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周公,西周开国元勋,被封为辅相,不论军政大事还是疑难小事,周武王都找他商量。唐以前统治者多奉行“周孔之道”,在儒家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下面是学者对先秦两汉时期文献中周公形象的研究统计。

先秦两汉时期周公形象数据统计(单位:次)


西周春秋战国西汉东汉
道德典范形象506556435
辅国重臣形象4715812893
践阼称王形象306109
巫祝形象403146
圣人形象00102331

先秦两汉文献所见周公道德品质数据统计(单位:次)


西周春秋战国西汉东汉
20478
9513100
忠诚130696
勤劳161535
纳贤008148
仁德10016145
谦恭00373

——摘编自李佳庾《先秦两汉时期周公形象研究》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多个角度,围绕“先秦两汉时期周公形象”,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数据来源: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农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农业税为国家建设及经济运行提供了基本的保障。1958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全国农业税趋于统一。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业税的税收收入在逐年上升,但其占税收总额的比重却逐年下降,到2002年农业税只占国家税收总额的2.6%。2006年1月1日,我国正式废除《条例》,至此农业税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为了确保取消农业税后农民负担不会反弹,我国又实施了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减轻农民在教育费用上的过重负担,以及推行合作医疗和社会保险及增加对农村的补贴等措施。

——摘编自叶青、袁昭颖《中国农业税的演变、终结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78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变化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段城乡居民的收入之比下降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我国取消农业税的意义及其对税制改革的启示。
3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资源纷纷向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流动、汇聚。20世纪末21世纪初,党和国家相继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下图所示为1978年、2002年和2012年四大区域生产总值对比情况。这些数据有助于我们认识(     

A.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和基础B.改革开放取得的开创性成就
C.对外开放对发展的引领作用D.脱贫攻坚与实现小康的关联
2024-03-15更新 | 391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5 . 据如表可知,这一时期苏联(     
苏联1965一1985年城乡收入统计对比表(单位:卢布)

年份

城市职工

集体农庄庄员

月均货币工资

月均收入

占城市职工月收入比重

1965

96.5

51.5

53.4%

1970

122

74.8

61.3%

1975

145.8

92

63.1%

1980

168.9

118.5

70.2%

1985

190.1

153.4

80.7%

A.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同步上升B.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C.逐渐摆脱了斯大林模式困扰D.以农业为调整重点
2024-02-08更新 | 38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6 . 根据由发达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统计,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2000年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总量中占40%,OECD成员国占60%;到2010年,发展中国家占比达到了49%,OECD国家占比是51%。这反映出,当今世界(     
A.经济格局发生根本转变B.发展中国家影响力提升
C.发达国家陷入经济危机D.南北差距问题得以解决
7 . 如表为中原地区二里头遗址发现的铜器与玉石器统计。这表明(     
期段铜礼器其他铜器玉石器
一期绿松石牌
二期铜铃龙形器、柄形器
三期铜爵铜铃、兽面牌饰璋、钺、圭
四期爵、盉、鼎等戈、钺、斧、圆牌等戈、刀、壁、钺、圭、石磐等
A.民营手工业规模扩大化B.青铜冶炼占据主导地位
C.早期政治文明有所发展D.早期礼乐制度渐趋成熟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蠲免赋税,就是对按照规定应交纳的赋税实行免征。康熙年间,蠲免政策普遍实行,蠲免赋税成为常例。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玄烨提出“欲使民生乐土、比屋丰盈,惟当责以蠲租”。于是从第二年开始,常常“一年蠲及数省”或“一省连蠲数年”,而且对这些省份往往实行“普免”,即全部免征当年的应纳赋税钱粮,至于区域性的蠲免更为普遍。据户部统计,至康熙五十年止,全部蠲免“共计逾万万”。蠲免政策当然首先对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阶级有利,而对一般佃户来说,虽然也多少减轻一些负担,但由于他们无地或少地,本来就不承担赋税,蠲免轮不到他们头上。而他们主要是租种地主的土地,地主对佃户的地租并未减少。针对这种弊端,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兵科给事中高遐昌提出对佃户的蠲免问题。于是康熙帝下令“嗣后凡遇蠲免钱粮,合计分数,业主蠲免七分,佃户蠲免三分”。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熙时期蠲免政策得以普遍实行的社会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康熙时期蠲免赋税的政策。
2023-05-04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3届高三4月测评文综历史试题
9 . 下表是民国初期关税自主运动的情况统计。据此可知(     
时期内容结果
临时政府时期外务部照会各国公使,要求修订税则,提高税率各国公使以民国政府尚未被列强承认为借口加以拒绝
袁世凯时期筹划成立税则修订委员会,准备修改税则列强并不同意修订税则,后因一战爆发,该计划化为泡影       
段祺瑞时期颁布“国家关税条例”,提高对无约国进口商品的关税标准遭到列强的强烈反对
A.中国开始逐渐丧失关税自主权B.民族独立是实现关税自主的根本前提
C.民国政府积极推动关税法制化D.收回关税自主权已成为社会普遍诉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