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始终追求同一目标的一系列滥用职权和强取豪夺的行为表明政府企图把人民置于专制暴政之下时,人民就有权也有义务去推翻这样的政府,并为其未来的安全提供新的保障。这就是这些殖民地过去忍受苦难的经过,也是他们现在不得不改变政府制度的原因。

——摘自美国《独立宣言》

材料二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一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翻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瀛〈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1)材料一反映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主张?指出《独立宣言》强调这些主张的主要目的。

(2)结合辛亥革命前后的史实,说明孙中山是如何实践“要去这一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联合国成立之初,凡从这个国际组织寄发的邮件,都必须帖用美国发行的邮票,对此一些人士提出异议。1951年联合国与美国签订了邮政协定,发行以美元为面值的联合国邮票。联合国纪念邮票的早期主题,大多以联合国的附属机构、重要行动准则为内容,如1955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57年的《世界气象组织》》等。自1974年以来,联合国发行的纪念邮票,有些是为表彰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劳工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工作而发行的,有些是为纪念联合国的各种活动如国际妇女年、国际残疾人等发行的。1986年,国旗系列邮票首次发行。从那时起,每年发行以16个会员国国旗为图案的纪念邮票,人权、环境、濒临灭绝的物种与和平等都成为联合国邮票宣传的题目。世纪之交,中国事物也成为在联合国邮票关注的重要题材,如1992年《世界遗产》中的“万里长城”,1995年纪念联合国成立50周年邮票中的戴翻绒棉帽的中国老汉,1999年世界遗产系列中的《中国秦始皇兵马俑》,2015年《世界诗歌日》中的李白《静夜思》等。

——摘编自《联合国邮票趣谈》《纪念联合国60周年话相关邮票》等


请从上述材料中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的知识予以说明。(要求:主题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3 . 有学者认为:政治现代化就是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实行法治,完成民主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反抗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法国资产阶级于1789年颁布的《人权宣言》规定:“全部主权的本原根本存在于国民之中.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不是明确来自国民的权力.”“任何社会,如果权利无保障或分权未确立,就没有宪法可言.”在此基础上,《1791年宪法》特别规定:“没有比法律更高的权力,国王只有根据法律,才能治理国家和要求服从.”在选举制度上,法国只有积极公民才拥有选举权,他们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财富,有合法的固定住所,已缴纳一定的直接税,不处于被雇佣状态等等.1804年,拿破仑颁布《民法典》,确立了绝对的个人所有权,肯定了大革命中农民和资产阶级剥夺、购买教会和贵族土地及财产的合法性:保证人人有自由和平等的民事权和行为能力,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承认自由迁移和转业的权利等,在民法典确立的原则基础上,拿破仑还相继颁布其他一系列法律法典.

一一摘编自陈晓律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西欧卷》

材料二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发展的历程和成就,概括起来就是:我们党成功地开辟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建立健全一整套实行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架构;较完整地掌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规律,即实行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一一摘编自童贤成、田虹《新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及启示一一纪念新中国60华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法国资产阶级颁布三部法律对政治现代化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依法保障人民民主政治的举措。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法、中两国立法保障人民主权的异同及目的。

2018-01-24更新 | 27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监测考试历史试卷

4 . 2009年,始于希腊的债务危机已成席卷之势,葡萄牙、爱尔兰、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国债务状况日益恶化,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紧缩财政支出,削减福利开支,增加税收已成为解决债务危机的良方,二战后形成的福利国家和福利制度面临严峻挑战。阅读下列材料,读后回答:

材料一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中间,是占地宽广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纪念园。在林林总总的纪念雕塑间,最富有历史意味的,可能就是一列在门口列队的人群铜塑。……许多到访的游人都喜欢站在铜像人群中,和昔日的“落魄白领”合影一张。如果说在过去几十年里,这种行为更多是出于一种新奇,那么,现在则似乎真有重复历史悲剧的可能了。

——摘自《经济参考报》2008年12月30日

材料二: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总统罗斯福针对当时的经济大危机带来的剧烈社会动荡,制定和颁布了《社会保险法》,美国开始实行由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制度,到1939年,全国性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二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摘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了重重困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的自由化的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反过来又加剧了国内的失业压力。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既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经济”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

             ――摘自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

(1)材料一中的“历史悲剧”指的是什么?这一“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罗斯福为了应付“历史悲剧”,对“落魄白领”和普通家庭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体现罗斯福新政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新政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目的是什么?它体现何种经济理论?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现代欧洲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福利制度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

(4)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实施社会福利政策有何认识。

2017-06-14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革命纲领》
(1)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这一纲领阐发为哪三大主义?
材料二  下面是2010年11月19日凤凰网关于“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问卷调查统计图。

(2)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武汉、广州和南京的得票率较高,请选择其中一座城市,说明其“能代表辛亥革命”的理由。
材料三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试从政治、思想和社会习俗方面说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材料四  全国政协已成立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办公室,届时将隆重举行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等活动。国务院台办则表示,支持海峡两岸各界共同举办纪念辛亥革命的活动。
(4)请你谈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海峡两岸纪念辛亥革命有什么现实意义?
2016-11-18更新 | 4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山东省临清三中高三上学期学分认定测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海外网中的《教材改为“十四年抗战”,原因可不简单》一文提到:“国民党为什么不纪念之前那六年抗战,国民党艰本就没法儿纪念之前那六年抗战。因为东北三省的沦陷即是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导致的,从1931到1937年,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展次“局部抗战”,都不是当时的国民党当局想看到的。一直到1936年12月的西安事变,迫于兵谏之形势,蒋介石才同意抗日。所以,国民党没法儿纪念“十四年抗战”。对此理解最为恰当的是
A.国民党对自身酿成的严重政治错误深刻反思。
B.国民党主动承担由于决策失误而导致日本侵华的责任。
C.对国民党来说,抗战起始的时间选择既是历史记忆的选择问题,也是政治取舍的问题。
D.国民党认为八年抗战更能客观地反映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历史
7 . 在探讨“民主政治发展”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曾经大张旗鼓地介绍和宣传美国的民主理念和民主精神。《新华日报》这方面的文章很多。每年的7月4日美国的国庆日和每逢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的诞生日,《新华日报》都要发表文章纪念。该同学摘录了以下相关材料:
1944年7月4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美国国庆日——自由民主的伟大斗争节日》。指出:“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孙中山的事业已经有了它的继承者,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的势力。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乃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过了的工作……”
1945年4月13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纪念杰斐逊先生》,指出: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和倡导的《权利法案》,早已“成为整个民主世界的基本观念了。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大张旗鼓地介绍和宣传美国的民主理念和民主精神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国模式国际化的背景。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是否按照美国模式建立了民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016-11-18更新 | 3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广东省中山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试题历史试卷
简答题 | 困难(0.15) |
名校

8 . 2016年,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受到全体中华儿女景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振兴中华,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孙中山建立的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辛亥革命对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有何历史贡献?

(2)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不仅在于他领导了辛亥革命,而且在于他在辛亥革命失败后能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论和斗争方略。请结合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史实加以简要说明。

(3)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通过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其标志性成果是什么?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继续奋斗,促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历史性巨变?

(4)2016年,包括海峡两岸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据此,请谈谈今天我们纪念孙中山先生的现实意义。

9 .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产品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
材料二     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中,三种类型商品所占份额图。

材料三   为了纪念独立100周年,1876年美国在费城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博览会会址建立了一个火车站,并建有通往各地的有轨电车线,突出交通设施建设成果。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世博会,展出当时世界先进的科技产品。
材料四     1851年,伦敦世博会上,上海英商“宝顺洋行”买办徐荣村携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参加了伦敦世博会,获金银大奖。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上,中国馆的展品是中国传统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和工艺品,汇聚了各种各样富有中华特色的游艺戏院、一间佛殿、一间茶室、一个东方美食园。
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三中,世博会展品的变化说明了什么?请你设想一下,1904年世界博览会能展出哪些当时世界先进的科技产品?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分析出现材料二这一现象的原因。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参加世博会的展品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参加的展品有何不同,并说明其原因。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中间,是占地宽广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纪念园。在林林总总的纪念雕塑间,最富有历史意味的,可能就是一列在门口列队的人群铜塑。……许多到访的游人都喜欢站在铜像人群中,和昔日的“落魄白领”合影一张。如果说在过去几十年里,这种行为更多是出于一种新奇,那么,现在则似乎真有重复历史悲剧的可能了。
——摘自《经济参考报》2008年12月30日
材料2: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摘自“百度百科罗斯福新政”
材料3:从奥巴马竞选时提出的施政方针看,其改革内容涵盖广泛,可能是上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至今最全面的经济改革。除了包括延长一些住房贷款者丧失住房抵押赎回权的期限、大幅投资公共建设、为商界提供税务优惠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内的总值600亿美元的挽救经济计划外,奥巴马还打算将税赋负担移转到高收入者,改变已实行20多年的管制松绑政策方向,扩大医疗保险范围,并且重新检视美国的自由贸易协议政策。
——摘自“新浪网”
请回答:
(1)材料1中的“历史悲剧”指的是什么?这一“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2,概括罗斯福为了应付“历史悲剧”,并对“落魄白领”和普通家庭实施“救济”,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有何特点?
(3)据材料2、3,美国的罗斯福总统、竞选中的奥巴马在应付严峻局势时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共同特点?
2014-06-13更新 | 10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河北沧州市南皮一中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