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4 道试题
2024高一下·河南·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列农作物中,属于古代美洲印第安人独立培育出来的是 (     

①玉米                              ②马铃薯                           ③花生                              ④水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5-1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卷03
2024高一下·河南·学业考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认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材料二   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稔,可以勤远略。”

材料三   任何一种社会思潮的形成都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无本之木。实际上,晚清出现的几乎所有的社会思潮都与传统的经学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鸦片战争后,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有一小部分开明、务实之士,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和养兵、练兵之法以应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从思想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所谓晚清思潮史,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其实就是中西文化相互冲突、相互融会的历史。日本通过学习西方,迅速摆脱了民族危机,一跃而成亚洲第一强国的现实,为中国提供了直观的范例。晚清社会思潮中新的思潮往往诞生在旧思潮的母体中,这是社会转型期特有的现象。

——摘编自陈国庆《论晚清进步思潮的渊源和特点》

(1)根据材料一,说明魏源对“夷”的认识,并指出“制夷”的本质。
(2)根据材料二,指出曾国藩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并指出其目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晚清进步思潮产生的原因。
2024-05-19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卷02
23-24高一下·北京丰台·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大唐西域记》中有这样的记载,“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净行也。”“二曰刹帝利,王种也。”“三曰吠奢,商贾也。”“四曰戍陀罗,农人也。”书中记录的是(     
A.西亚的君主制度B.埃及的法老制度C.印度的种姓制度D.雅典的民主制度
2024-05-18更新 | 6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卷05
2022高二下·湖南长沙·学业考试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人通过著书立说实现了文化的薪火相传。据不完全统计,从西汉到清代,古代中国人留下的典籍有18万种,236.7万卷,涉及经学、史学、地理、法律、医药、诗歌、农学等丰富的门类。在文化传承中,中国人的“书”也从单调的竹木简演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图书。

——肖东发《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

材料二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材料三   在唐宋两代,中国的工程师掀起了发明的热潮,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科学技术。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中国人“文化的薪火相传”主要依靠什么途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指的是什么?请列举出春秋战国时期两例不同流派思想家及其主要主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两项唐宋时期“引领着全世界”的科技发明,并说说它的影响。
22-23高一下·辽宁本溪·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人类历史上的一项巨大革命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此,人类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为利用、改造自然。”这场革命指的是(     
A.早期国家的形成B.建筑技术的进步C.原始农业的产生D.商业分工的出现
2024-03-23更新 | 91次组卷 | 34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卷03
2024高二·江苏·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毛泽东曾经在文章中写道:“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这一历史现象发生于(  )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2024-03-17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卷04
2024高二·江苏·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并围绕君权的监督与制衡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很有力度的反思,提出了“有治法而后有治人”“以宰相而摄天子”“公其是非于学校”等主张。据此可知,黄宗羲(  )
A.维护封建专制统治B.否定君权至上
C.具有民主启蒙思想D.主张实行法治
2024-03-17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卷05
2024高二·江苏·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秦代在废除世卿世禄制度的基础上实行军功入仕,郡县长官主要由中央任免。汉承秦制,建立起了一套符合儒学规范的完整系统的选官制度,主要包括了察举、征辟、考试等选举形式。这反映出秦汉之际(  )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社会阶层流动频繁
C.选官标准更加公平D.治国思想发生变化
2024-03-17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卷04
2024高二·江苏·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清入关前,凡军国大政皆交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入关后,这一传统被继承下来。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族上层贵族组成,也称“国议”,权力很大,“诸王大臣佥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据此可知,议政王大臣会议(     
A.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B.成为有清一代的主要机构
C.易于得到汉族官僚的支持D.实际权力等同于明代内阁
2024-03-17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卷04
2024高二·江苏·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唐初,三省长官在门下省的政事堂议政;光宅元年(684年),政事堂迁于中书省;开元十一年(723年),政事堂改名为“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事机构,堂后设立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这表明,“中书门下”(     
A.严格控制官员的铨选B.使得三省职权逐步统一
C.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D.将决策与执行机构分开
2024-03-17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卷05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