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事情的本质而言,“冷战”是美苏双方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对外战略相互矛盾和相互冲突的结果,是双方相互遏制和相互对抗的产物。

——张盛发《斯大林与“冷战”》

材料二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   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时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二战结束后导致美苏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在冷战时期最能体现中国政府“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外交政策。
(2)材料二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新的力量”都有哪些?请举一例。
(3)根据材料三,冷战结束后,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的世界政治格局有何显著特点? 指出“新旧交替”时期中国政府奉行“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活动。
(4)综上所述,影响国际政治格局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大发明问世以后,逐渐走向世界。它们或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或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或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或成为新教的工具,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到来。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瓦特改良的英汽机不仅可以用作提水,还可以带动机床、织布机等,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伦敦、曼彻斯顿等工业城市逐渐形成,英、法、美等国家也逐渐成为工业国家。此外,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运用,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它不仅可以提供文件传输、聊天等服务,也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传统产业通过互联网提高了管理水平,并通过全球营销和采购扩大了市场。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在家完成很多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乐趣,但网络也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描绘的“四大发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互联网发展的影响。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他们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到了明朝后期,一些思想家又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

——摘编自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进展,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而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由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运动。

材料三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材料二三均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北宋掀起“儒学复兴”和明朝“提倡个性自由”的代表人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022-06-05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卷(二)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太祖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

材料二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苏俄)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对一些国家暂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废除实物分配制。

材料三   中国经过与世界贸易组织所有成员的艰苦谈判,2001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中国的加入也将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以上均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2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实行的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分析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成文法诞生……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材料二   1787年宪法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等等。……恩格斯则认为“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

材料三   1979年开始,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在立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以上均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标志罗马成文法诞生和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的法律文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1787年宪法存在的不足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的作用。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1887年,他(严信原)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札花厂。初创时,资本5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40台新式札花机,雇用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1897年,据9月21日《中外日报》称,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

材料三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再加上扩建企业,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人教版必修二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材料四   1897年4月,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在概述数年以来中国新式工业兴办情况后,接着指出:“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缘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钾与洋商者。以后华商有束手之危,洋商成独揽之势。”张之洞此奏是对全国情况的综论,具有普遍性。

——金普森等《浙江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通久源机器轧花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这种性质的企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的有利外部条件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和商人纷纷扬帆远航,陆续开辟了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从此,世界各地孤立发展的状态被打破,联系日益密切。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攫取了大量财富,推动了西欧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而后在欧美各国出现。凭借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资产阶级建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材料二 ……这三大经济支柱,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的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差、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因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济支柱。
(3)根据材料三,分析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应该如何应对?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次工业革命简表


第一次工业革命
(1765年~19世纪中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70年~20世纪初)
第三次工业革命
(二战后~?)
标志性发明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交通工具汽船(轮船)火车宇宙飞船
对人类的影响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人类进入③

材料二   1899年12月,德国外长在议会的一次演说中说:“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国外的主神向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我们在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

——人教版《历史》必修

(1)完成材料一中所列“三次工业革命简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3)通过学习近代以来工业(科技)革命的历史,你有何启示?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卓越思想家,针对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他针砭时弊,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频中的城邦制度。

苏格拉底还认为:“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③

材料二   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还有机会得到拜占庭帝国保留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

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成长,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人们以各种方式宣扬人性的力量,抨击教会的虚伪。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③

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一切立法体系最终的全体最大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可以归纳为两大主要目标:即自由与平等。自由,是因为一切个人的依附都要削弱国家共同体中同样大的一部分力量;平等,是因为没有它,自由便不能存在。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苏格拉底的哪些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
(4)假如用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这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
10 . 近代以来,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民生幸福的伟大梦想,几代中国人作出了不懈的努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

材料二   三大改造期间,曾有一位被称为“纺织大王”的资本家说:“五年计划开始了,全国兴建了许多大工厂,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一切实现得比梦想还要快,多么令人鼓舞!没有共产党,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哪能有今天?”

材料三   1984年,邓小平考察深圳特区时,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经济特区就像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撬动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实现了中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

材料四   2003年11月,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周年之际,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素帕猜接受采访时说:“回顾中国经济这两年的表现,我想它超出了我以前最乐观的估计。中国正从世界第五大贸易国转变为第四位,很可能会上升到第三位。我刚刚得知中国的进口总额已居世界第三位,仅在美国、德国之后。”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2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的大生纱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丰厚利润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五年计划”开始实施于哪一年?有何主要成就?
(3)材料三中的第一批经济特区除深圳外还有哪些?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中,1992年我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