考,另派给事中及其部属四人“同考试官”,监察御史两名为监试官。
嘉靖时期武举的兴盛提高了明军将士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明初以来由于重文轻武致使武将不被重用的局面,武科人才大量涌现,调动了习武之人参加武科考试的积极性,对于提高全体军民的体能和技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摘自朱子彦《论明代中期的科举改革——以嘉靖为中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嘉靖帝科举改革的背景及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嘉靖帝科举改革的影响。
2016-11-2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北黄冈蕲春县高二下期中质检历史卷
3 . 下列属于19世纪典型的浪漫主义文学风格的是:
A.反映对现实的失望情绪;人物个性鲜明,情节极其夸张
B.典型再现社会的风貌;塑造正面人物,故事生动真实
C.故事的背景很不明确;强调表现自我,语言一反传统
D.反映了民族革命斗争;现实融入幻想,景象丰富多彩
4 . 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某中学学生对中法建交的历史背景进行讨论。下列选项中分析合理的是(       
A.美国与中国关系的正常化,促使法国改变对中国的态度
B.法国戴高乐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希望摆脱美国控制
C.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法国不能忽视庞大的中国市场
D.中法建交表明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1901年梁启超首先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五四运动之后“中华民族”一词逐渐普及,几乎家喻户晓。“中华民族”概念从产生到被认同的背景应该是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维新思想初见端倪
C.传统文化备受冲击
D.军阀割据战火连年
2017-02-17更新 | 367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北荆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6 . 下面是苏俄(联)《农民的土地问题委托书》部分摘录据此判断,该委托书出台的历史背景是
A.十月革命展开
B.新经济政策实施
C.农业集体化
D.赫鲁晓夫改革
7 . 电影《邓稼先》以我国秘密研制原子弹为背景,讲述了以“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国家秘密研制原子弹、氢弹而无私奉献一生的感人事迹。这体现出
①老一辈科学家的无私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
②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③其成就促进了我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
④邓稼先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做出了卓越贡献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说法错误的是( )
A.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B.全面抗战战争开始的标志是1937年的“卢构桥事变”
C.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国共第二次合作背景下的全民族抗战
D.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一直奉行“不抵抗政策”
9 . 如果继续去扩大社会需求,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减少失业,就势必会加剧通货膨胀,造成严重的物价上涨,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果反过来实行缓和通货膨胀和控制物价上涨的紧缩政策,又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增加失业人数,甚至会加速触发新的经济危机。上述两难命题反映了
A.胡佛政府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失败
B.罗斯福新政在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C.撒切尔新政府改革福利国家制度的背景
D.20世纪70年代勃涅日列夫改革的失败
2016-11-2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北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高二下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10 .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64 年 10 月 16 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1967 年 6 月 17 日,我国第一颗氢 弹(330 万吨 TNT 当量)实验爆炸成功。一向被认为贫穷落后的中国,从原子弹到氢弹,只用 了 2 年零 8 个月,比美国少用 4 年半,不仅在全世界时间最短,而且赶在法国前面。
于敏,1926 年生,中科院院士。1949 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攻读研究生并任助教,1960 年 开始核武器理论研究。在氢弹突破中,率队提出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形的完整设计,起了关键 作用,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2015 年 1 月 9 日,获得 2014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 500 万元。国家主席习近平为他颁奖。

——摘编自《人民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发展核武的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家为于敏院士颁奖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