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A.保证了农民的生产耕作时间B.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C.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2024-01-31更新 | 151次组卷 | 192卷引用:福建省福安一中2018届高三年上学期期中考文综历史试卷
2 . 有学者认为20世纪中国的三次革命:反满的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和共产主义革命,虽然它们追求终级目标不尽相同,但从“现代意义”来讲它们所追求的目标却是一致的。这里“现代意义”是指
A.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B.打破帝国主义沉重枷锁
C.追求民族独立权利平等D.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3 . 有学者认为:这是要打破权力单向中心化结构,建立起—个中心与周边之间的经常性互动与反馈的体系,中心带动周边,通过汇聚民智而变得更加聪慧,周边烘托中心,通过领悟中心而变得更加自觉,不断推动社会进步。这一论述可以用于说明
A.雅典民主政治B.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20-10-01更新 | 3010次组卷 | 33卷引用:全国百强名校领军考试2021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形成了自己本身的一套理论化和制度化的行事规则和价值倾向,当君主个人的意志与官僚机构本身的目标形成冲突的时候,官僚机构并不会绝对服从君主的意志,必然对君主权威会有所“反弹”,中国的官僚制度中的君尊臣卑原则的干扰就削弱了。而儒家的“天道”观念、“大一统”观念、纲常教义对于专制官僚统治是缺一不可的,古代官僚集团作为儒家学说的具体推行者,其观念与行为也受儒家思想的左右。在中国古代官僚政治下,民众只有义务,官僚和君主则拥有不受限制的权力。于是,在专制君主——官僚——民众之间就形成这样一种颠扑不破的政治文化格局:官僚利益分赃、民众负担税赋军事等义务。在中国古代这种官僚制度体制下,不难看出,只有自上而下的管理而无自下而上的监督体制,官员的升迁和降黜之权操纵于上司的手中,这就必然会形成关于对上级强烈的依附性,处理公务只对上级负责,唯命是从,照章办事,那么为了迎合上意,也就理所当然地编造出一些形式主义的噱头,行动上得到上级的肯定,因此中国古代的官僚在执行法律时“亲者断其生,疏者判其死”,服从权力而不是法律,处理日常公务具有很强的随意性。

——摘编自马欣荣《比较视域下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弊端探析》

材料二   1853年开始英国议会就提出要改革东印度公司的人事制度,而财政大臣格拉斯顿在议会中提出对英国文官制度状况进行全面调查,主要集中在财政部和海军部,并对文官的录用、考试、晋升、分级提出了一整套建议,建议的中心是要求确立公开、理性竞争的考试制度,择优录用。1855年5月21日,帕麦斯顿内阁颁布了官吏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枢密院令——《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成立独立考试的三人文官事务委员会,具体研究和实施改革方案。1870年6月4日,格莱斯顿内阁又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二个枢密院令,确立了“凡未经考试并持有文官事务委员会合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类官职”的原则,明确了政务官和事务官分开。英国以文官制度的建立结束了国内政治上的落后、腐败和贪污或者说是政治上的不完善。它是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自我政治调整的典型。而它的这种做法对世界的影响极大,特别是当今世界2/3的国家都在实行这种官吏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将其作为现代政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英国在此具有开创性功劳。

——摘编自潘卫《英国公务员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特点及其弊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英国官吏制度发展的显著特征。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英两国官僚制度发展演变中得到的认识。
5 . 马克思曾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在欧洲比较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但十月革命却发生在比较落后的俄国,对此你的看法应该是
A.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预言是错误的
B.俄国“十月革命”是早产的,其结果已经证明
C.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
D.资本主义世界的边缘地带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更优越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于宋明之间中国白银需求增长一直快于供给增长,明代白银购买力相当于宋、元时期的两倍。而美、欧正处于“价格革命”时期,导致中国商品以白银为计量单位所表示的相对价格极为低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价格优势。有些外国学者则估计美洲白银总产量的1/3—1/2都流入了中国

——摘编自《剑桥中国明代史》

材料二1888—1900年,中国进口有限地超过了出口,每年平均入超40,876,000海关两。1900年以后入超大大增加,1901—1911年每年平均达121,377,000海关两、在1894年至1911年期间,清政府向外国人签订的贷款达746,220,453两库平银。其中330,587,160,两贷款用作兴建铁路之用,以后用铁路本身的收入偿还、除了铁路建设的巨额借款外,借款主要用作中日战争的军费(119,838,648两)以及中国必须支付这个战胜国的巨额赔款(263,176,701两)。……从1902年起至少要筹措同样多的款项已偿还每年的庚子赔款、在清朝的最后几年,归还各项借款和庚子赔款的数额每年合计达四千六、七百万两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三18世纪的中国和印度还占有一半以上世界财富,1900年中国却沦落到工业化程度最低、最贫穷的国家之中。当时世界80%的工业产品都来自欧美,10%来自日本,中国仅占7%。

——摘自杜君立《历史的细节》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海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政府财政状况恶化的原因和影响并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材料二: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徐天麟在《两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封建”指的是什么时期实行的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3)依据材料二,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从材料中找出最有说服力的依据。他为“求其宁息”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汉祖取“周秦之制”指的是什么制度?此制度带来了什么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