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1857年,美国总统给日本的外交信函以“日本皇帝陛下”开头,美国驻日领事却将信函递交给了德川幕府。这表明当时的日本(       
A.幕府权力日趋式微B.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C.外交政策转向亲美D.中央集权政治体制逐渐瓦解
2023-11-28更新 | 2038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3年高考福建历史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下表为1952年、1978年我国农业发展的部分指标。农业的这种巨大变化主要反映了(       

类别

年份
农业机械总动力(万马力)机械耕种面积(万公顷)机电灌溉面积(万公顷)化肥施用量(万吨)农业用电量(亿度)
1952年2513.631.77.80.5
1978年1597540672489.5884253.1
A.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B.农业合作社的发展
C.国家重农政策的贯彻D.工业对农业的反哺
2023-11-28更新 | 1947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3年高考福建历史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抗战爆发后,中国文艺界大量采用街头剧、朗诵诗、相声、快板、秧歌、标语等形式进行抗日宣传和动员。据此可知,这种宣传和动员(       
A.以知识分子群体为对象B.以激发民族精神为导向
C.以传统文艺形式为载体D.以占领舆论高地为目标
2023-11-28更新 | 2010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3年高考福建历史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4 . 19世纪90年代,中国各地的新设民族企业,常到上海、广州、厦门以较高的工资觅雇工人。这一现象可用于说明当时(       
A.产业工人的待遇丰厚B.资产阶级的救国实践
C.通商口岸的产业优势D.晚清政府的政策支持
2023-11-28更新 | 2033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3年高考福建历史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清前期,苏州女性流行以鲜花为头饰,当地又有“莺语东风二月过,山中花少市中多。桑畦尽作栽花地,那得缫丝有绮罗”之语。这反映了该地区(       
A.消费观念的奢靡化B.产品加工的专业化
C.土地利用的精细化D.农业生产的市场化
2023-11-28更新 | 1977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3年高考福建历史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东汉前期,许慎在编撰《说文解字》时,征引全国各地的政区地名资料,用以分析字形、考辨字义。其中提及次数较多的郡、国如图所示。这反映了该时期(       

A.行政制度的重大调整B.豪强势力的地方割据
C.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D.经济发展的南北差异
2023-11-28更新 | 2380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3年高考福建历史真题
7 . 1952—1981年中国工业产值及其变动如下图所示。该图表明这一时期中国(     
   
A.工业发展重心的倾斜B.沿海地区工业基础的雄厚
C.工业区域格局的转变D.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建立
2023-06-21更新 | 98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福建历史真题
8 . 1867年,政治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论及英国政治体制时,总结国王在国事中扮演的角色是“接受咨询,给予支持,提出警告”。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国王权力的加强B.责任内阁制的出现
C.政党政治的发展D.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9 . 1820年刊刻的《海录》,是中国人编写的涉及世界地理知识的书籍。林则徐曾参考其中的“英吉利”条目,以了解英国国情。据此可知,鸦片战争前后国人的“开眼看世界”(     
A.延续了清朝传统的对外认识B.革新了士人群体的思想观念
C.借助了已有知识体系的积累D.奠定了清朝对外政策的基础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后期,一批理财型官员密集出现。安史之乱以后,内外战争不断,政府开支大增。鉴于“寇盗未戢,关东漕运,宜有倚办”,朝廷以户部侍郎刘晏为度支盐铁转运使,“盐铁兼漕运,自晏始也”。刘晏主持理财工作近20年,不额外征发丁男,不过分劳扰郡县,借助商人活动和市场作用,革除国家财政工作的积弊,效果显著。盐铁使第五琦负责理财时,因“国用未足”而铸钱,并创立盐法,取得“人不加赋,所入仍旧”的成效。及杨炎当政,视财赋为国家的根本、民生的关键,遂推行两税法,在“赋不加敛”的前提下,保证了财政收入,稳定了政治局面,巩固了政权基础。这一系列举措为后世所借鉴,影响深远。此后直至晚清,唐代理财型官员仍常为后人所称道。

——摘编自自王仲荦《隋唐五代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理财型官员密集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王安石变法的宗旨,分析唐代理财型官员为后人称道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