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文明的交流

历史长河中的人类文明区域日益拓展,联系日益紧密。某校准备举办主题为“全球化视野下的文明交流”的图片展,由历史社团学生布置。


(1)以下是社团搜集的图片资料,请依据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安排到相应专题下(填写字母)

主题一古代丝路文明主题二整体世界初现主题三近代文化交锋主题四人类命运共同体
(2)社团同学若想进一步研究“主题三近代文化交锋”,他们还可以参考下列中的哪些材料?(________)(双选)
A.《梦溪笔谈》B.《盛世危言》C.印皮阿妈利案(绘画)D.亚历山大东征伊苏斯(绘画)
(3)以下是社团同学为“主题四人类命运共同体”撰写的解说词,正确的有(________)(双选)
A.是中国为改革全球治理体系提供的方案   
B.是中国为解决世界难民问题提出的设想   
C.其理念已被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接受   
D.其准则已被全世界的所有国家普遍践行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公元1500年以后的世界史,历史学家称其为“近代史”。下列选项最能代表近代历史发展特色的是
A.人文主义兴起,社会走向世俗化,宗教信仰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B.工业发达以后,农业的产值日减,导致工业国家不再重视农业
C.封建制度解体,民族国家兴起,政治权力结构由分权走向集权
D.中产阶级是工业革命的新产物,也是近代社会变化的主要推手
3 . 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

国际格局是指人们超越国家界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等关系,20世纪先后形成了四个重要的国际关系格局。
问题:
(1)在方框中依次填出20世纪先后形成了四个重要的国际关系格局。
(2)结合史实叙述二战后至今国际格局的演变趋势。
2016-11-18更新 | 7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上海松江二中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4 . 材料一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一一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一一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在汲取“中学”(中国文化)时的侧重点。这对他们的什么政治主张产生了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知识界关注“西学”的重点有何变化?如何理解“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2016-11-18更新 | 4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历史试卷
5 . 该图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演变的示意图,仔细阅读分析后,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政治体制是在哪件重要历史事件之后形成的?该体制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图二中的政治体制是什么?简要概述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3)扼要概述图二中的政治体制的主要特征。
(4)同图一的政治体制相比,图二政治体制有何历史进步性?
(5)王权在强化过程中与等级代表会议(新型资产阶级)既联合又斗争,最后走上对立。请用叙述的方式论证这一观点。
6 . 该图表中的历史
该图为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2000年,横坐标为年代,纵坐标为GDP总值)

问题:
(1)如图所示,A段表示了中国与西欧人均GDt,大致保持一致,走势相对平稳,均略有上升,请概述A段中国与西欧各自所处的时代及时代特征。
(2)B段是中西欧GDP出现显著拐点的时期,中国总体下降,西欧加速上升。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在这一时期人均GDP加速上升的原因。
2012-02-06更新 | 11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