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5 道试题
1 . 漫画发表于《互助周刊》1931年第8卷第5期,标题为《看呀!倭奴把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点燃了!》。下列选项中,对漫画解读合理的是(       

①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②二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③成为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             ④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为1911-1927年间中国铁路经营状况统计表类型,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类型1911年1927年
公里数百分比公里数百分比
自主经营665.626.91043.948.0
帝国主义经营直接经营375939.14330.2533.2
控制经营519254.07666.2958.8

A.自主经营铁路增长速度较快B.抵御外国经济侵略毫无成效
C.混合经营的模式被广泛认可D.帝国主义经济侵略日益减弱
3 . 劳动中的人

材料一   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问世。他认为所有这些简化和便利了工作的机械发明,本质上是源于分工。约翰·温奇库姆建立了一个作坊(1564年),200名织工集中在一间又长又宽的屋子里,使用200架织机,200名学徒帮忙,100名妇女梳理羊毛,200名少女运转线杆的纺车。捡选羊毛的工作由150名儿童来完成。呢绒一经织成,即交到50名剪毛工人和80名整理工人手里。这个作坊还有一个雇佣20名工人的漂洗作坊和一个雇佣40名工人的染坊。监督者的作用就是使生产的每个环节都“合理化”。这一过程包括了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和想方设法去考核每一单位的投入产出,以及如何有效的进行要素组合,其结果是鼓励了技术创新,导致了组织创新。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福雷德里克·泰勒出生于宾州的一个富裕家庭,其“科学管理”方法出现在美国不是偶然的。他将生产过程分解为工序,然后对每一个工序中工人的劳动动作和时间进行研究,进而根据专门化的原则设计工人的动作和机器的功能。智力被驱逐出了车间和工厂,在那儿只留下没有大脑的臂膀和适应钢铁装置的肌肉装置。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出版,尽管泰勒制受到劳工组织的反对,但是仍然被迅速推广开来。

材料三   1979年,全世界有1万台工业机器人,其中3000台在美国,法国有150台。

“合并者”是一种焊接机器人,它样子像一只螳螂。它从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他腾空机器,而后归位,为下一个汽车做准备、它一小时能经手110辆汽车,它永不疲劳,它永不抗议,它永不缺勤……当然,它也不买车……

——叙述者为一名法国汽车制造厂的工人


(1)概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与《科学管理原理》两部著作的问世背景,归纳斯密与泰勒关于生产管理理论的相同之处。
(2)依据上述三则材料,对“劳动中的人”的变化进行解读。
2022-04-02更新 | 375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1-2022学年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创立儒学以来,不断变化发展,也饱受争议。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了封建统治者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它强调的是对等级社会秩序的尊崇,是对人性的束缚,是一种思想文化的专职。也有人认为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中华文明延续不断,多民族、多元文化下的统一性,中华民族的性格蕴含在儒家发展的智慧中。


解读材料,任意提取一个观点,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5 . 两晋时期文人纷纷逃避现实.寄情山水,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解放,因此这一时期的书法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其中著名的代表作有《兰亭集序》《伯远帖)等。众多书法名家的出现,使得这一时期的书法异彩纷呈,比如王羲之的妍和之态,王献之的英俊之势,都极大地丰富了这一时期的书法表现。对这一历史现象的解读合理的是
A.受到两晋时期政治局势的影响B.促进了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
C.使古代书法艺术进入自发阶段D.推动了汉字完整体系的形成
6 . 下图为《西晋末年汉族流民路线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人口由中原城市向周围边疆地区迁徙B.内迁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形成混居的局面
C.北民南迁主要集中在荆、扬、益等诸州D.南北朝政权更迭频繁是民族迁徙主要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物种交流提速发生在7~8世纪。此时的中国正值隋唐时期,大一统帝国形成,唐政府击破突厥,控制西域诸国,设“安西四镇”,稳定在西域和中亚的统治秩序,恢复对交通路线的管理。古老的丝绸之路再度繁荣起来,甚至超越了汉朝。来往于丝绸之路上的人不仅仅有商人和官兵,寻求信仰理念和文化交流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安史之乱后,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相对稳定的南方对外交往和贸易作用增强,带动南方丝绸之路和海洋丝绸之路的繁荣。

——摘编自赵阳阳《略论古代丝绸之路中西动植物物种的交流》

材料二   


——摘编自壹木自然学院读书会对《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的解读提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第二次物种交流提速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示物种交换开始出现的时间,并分析其带来的全球性影响。
2021-12-27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松桃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一书将清朝视为一个克服种种挑战、成就斐然的重要时代,如图是该书内容的思维导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摘自《每日解读诗词<哈佛中国史6:大清>》


(1)传统观点认为清朝是一个失败的王朝,该书则认为清朝是一个“成就斐然”的时代。根据材料和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说明。
(2)考量一个朝代的历史,你认为应坚持什么原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是《启蒙画报》创刊号(1902年6月23日)刊发的《小英雄歌》。根据图中信息,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通过画报这一大众传媒来开启民智
②桌上地球仪表明要有开放的世界眼光
③歌词表示青年要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④小英雄穿的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较为普遍的服饰
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下图分别为西夏文《论语全解》和宋刻本《论语集解》。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中国文化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B.《论语》在西夏得到了广泛传播
C.西夏和宋代在字体上相互借鉴D.活字印刷术在宋代被普遍运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