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1 . 晚清时期,歌谣体童蒙读物《最新妇孺唱歌书》中写道:“万国通商口岸通,铁车轮舶疾如风。洲名澳亚欧非美,人种棕黄黑白红。世界群推老帝国,舞台谁是主人翁。诸君准备新人格,革命风潮逼远东。”这首歌谣(     
A.可能出现于洋务运动中B.反映出国人抛弃了改良道路
C.可能是立宪派的宣传品D.反映出清末西学东渐的深化
2023-04-07更新 | 4197次组卷 | 22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沐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宋韵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韵文化,赓续千年

宋韵文化是宋代生活习俗、制作工艺、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社会规范、政治理念等的总和,集中反映了宋代思想观念、人文气质、生活品位和审美情趣,是宋代独有的时代精神特质,是高度浓缩的精神要素集合。它是见之于学术思想的思辨之韵、文学艺术的审美之韵、发现发明的智识之韵、生产技术的匠心之韵、社会治理的秩序之韵、日常生活的器物之韵。作为中华文明史上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宋韵文化产生于宋代,但又不局限于宋代,体现了一种积淀、一种渗透、一种传承,是数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王国平《研学宋韵:关于宋韵文化的思考》

选取材料中的一个视角,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对宋韵文化“独有的时代精神特质”的理解。(要求:观点提炼准确,史实运用合理,论述逻辑清晰。)
2023-03-26更新 | 976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清廷在沿海建立了7支水师,在江南、福建、广东设立了水师提督,在旅顺口、大沽口、吴淞口、厦门、台湾等海防要地设水师营等。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1681年统治台湾的郑经病故后,郑氏集团发生内乱,荷兰殖民者企图卷土重来,康熙帝令水师提督施琅统领舰队进军台湾,取得了澎湖决战的胜利。此后不久,郑克塽降清,台湾复归统一。此外,清朝的东北水师于1658年的库尔干河战役和1685年的雅克萨战役中,都曾大败沙俄侵略军;广东水师于1808年在澳门击退英国殖民者军舰的进犯。

——摘编自张铁牛《中国古代海军史》

材料二   1865年,清政府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次年创办福州船政局,打算通过发展造船工业,创建近代海军。1867年,前江苏布政使丁日昌首先提出建立“北洋、中洋、南洋”三支轮船水师,无事出洋校巡,有事则一路为正兵,两路为奇兵,联合作战。中法战争后,清廷再次讨论海军发展事宜,决心“大治水师”,并调整其发展计划,拟先由北洋练成一军……在北洋海军优先发展成军的同时,南洋海军、广东海军和福建海军也有所发展或恢复。南洋海军虽然创设较早,但因清廷专注北洋而发展缓慢,军舰以国产为多,军官素质和军事训练较差……甲午海战重创了中国海军建设,海军衙门和北洋海军武职官衔均被裁撤。

——摘编自张一文《论中国近代海军发展与周边国际形势》

材料三   新中国诞生后,毛泽东多次强调“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的战略任务。特别是19532月,毛泽东先后为接受检阅、视察的5艘海军舰艇郑重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邓小平站在历史与时代的高度,明确指出:人民海军必须“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精干”“顶用”。江泽民在视察海军部队时指出:“我们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洋,增强全民族的海洋观念。”“保卫国家海洋权益”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分别写进党的十四大、十五大报告中。

——摘编自刘杰等《新中国60年人民海军发展战略的演进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海军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约近代中国海军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现代海军建设的新发展。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海军建设的启示。

4 . 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提出:“(在联合政府领导下)我们对于资本主义应采取调节的政策,成立商品合作社扶助小手工业者,废除苛捐杂税培植小商业者,发展国防工业与资本主义展开竞争,大胆地让资本主义去发展而不是压制资本主义。”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中国社会性质尚未改变
C.中共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至城市D.解放战争需要物质基础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书籍出版时间作者Foreigner/foreign affairs的中译情况

《华英字典》


1822

()马礼逊

编者在书中将“foreigner”翻译为
人,番人,番鬼”,但同时也指出夷人之说不当,只是为了顺应当时中国的语言现状,不得已而为之。

《海国图志》


1842

魏源

作者在编撰中将“foreign affairs”译为夷务

《增广海国图志》


1895
林乐知、瞿昂来、傅兰雅、徐建寅增补编者将“foreign affairs”译为“交涉事务,洋务,外务”。

《英华大辞典》

1908

颜惠庆

编者将“foreign ”翻译为“外人,异国人,客民,侨民,外国人”。

—摘编自方维规《概念的历史分量》


综合表格中的“foreigner”和“foreign affairs”的中译衍变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在亚当·斯密看来,自由竞争市场经济之所以优越,就在于它是一种能使公私利益相协调和统一的机制。在道德领域,亚当·斯密不承认任何权威,只认同利己与利他相结合的“合宜”才是美德。在此,亚当·斯密(     
A.批判启蒙运动的缺陷B.肯定市场经济与道德情操的统一
C.突出理性的标准作用D.承认利己是市场经济的道德标准
2023-02-04更新 | 1561次组卷 | 10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博物馆会根据藏品的时代特征、地区联系、功能特征、审美价值等因素组合藏品进行特展,比如故宫钟表展“钟鸣盛世”,希腊文物展“爱琴遗珍”。下图是六件文物,请你根据文物的特点,任选三件文物,组成一个展览并为展览撰写一篇主题介绍(包含展览主题、藏品时代背景、相互联系等)。


2023-01-10更新 | 46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8 . 在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认为时间是一种天赋的,神圣的财富,时间不再是“走向永恒过渡”。他们在职业占用的时间之外,勤奋研究古典文艺,把珍惜时间、善于使用时间为座右铭。据此可知,人文主义者(     
A.追求经济利益B.专业从事人文研究
C.重视现实世界D.摆脱宗教信仰影响
2022-11-27更新 | 4839次组卷 | 37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9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除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援贷款外,还与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1974~1980年,中国先后与45个非洲国家签订了100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这表明我国致力于与非洲人民一起
A.建立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B.改善非洲的经济治理机制
C.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均衡发展D.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2022-06-22更新 | 8917次组卷 | 57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承德文茂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0年到1880年,英国利用自己的煤炭储备所提供的能源建立了世界上技术最先进、最有活力和最繁荣的经济,与孟加纳、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南非的煤炭一起共同支撑起了英帝国。进入20世纪,石油替代煤成为最新和最为有用的化石燃料。从大约1900年到1947年,美国主导着世界石油生产。美国在20世纪的繁荣,依靠的就是石油提供的能源优势。由于英国缺少石油,而且在煤矿上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形成了技术闭锁。到1938年,煤炭在英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达到了历史峰值(97.7%),它的钢铁业所使用的机械都是按照烧煤的方式设计的。这种变化损害了英国,并最终成全了美国。随着二战以后国际石油供给环境的改善,再加上自己发现了石油,英国才逐渐实现了向石油系统的转型。

——据约翰·R·麦克尼尔《能源帝国:化石燃料与1580年以来的地缘政治》等整理

材料二   旧中国石油工业基础薄弱,中国石油产量仅能满足国内需要量的10%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原油年产量仅12万吨,煤炭占能源总供给的96.3%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石油人以兴油报国之志,很快恢复和扩大了原有油田的生产,并在西北、东北、华北地区进行了石油勘探和开发。1960年发现了大庆油田后,在缺资金和技术、气候恶劣的情况下,石油职工住地窝子,饮雪水,但他们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激昂,用了两三年的时间,探明了大庆油田的储量并投入开发。1963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648万吨,已基本上能满足国内需要。后来,石油人又相继展开了胜利、大港、江汉、辽河、冀中等一系列石油大会战,到1978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1.04亿吨,成为世界第八大产油国,我国的能源消费中,石油占比达到23.7%

——据祝慈寿《中国现代工业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前期,英国能源利用上存在的问题及其带来的后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至70年代,我国石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意义。
(3)综上,谈谈对经济发展中能源利用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