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深衣属于汉服,是起源于虞朝的先王有虞氏,可能形成于春秋战国之交。其形制在《礼记·深衣》有详细记载。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深邃”,因而得名。《五经正义》中认为:“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且具体形制的每一部分都有极深的含意,而“深意”的谐音即为“深衣”。如在制作中,先将上衣下裳分裁,然后在腰部缝合,成为整长衣,以示尊祖承古。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袖根宽大,袖口收祛,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下摆平齐,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身穿深衣,自然能体现天道之圆融,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

——沈从文《中国服饰史》

材料二   清王朝开始意识到不学西方不行,打算“师夷长技以致夷”的时候,正是以英美为中心开始流行西装革履的着装模式的时候。因此,自1860年代清廷开始支持洋务运动,陆续开设语言学校、翻译馆、工艺学堂,并派遣留学生出国,国人服装西化就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了。其中最要型的莫过于留美幼童事件。所以称之为“事件”,是因为清政府完全没有想到,派若干幼童出国留学,也会发生变法乱祖之事。

——杨奎松《问道于器——辛亥以来国人着装西化”的成因与经过》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男女服装普遍使用了制作繁琐、绕颈而立的极其醒目夸张的拉夫领,且当时的男女服装都流行使用填充物。对填充物的使用在男服中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男性服装的肩部、胸部、袖子甚至腹部都使用填充物,突出显示男性的威武、雄伟等男性特征。女性服装是上身使用紧身胸衣以及袒露胸乳的敞口低领,下部穿用裙子,裙内使用宽大的裙撑,整体看来,上身紧瘦,下体裙子宽大,视觉对比效果十分明显,以腰部为轴心来设计服装,突出呈现女性的人体曲线美和女性特征。这些设计特征都充分说明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对服饰艺术的深刻影响,显示出这一时期对人的重视。

——刘静轩:《论文艺复兴时期服饰艺术的现代性及其影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深衣文化所反映的社会特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国人服装西化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的原因。指出在国人服装西化的趋势下,出现所谓的留美幼童“事件”说明什么问题?
(3)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相对中国服饰,西欧文艺复兴以来服饰变化所反映的实质是什么?这个实质说明文艺复兴以来西欧社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下列是美国《华盛顿邮报》使用“自由世界”“西方”一词的统计情况。据此可知
机构词汇1988年1993年百分变化
华盛顿邮报“自由世界”11267—40%
“西方”3687+142%

A.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深
B.美国主流媒体与政府意识出现不同步现象
C.互联网快速发展影响舆论
D.东西方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对抗呈现缓和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3 . 下表所示为20世纪50~90年代中美苏日四国关系的演进,该演进历程反映了
A.四国关系变化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趋势
B.意识形态的分歧主导了亚太地区的局势
C.国家利益的角逐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变化
D.美苏争霸左右着亚太地区政治格局走向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一编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二编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

第三编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

(一)优势的基础

第十章科学革命

第十一章工业革命

第十二章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的格局

二、英国革命

三、启蒙运动

四、美国革命

五、法国革命……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趋势。
(2)结合材料二所反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代西方是如何取得“优势地位”的。
5 . 人口迁移、经贸往来以及战争冲突等方式使世界多元文明在互动中交流,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者观点
1丝绸之路不止一条,依据地理位置及其途径路线,可分为西北陆上“丝绸之路”、西南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上商品流通的参与者有汉人、波斯人.突厥人、大食人、鲜卑人等。除了以经商为主的商人,参与丝绸之路商品流通的还有僧侣。他们绝大多数并不以获利为目标。而是以宗教传播为己任
3三条丝绸之路本身就是由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当然也与人文地理环境有关。海上丝路取代陆路,也正是这种环境发展的必然结果
4丝绸之路中的“丝绸"一词,已不再是中外商业史上交流的商品“丝绸”之狭义,而是一个文化象征符号。所以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域外交流的一个“交通网络”,包括商业、文化和民族迁徙交融这三大功能

——摘编自耿异《丝绸之路研究在中国》

(1)依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四位学者的观点,归纳史学界“丝绸之路”研究的动态与趋势。

材料二   



(2)从以上三幅图片中任选两幅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6 . 图1、图2分别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和清朝前期移民方向示意图,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口迁移的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图2
比较图1、图2,提取两幅图中有关人口迁移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7 . 1944年春,日本华北方面军在《剿共指南》中指出,“由于皇军历次剿共作战的结果,将中共军政领导机关驱赶到很远的山间僻壤,使其独立抗战活动显著下降。但纵观占领区内的全盘治安形势,难以说治安提高了,相反,却出现了恶化而又复杂化的趋势”,由此可推知
A.中共的抗日处境日益恶化B.敌后战场拥有了一定群众基础
C.国民党此时正在积极抗日D.日军在中国战场即将彻底败退
8 . 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是美国重要的外交传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贝米斯(美)《美国外交政策史》中说:“美国的外交政策是在1796年才第一次明确地清楚地规定下来。华盛顿的《告别演说》的贤明而完美的思想真正体现了开国元勋们的经验和智慧。一百多年来没有一个明白是非的政治家认真否定过。”

——肖海芹《孤立与发展-美国建国初期的孤立主义造析>

材料二   “威尔逊的失败,不是以国联是否为美国国会正式通过或国联的正式成立来衡量”,而是“早在欧洲时,他就失败了,相较于克里蒙梭的冷静、睿智、胸有成什,威尔逊要逊色很多了,对于克里蒙梭的提议,他总是节节败退,合约条款的大多数内容都是由英法两国拟定。威尔逊“偏袒德国”的主张没有得到欧洲战胜国人民的欢迎,而对于德国的“特定保证”也没有实现。他离开巴黎时也许更像是一个和会的“局外人”。成立国际联盟是威尔逊理想主义最为核心的一部分,而《凡尔赛和约》中的国联已经蜕变成英法两国倩以控制他国的工具,其实质上更像一个一致对外的军事同盟,到关键时刻就只是一个没有实际作用的“空架子”。威尔逊理想主义第一次尝试的失败,固然与其在整个和会中的个人表现有关,但是,这背后还有更为深厚的国际背景因素和国内政治传统因素。

——摘编自《浅析威尔逊理想主义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单边主义一度大行其道,美国不顾包括西欧主要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反对,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世界多极化趋势似乎受控。美国学者克劳斯·海默在90年代初宣称世界进入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时刻。在这种单极论盛行下,基辛格头脑冷静,在1993年告诫世人,由于共同敌人和威胁的消失,西方联盟的凝聚力下降,欧洲、日本与美国的利益冲突增多。同时,由于经济增长速度不同,日本、德国或欧盟及中国必将崛起,美国尽管还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对国际体系的控制力在下降。

——摘编由人民网学术论坛《世界多极化加速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此处的“外交政策”是什么?除了外交政策上的忠告,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还提出了哪些建议?
(2)根据材料二,概括威尔逊理想主义失败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克劳斯·海默认为进入以美国主导的单极时刻的原因。用20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在国际舞台的活动证明基辛格观点的正确性。
2021-01-14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1届高三1月选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困难(0.1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为1917至2012年美国《总收入份额》,下方曲线代表前10%收入最高人群的财富比重,上方曲线代表剩下的90%人群收入的所占比重。



试以上图两种人群的财产关系为主题,选择材料中某个时间段的信息进行解读,说明一种历史现象。并结合美国近现代史解释这种历史现象的形成?(要求结合时间、解读曲线趋势、指出历史现象、解释成因)

10 . 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东印度公司每年出口到亚洲的贵金属的价值平均为31.3万英镑,而出口商品的价值为9.4万英镑,18世纪中叶时,相应的平均价值分别为81.5万英镑和34万英镑。对这一数据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英国
A.生产力发展呈下降趋势B.世界殖民霸权初步确立
C.重商主义得到较好落实D.工业制造水平不占优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