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   自1884年阿诺德·汤因比《工业革命演讲集》出版到20世纪70年代之前,学者对工业革命史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乐观派和悲观派两个学派。

悲观派的童年时代就生活在工业革命的大潮中,代表人物碧翠丝·韦伯认为, “工业革命时期给人以巨大的、残酷的和倒退的体验,人们为此而生活窘迫,流离失所,身心憔悴,幸福不再。工业革命……被证明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工业革命史学者,感受着战后西方经济的腾飞与福利,得出了“工业革命是现代经济腾飞的起点”这样乐观的结论,认为“工业革命是一场起飞,它直接关系到生产方式变化”。

20世纪70年代,以“缓慢渐进说”为代表的新工业革命史学者对上述两种工业革命的看法持批判态度。代表人物简·德·弗里斯认为,渐进变革的工业革命时代依赖于之前时代的长期准备,应该将1500—1800年作为一个长时段进行分析。工业革命实际上是1500—1800年经济缓慢增长的一部分,这种缓慢增长主要来自劳动时间与劳动量的增加,和所谓“大工业时代”、技术创新、社会变革没什么关系。

——摘自刘翔鹏《试论英国工业革命史研究的新范式》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任一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2 . 陶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景德镇被誉为世界瓷都,在陶瓷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对中国陶瓷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景德镇陶瓷历史上,元青花的出现,既是一次陶瓷技术的革命,更是一次文化融合和时代风尚的变化, 其融合了14世纪儒家文化、道家文化、藏传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蒙古草原文化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元青花的器型普遍较大,这种大器型为文化附加提供了更大的艺术创作空间,绘画、书法等传统文化的艺术样式都可以借助陶瓷媒介进行传播。 就文化传播媒介功能的发挥来看,陶瓷比丝绸、茶叶更适合各文化样式的创作,陶瓷如同纸张一样,成为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基本媒介。

——摘编自张泽兵《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经验与当代实践》

材料二   中世纪期间,中国瓷器在欧洲受到珍视。1500年后,中西方贸易扩大,欧洲人把购买和搜集中国瓷器说成像去“寻找黄金”。17、18世纪,仅有记载的由荷兰东印度公司运销的中国瓷器就达6000万件, 但当时的外销瓷器规模远不止于此:从市场看,除了欧洲,日本、东南亚和南亚也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重要市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也把美洲市场纳入了世界瓷器贸易中;从贸易商看,除了荷兰商人外,还有中国海商,东印度公司、散商以及已逐渐衰落的葡、西两国商人。

——摘编自刘强《18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制瓷业的衰落:一个全球的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景德镇陶瓷的文化价值。
(2)选取材料二中的某一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对东西方瓷器贸易进行简要评析。
3 . 宋代监察制度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主要由御史监察系统和谏官言谏系统组成。御史又称台官,宋之前,台官主要是对下纠察百官言行违失,谏官主要是对上纠正皇帝决策失误。

宋初,谏官沿袭唐制,隶属于中书、门下两省,宋仁宗下诏将原有的门下省改为谏院,这一措施标志着谏议机构开始脱离行政机关而独立运作。此时的谏院已然成为另一个最高监察机构,与御史台共同运作。需要指出的是,谏院的独立只是相对于各行政机关而言的,在专制皇权面前绝无独立之说。

宋代谏官职能有所扩大,宋真宗下诏:“官曹涉私、措置失宜、冤滥未伸,并仰谏官奏论。”这是谏官纠弹百官的法律依据,谏官拥有了御史的监察权。台谏系统对外戚的抑制、对相权的制衡、对干政宦官的弹击、对武将的抑制,对巩固宋王朝之内政大有裨益。

——摘编自林晓炜《制度何以变迁》等


阅读材料,评析宋代谏官言谏制度的变化。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多角度分析,逻辑清晰,结构完整。
2023-01-12更新 | 249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场暴风雨的到来,在洗涤一个旧世界的同时,也冲刷出一个新世界。蒙古帝国的兴亡皆具有这种历史意义。由于亚欧大陆是世界古代史的核心地区,蒙古帝国在亚欧大陆东、中部的迅速崛起与旋即覆闻都刮起了世界历史上的巨大旋风,具有影响世界历史全局的意义。蒙古帝国的打通了亚欧大陆文明之间的地理分隔,亚欧大陆各文明并未退回到原来的区域空间,而是凭借蒙古帝国打开的广阔视野,踏上充满未知、充满风险,而又机遇无限的历史征途,世界近代史由此开端。

——摘编自赵现海《十字路口的长城:明中期榆林生态、战争与长城》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得出结论。(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10-2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历史试题
5 . 主题一     国家的宏观调控

材料一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造成的。危机期间,单靠私人垄断和自发市场机制已无法缓解矛盾,无法畅通再生产循环过程,只有国家才能充当调和矛盾、挽救危机的“救世主”。欧洲主要国家普遍认为,美国实行的政府干预经济的做法是成功的。因此,二战结束以后,“政府干预经济”及按照这一思路“实行经济改革”等举措在主要西欧国家风靡一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从1933到1940年,罗斯福进行了美国史无前例的政府主导改革项目,把联邦政府的角色转变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进行规划、支出、干预,甚至尝试公有制。经济复兴计划对金融市场、农业和工业重点领域展开整治。此外,国家复兴管理局和公共事业振兴署兴办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和日用品生产,采购过剩农产品,并以工代赈,刺激消费和生产。政府还在所有制方面进行改革,1933年成立的田纳西河谷管理局是对新型所有制的大胆尝试,该机构成为实施区域计划经济和商业管理的重要机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

——摘编自王晓东《罗斯福新政——一场自由派主导的保守改革》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在市场主导和政府调节之间寻求平街,既强调市场机制,又主张国家适度调控与国际协调,保持经济社会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116 学习聚焦


主题二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材料四1940年代,越来越多的外国科学家涌入美国。受原子弹研制计划的影响,美国政府建立了6个国家实验室。1947—1969年,在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国家航空航天局、国防部等机构的资助下,政府委托高校、研究院、企业等组织兴建了74所国家实验室。美国的国家实验室凭借超一流的硬件条件与科研团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科学家。1970年代,人们认为科学进步对科技创新的影响作用有限,掀起了质疑国家实验室的浪潮,到1981年国家实验室仅剩下34个。从1982年到1991年,美国的国家实验室增加到40个。在持续加强军事科技研究的同时,政府推动国家实验室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卫生健康、生态环境、能源再生的研究中。

——据李阳《基于比较视角的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研究》

材料五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过克服科研资金不足的困难,依托高校等科研力量,组建了我过首批国家实验室,取得了一批领先世界水平的成果。1998年以后,国务院提出“培育国际一流实验室”、“实行理事会管理制度”、“吸引、聚集和培养国际一流人才”等目标,仅在2012年投入16000与亿元,启动筹建了一大批国家试点实验室。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科研基地布局中存在的交叉重复、功能定位不明确等问题,我过开始对国家实验室进行优化整合,国家实验室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和大型综合型研究基地。

——苏熹《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为主导:中国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发展历程述略》


主题三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材料六 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奴隶制在世界各地消失了,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工业社会不需要奴隶劳动。工业化还促进了新的社会阶层的形成。工业巨头和企业家简直富可敌国,新阶级的强大实力使军事贵族和其他传统的特权阶层黯然失色。工业生产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这些财富中的大部分都流入中产阶级手中,使他们成为工业化的主要受益者。与此同时,在工厂与矿山中辛苦工作的劳工大众形成了新的工人阶级。与早先的工匠相比,这些工人缺少技术,依附于机器,或者做工资很低的重体力劳动。集中于矿山和工业中心的工人阶级在19世纪中叶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七 20世纪中叶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构成在新技术革命和新的物质生产方式的作用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科技进步需要大量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由于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发展,从事管理工作的国家公职人员人数也是成倍增长。另外,由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展开,原来意义上的小业主、手工业者和小农场主人数不断减少,在日益激烈的残酷竞争中向下流动,加入无产阶级的行列。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广泛兴起。第三产业以社会服务为中心,其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程度远比工业小,劳务的作用相对来说比较大,由此造就了一批第三产业的中产阶级。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八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117


主题四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材料九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随着二战的爆发,世界经济处于一片混乱之中,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偏低,社会危机与社会矛盾尖锐。为尽快走出二战阴影,缓和社会矛盾,复苏经济,社会福利制度开始在一些国家建立。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在福利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各国的阶级矛盾得到缓和,经济逐渐复苏,社会走向稳定。以瑞典、丹麦、挪威、芬兰等国家为代表,建立起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体系,福利国家迅速发展。

——摘编自王晓洁《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与启示》

材料十 关于西方福利国家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观点一 福利国家关于分配的行政管理手段和官僚主义的方法与市场方法相比是较为低劣的;福利国家的干预行为在道德上是令人厌恶的;福利国家否定消费者对福利服务的任何实际选择;尽管把大量的资源用于福利,但是它难以消除贫困,或难以根除不平等的机会。

观点二 证明了资本主义具有改革的能力;使社会没有日益两极分化,实际上是难以置信的多样化的增长;改善了工人阶级的地位;对促进社会进步是相当有效的。

——摘编自杨寄荣、杨王生《西方福利国家理论与实践评析——作为经济运行机制的福利国家》

材料十一   1792年英国妇女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出版了第一本女权主义理论著作《维护妇女权利》。1870年议会通过英国历史上第一部已婚妇女财产法,保证妇女独立经营或工作所获得的经济收入,这是英国妇女通过斗争获得独立财产权的开始。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的投资经营虽然很有限,但不仅发挥了在英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女性在公共领域的影响力。此外,纵观英国女权主义的发展,可以发现它同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保持了密切关系。女权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潘克赫斯特夫人就是社会主义的信奉者之一。英国女权运动一直与工会运动相呼应,在获得妇女选举权之后,又在争取福利立法,同工同酬等方面继续合作。

——吴庆宏《论女权主义在英国的演进》

材料十二 马克思主义认为,家务劳动在氏族公社原属于社会劳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了家庭和私有制,家务劳动逐渐脱离社会劳动,变成妇女在家庭内的专门工作。妇女解放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要使妇女摆脱繁重的家务劳动,提出消灭私有制和家务劳动社会化。

现代西方女权主义的贡献在于:从思想上冲击了家务劳动纯属私人劳动的旧观念,对妇女的家务劳动给予新评价,肯定家务劳动的价值,提出家务劳动不应该是妇女专门的工作,就为提高主妇在家庭中的地位和男女平分家务劳动提出了可靠的理论依据。此外还提出如女性教育、提高性别觉悟、生育自由、性平等和儿童社会化等理论,这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也大有裨益。

——王智海《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西方女权主义的联系》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西欧国家普遍采用“政府干预经济”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从资本主义发展角度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和影响。结合所学,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
✱能力提升✱
(3)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美建设“国家实验室”的不同之处
(4)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工业革命后西方社会阶层发生的变动。
(5)根据材料七、八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影响战后西方社会阶层变动的因素。
(6)根据材料九、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
✱历史纵横✱
(7)根据材料十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妇女运动发展的背景。
(8)根据材料十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西方女权主义对妇女地位认识的变化,并对其进行评价。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小颜同学尝试通过史料研读,对该结论进行历史解释。

首先,小颜选择了一则材料,作为研究起点

材料一   中国在五大洲中,自古称最强大,今乃为小邦所轻视。练兵、制器、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之短,及今为之,而已迟矣。若再因循不办,或旋作旋辍,后患殆不忍言。若不稍变成法,于洋务开用人之途,使人人皆能通晓,将来即有防海万全之策,数十年后主持乏人,亦必名存实亡,渐归颓废。

——摘自李鸿章《筹议海防折》(《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24

接下来,小颜搜集了关于李鸿章评价的三则材料

材料二   189471日,美国《呼声晨报》记者弗兰克·卡彭特直接用“与清朝伟大政治家的对话”为题,称赞李鸿章为“当今清朝最进步的人物”,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他是一个纯粹的清朝人,但也采纳了许多现代的方法”。

——摘编自汤伏祥《海外史料中的李鸿章》

材料三   若以中国之失政而尽归于李鸿章一人,李鸿章一人不足惜,而彼执政误国之枢臣,反得有所诿以辞斧钺,而我四万万人放弃国民之责任者,亦且不复自知其罪也。

——摘自梁启超《李鸿章传》

材料四   李鸿章创办军事工业的开创阶段完全是为了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后来又把发展洋务运动作为扩张其军阀势力的手段。他所主持兴办的民用企业“具有明显的封建性和垄断性,是中国出现官僚主义雏型的开端。

——摘自董蔡时《左宗棠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1)指出材料一的史料类型并评析其价值。
(2)指出材料二、三、四中学者对李鸿章评价的倾向,结合史实简述各自的依据。
(3)通过上述研究,小颜初步学会了通过史料研读进行历史解释。试指出史料运用的基本原则。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伦敦居民死于天花的比例从1771—1780年的每年5‰以上,下降到1801—1810年的2‰,到1831—1835年,则下降到0.83‰。

——摘编自T.H.马歇尔《工业革命时期的人口问题:争议现状评述》

材料二   由二等面粉制成的重8磅11盎司的面包,价格为1先令的时候,每个贫穷和勤劳的人为了他自己的生计,或由他本人或其家庭的劳动提供,或者从济贫税中补助,每周必须得到3先令的生活费;供养他的妻子及家庭每个其他成员需要1先令6便士。

……

以此类推,按面包价格涨落为依据来确定他们的生活费,(即是说),以1先令为基数,在1先令以上,面包每涨1便士,对每个穷人本人来说得3便士,对其家庭每个其他成员来说得1便士。

——摘编自济贫决议(1795年)

材料三   英国人口死亡率的变化

年份

1751—1760

1761—

1770

1771—

1780

1781—

1790

1791—

1800

1801—

1810

1811—

1820

1821—

1830

1831—

1840

死亡率(‰)

30.3

30.0

31.1

28.6

26.9

23.9

21.1

22.6

23.4

——摘编自D.V.格拉斯《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人口和人口运动》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要求:明确指出历史现象,解读时要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8 . 《东方杂志》创刊于1904年,被誉为影响最深透的百科全景式期刊。它曾于1909年专门开辟“新知识”专栏,提倡科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媒体宣传科学内容时多采用故事的形式,用以点带面的方式普及科学思维。如引用拿破仑的名言:“算学与国家有切实之关系,算学精进,则国家必强盛。”又如,18世纪中叶,英国断学家墓里尼提出一个疑问,很久没人能解答。这个问题是,有个天生的盲人,后被医生治好眼病。他睁开眼睛,看到眼前有一个圆球和一支长竿。问题是,这个人需要用手触摸圆球与长竿才能辨认呢,还是眼睛一看就能辨别出圆球与长竿?诸如此类的问题引发着数学家的强烈兴趣。

——摘编自牛贯杰《清末媒体对“十八世纪”的塑造——以〈申报〉与〈东方杂志〉为中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末《东方杂志》“新知识”专栏的特色加以评述。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西欧,医院是慈善事业的典范。以英格兰为例,11世纪中叶以前的医院一般依附于修道院,其职责主要是为宗教团体中患病的成员提供服务。1113世纪,它们开始成为病人集中的重要机构,但病人管理时所遵循的规章制度大多来自修道院。医院院长一般由内部成员推荐,但要经过所在地区主教的认可。医院中的修女(或修士)主要承担照看病人、抚养孤儿、护理伤者等服务工作。15世纪,英格兰王国有约20%的医院破产关闭,剩下的一些也为其他宗教收客所或者大学学院所教并。

——摘编自陈凯鹏《中世纪西欧医院的形成及其特点》

材料二   19世纪以来,除了少数能够承担私人医生高昂费用的上层人士,大部分民众需要求助于营利性的公共医疗服务。在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医疗服务供给主体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济贫法医院,属于政府监管下的济贫法体系;另一类是志愿医院,属于民间慈善资本捐助成立的医疗机构。两者都需要相关人员推荐方能入院,普通患者缺乏自主权。1919年,英国成立卫生部,首任卫生大臣克里斯托弗·艾迪森提出:“与照顾和治疗病人相关的服务不应作为济贫法的一部分,而应作为国家卫生服务的一部分。”从20世纪20年代起,英国地方政府改组济贫法医院为市立医院,市立医院由此兴起。进入20世纪40年代后,随着国有化潮流的兴起。市立医院逐渐转型为国有医院。

——摘编自李文慧《20世纪英国市立医院的兴起与转型》


某学者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促成近代以来西方医院功能定位转型的主要原因。以英国为例,概括中世纪和近现代医院的不同功能定位,并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主要原因均可,并阐述理由)
2024-02-2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4届高三2月百校联考历史试题
10 . 文学是时代的反映。下表为20世纪初中国部分科学小说中描述的国人对“飞车”的想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小说始发作者精彩片段
《月球殖民地》
1904年
荒江
钓叟
流落东南亚龙孟华,遇玉太郎驾气球自日本而来,于是随其飘游世界,历览月球世界,大发感慨:“单照这小小月球看起,已文明到这般田地,倘若过了几年到我们地球上开起殖民的地方,只怕黄、赤、黑、白、棕的五大种,另要遭一番大劫了。”
《新石头记》
1905年
吴趼人
甄宝玉以“经济话”规劝贾宝玉,宝玉不以为然。甄宝玉为他创造了乘飞车进入“文明境界”到处参观的机会。贾宝五如梦初醒,暗想:“我本来要酬我这补天之愿,方才出来,不料功名事业,一切都被他全占了,我又成了虚愿了。此刻不如且到自由村去,托在他庇荫之下罢。”甄宝玉因讲求“经济”——当然也包括科学而大受赞扬,贾宝玉因其“虚愿”而被嘲笑。
《空中战争未来记》
1908年
包笑天
幻想20世纪初至30年代,欧洲各国争霸,凭借飞艇展开空中大战,作者最后“附言”:二十世纪之世界,其空中世界乎?试观方在初期,而各国之奖励空中飞行船者,不遗余力。苦心殚虑之士,犹能牺牲一切而为之。今岁观于海内外报纸所载,经营此空际事业者,尤也,世界文化日进,生民智慧日浚,上穷碧落,下彻黄泉,咸足为殖民之地。我造进步之迅,当不可以限量,则此一小篇者,诚非凿空之谈也。

——据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


结合材料信息,评述20世纪初中国小说作者的“飞车”梦。 (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史事正确,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