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封建巡视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明朝进一步加强巡视立法,至清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独立形式存在的监察法规—《钦定台规》,中国古代的巡视法规达到系统化程度。明清时期还建立严密的地方巡视系统,延续了唐宋以来中央对地方巡视系统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三个互不统属的独立系统:一是监察御史系统,包括专差、巡按御史两种;二是按察司系统,职责就是按察所属的府州县,下设主要官员有按察使;三是督抚系统,督抚即总督和巡抚。明清统治者规定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纠举,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

——《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疏略》

材料二   西方国家的问责制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政治体制紧密相关,是责任政府的基本元素,其效力范围是整个国家,其约束的对象是整个国家的所有公职人员。西方国家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闻监督通过新闻媒介的传播达到全社会或公众对政府官员的监督,由于这种监督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国民性,因而这种监督比行政监督更有效、更有力量。

——《西方官员问责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央对地方巡视制度强化的特点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国家对官员监督与中国明清时期的巡视制度的不同之处,并对中国明清时期和近代西方对官员的监督进行简要评价。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东西方监察制度对当今监察工作的启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刊印的书籍,从存世情况来看,其数量远超宋元本,而且大多数的宋元本都有明代的翻刻、重刻本;许多清代书籍也都是以明本书为底本重刻的。明代发明了便于刊刻而又不失美观的宋体字,发展演变为今天最常用的印刷体汉字。明代的线装书和宋体字影响到中国周边的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在日本和韩国,宋体字至今仍被称为“明朝体”。明刻本在欧美也有广泛收藏,如意大利学者利玛窦在明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在中国学者徐光启的帮助下将《几何原本》翻译为汉文,并刊行于世。此明刻本后又流传到意大利,今罗马中央图书馆有藏。甚至19世纪欧洲出版的书籍中使用的汉字也是宋体字。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欧洲在15、16世纪进入印刷时代之后,大规模印刷的廉价书籍特别是《圣经》刺激了大众教育,识字人口大量增加。许多出身卑微的人通过阅读和教育改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正是这些草根大众成为后来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其时,许多人文主义者聚集在一起,审视、修订大量的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的手稿。经过他们整理的古代经典很快成为印刷商的盛筵。这些印刷书不再是古登堡圣经那样大开本的豪华藏品,而是每个人都买得起的小开本口袋书,因而得到最广泛阶层的欢迎。在16世纪上半叶,医生的平均藏书量从26本增加到62本,律师从25本增加到55本,商人从4本增加到10本,纺织工匠从过去的1本书变成了4本书。印刷技术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书市场,同时也催生了职业作家群体;在传统时代以个人身份资助作家的贵族不再是写作的必需前提,资本化的印刷商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作为早期资本主义的典型形态,书籍印刷出版业从肇兴伊始,就是“在富有的资本家控制下的伟大产业”。

——据曹顺仙《世界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书籍刊印业较迅速发展的原因以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印刷业所体现出的新特点。
(3)谈谈上述中外书籍刊印发展史对我国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3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材料二 宋诗云:“远闻叫声声,衣服两大堆,件件来回经。”“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材料三 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其重工业畸轻而轻工业畸重,从而形成一种“超轻结构”。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甚至更为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
——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二中,你能得到唐宋时期商业发展方面的哪些信息?
(2)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3)有人说:中国经济在明清时期落下了营养不良、先天不足的毛病,这一顽疾一直影响着近代经济的发展。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 . 某高中历史兴趣小组拟举办一次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的探究活动。现摘录其中的部分探究主题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探究主题一 追溯源头 古代中西文明的对比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现出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1)苏格拉底和孔子分别位于西方和中国的文化源头。孔子与苏格拉底在重建社会秩序方面各有何积极主张?各自的背景是什么?
探究主题二 分道扬镳 东西方的启蒙思想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弱,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 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2)黄宗羲与卢梭大致生活在同一时代,他们的思想中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探究主题三 西学东渐 西方文化传入中国
(3)鸦片战争后中华文明面临新旧嬗变,先进中国人为救亡图存,吸收西方成果,先后提出各自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主 张
主要意义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③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

④当以科学与民主之太平

⑤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4)通过本节课学习,就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谈谈你的想法。
2014-01-18更新 | 10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学年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