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明通鉴》记载:“(上)乃命和及其王景弘等……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自福州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西南洋诸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使之朝贡,有不服者则以兵摄之。”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经贸往来B.文化交流C.耀兵异域D.扩大疆土
2023-09-16更新 | 262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七)
2 . 《后汉书·西域传》记载:“至恒帝延熹九年, 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微外献象牙、犀角玳瑁, 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 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关于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双方通过官方进行直接往来B.双方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交往
C.东汉时期班超曾经出使大秦D.双方一直进行直接经贸交流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材料二 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了。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对周王朝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述这一变化。
(3)材料三这些学派“互相辩论”的目的是什么?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4)材料三中的局面形成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宝祐登科录》记载,1256 年,北宋政府录取进士 601 人中,官僚出身184人,平民出身417人。这说明宋朝(     
A.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B.门第观念仍然很盛行
C.官僚与平民等级森严D.国家对社会控制加强
5 . 据《殷墟文字丙编》第369片记载,雀(殷的附属方国)进贡龟甲二百五十。这可以用来研究(     
A.夏朝经济B.商朝政治C.西周文化D.战国军事
7 . 据史料记载,东晋元帝司马睿即位接受百官朝贺时,邀请丞相王导与其并排上坐。该史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门阀势力强大B.民族矛盾尖锐C.北民南迁D.政权频繁更迭
8 . 《秦律十八种·工律》记载:“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夹(狭)亦必等。”此举有助于(     
A.规范器物的制作B.保护农业劳动力
C.开创大一统局面D.工匠精神的培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从有关材料来看,自咸丰三年至同治二年(1863年)11年间,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安徽、陕西、云南、贵州、直隶、湖南等十几个省区都不同程度上有瘟疫流行的记载。这次瘟疫流行于(       
A.鸦片战争时期B.太平天国运动时期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
10 . 据《史记·楚世家》记载,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功臣后代熊绎于楚蛮之地,居于丹阳。该史料可以佐证西周推行了
A.禅让制B.分封制C.井田制D.郡县制
2020-09-20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19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