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中后期,南方戏曲蓬勃发展,剧作家和表演艺术家大量涌现,剧本创作十分活跃。戏曲表演遍及城乡。其中徽州府的戏曲尤为繁荣,观戏听曲成为徽州商人生活的重要内容。潘之恒是当时影响很大的戏曲评论家,他成长于酷爱戏曲的徽州商贾世家,成年后长期活动于南京、苏州和扬州一带,与汤显祖、李贽等人颇有交往,曾在南京“顾氏馆”主持和参与戏曲演出百余场。

——摘编自韩结根《明代的新安商人与戏剧》

材料二   清末,有人说:“戏园者,实普天下人之大学堂也;优伶者,实普天下人之大教师也。”还有人说:“曲本者……国之兴衰之根源也。”

——摘编自郑传寅等《中国戏曲史》

材料三   19421010日,延安平剧研究院成立,毛泽东为之题词“推陈出新”。这一时期新编了《逼上梁山》《屈原》等历史剧,朔造被逼上反叛之路的农民起义英雄和爱国志士的形象,改变了旧戏舞台上主要由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统治的局面;编演了《松花江上》《救子参军》《难民出曲》等反映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号召人民群众投奔解放区,抗日救国。

——摘编自郑传寅等《中国戏曲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中后期南方戏曲繁荣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末时人对戏曲社会功能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延安时期戏曲创作的特点。
2022-07-24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2年7月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题(B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即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

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材料二   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材料三   党着重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这样一种时期已经完结。全会科学地分析了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所面临的国内外基本矛盾,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各方面所应采取的基本政策。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通鉴》

材料四 会议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着重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77—1991》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
(2)材料二、三、四分别是指什么会议?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三次会议的历史意义。
3 . 20世纪上半期,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大战后国际秩序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重新瓜分势力范围,调整列强之间的关系。和会建立了凡尔赛体系,并筹建国际联盟,作为维护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工具。与此同时,美日两国的崛起和争斗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并使远东和太平洋的局势日益紧张。为解决该区域列强之间的矛盾,战胜国又召开华盛顿会议,在承认美国优势的基础上,就拆散英日同盟、限制海军军备和解决中国问题等达成协议。由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正式建立。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冷战不仅具有传统的大国利益冲突的实质内容,具有明显的地缘政治与战略特点,更以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为主要特征。另外,冷战的两大阵营在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的同时,又形成一种自我控制机制,使得美苏两国之间始终没有兵戎相见。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特点,被一些观察家形容为“单极的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而独断全部国际问题。美国表面上比十年前更占优势,可实际上权力更加分散,这是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现象。因此,美国能够运用来改造世界其他地区的力量,实质而言是减弱了。

——摘编自(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历史背景,并简要评价该体系。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大阵营”中的核心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走向冷战的主要标志性事件。
(3)指出材料三中“单极的世界”出现的背景,并说明“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部国际问题”的原因。
4 . 教育为百年大计,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3年《壬子癸丑学制》在课程设置上,取消经科,强调以美育代宗教;重视授予学生实际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加强自然科学和实用生产技能的培养;要求留意儿童身心特点,以促进年轻一代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摘自陈学恂主编《中国教育史研究》

材料二   1985527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要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调整中等教育机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摘编自陈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壬子癸丑学制》在课程设置上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产生上述特点的原因。
(2)简要概括材料二中《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决定》制定的背景。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育政策变化的认识。
2021-07-08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1年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21年,明军与葡萄牙海盗作战败于其火炮,明朝由此开始仿制西洋大炮。1626年,明军用仿造大炮击败后金。清代,康熙皇帝曾命传教士南怀仁造炮数百门,在平定三藩、收复雅克萨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南怀仁所著《神威图说》在呈康熙御览后,不仅没有刊刻,连原稿都佚失了。战事结束后,统治者对西方“奇技淫巧"的兴趣转向钟表、绘画等宫廷玩赏品。此后,造炮技术并无进一步发展,也没能传入民间。

——据张国刚《耶稣会传教士与欧洲文明的东传:略述明清时期中国人的欧洲观》整理

材料二   晚清洋务派聘请洋人工程师,仿制出了大量的洋枪洋炮以及以蒸汽为动力的铁甲轮船。研究表明,湘淮军所用的10万杆前膛枪基本都是江南制造局制造。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等重大胜利,都是与清军的新式装备分不开的。

——摘编自徐泰来《洋务运动新论》

材料三   从1953年起,苏联援建了新中国21个大型骨干兵器企业,重点布局在西北地区和华北西部地区。到1956年,我国已能制造枪炮、汽车、无线电和喷气式战斗机,仿制武器取得重大成就。1959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全部援助项目。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走出了一条独立设计制造现代兵器(包括导弹核武器)的新道路。

——摘编自吴远平等《新中国国防科技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仿造西洋火炮的背景,并分析清代造炮技术停滞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洋务派仿造西洋兵器的效果,并说明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与洋务派有何不同。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也在基层民众中浇灌出以奢侈和时髦为导向的欲望之花。对“人欲”的肯定成为这个时代精神最突出的标志。庶族地主和富裕农民的心声体现在士大夫们“农商皆本”的舆论中,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通过对人之私欲的肯定,明朝人否定了皇帝一己之私的所谓天理之公。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文化反思派对君主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提倡君臣平等,主张限制君权。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下黯然失色。

——摘编自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

材料二   15-18世纪,是西方新的自我意识和人类自主观念兴起和发展的阶段。…当文艺复兴的个人精神进心中学领域时,马丁路德以《旧约》严谨的道德力量为武器,挑战罗马教皇的权威…启蒙思想家在科学、理性和经验事实的武装下投身到与教会教条和中世纪黑暗的斗争中去石孟德斯鸠试图找到孕育政治自由的原则。伏尔泰宣扬个人自由,讽刺法国君主和罗马天主教会。启蒙运动的遗产对欧洲和欧裔美洲社会产生了旷日持久的影响力

——摘编自理查德・塔纳斯著《西方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该时期西方思想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西方思想对当时社会发展有何不同影响。
2018-02-23更新 | 349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四)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材料二(中共)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材料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过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①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

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是怎样阐述的?

③材料三中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殖民扩张起源于16世纪的西欧,是欧洲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在原始积累过程中,许多英国人目睹了转型时期的社会动荡与危机,并对此作出强烈反映。莫尔主张把建立海外殖民地当作解决国内人口“过剩”问题的有效办法。哈克卢伊特认为,海外殖民扩张可以让英国人充分认识到大海的真正价值和海上事业对于民族国家发展、弘扬英格兰民族精神的极端重要意义。培根强调英格兰民族的优越性和殖民北美的合理性,为其具有扩张性的“海上帝国”殖民思想作辩护。

——摘编自姜守明《民族国家形成时期英国殖民思想的发展》

材料二二战进行中,罗斯福逐渐形成了以“非殖民”原则为基础的世界秩序构想。1953年,美国针对殖民地问题提出中间道路。即在殖民主义(者)与民族主义(者)之间采取中间立场;既不放弃外交中的反殖民主义传统,又要支持欧洲盟国;既不放弃传统的道义利益,又贯彻反苏反共的冷战总目标。50年代中期后,随着第三世界的形成、苏联在第三世界和殖民地的影响日益加强,以及联合国会员国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中间道路”政策在联合国遭遇挫折。1960年第15届联大会议中,苏联等43个亚非国家一起向联大提出《非殖民化宣言》,要求彻底结束殖民主义。该提案得到了联大成员半数以上支持,西方国家成为少数派。美国与英法比等国几次协商,先后三次更改投票立场,最终在投票前不得不再次更改立场。美国频繁更改的投票立场表明,“中间道路”陷入困境。

——摘编自毕元辉《“中间道路”及其困境:1945-1960年美国“非殖民化”政策评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殖民思想出现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中间道路的内容并分析其走向困境的原因。

9 . 古今中外,政府和社会精英对于社会和谐都有过许多思考与实践。

材料一 (洪武元年)诏曰:“耕者验其丁力,计亩给之。使贫者有所资,富者不得兼并。若兼并之徒多占田以为己业,而转令贫民佃种者,罪之。”

——《明会典》卷十七,户部四,田土。

材料二 孙中山始终把“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作为最高理想,毕生致力于此。他的“大同”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民生主义”主张里。在他看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

——刘雅丽《略论孙中山的大同思想、道德观与和谐社会》

材料三 狄更斯著名的小说《双城记》,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后的巴黎和伦敦这两座城市为背景,借古喻今,希望为社会矛盾深刻的19世纪英国寻求出路。狄更斯说,不满情绪广泛地存在于英国的社会中,可能由于任何一个很小的原因,一下子变成前所未有的一场可怕的大火。……(2011年8月6日)警察的行动致人死亡,点燃了伦敦的夜空。怒火此起彼伏,蔓延英国多个城市。

——《现代快报》2011年8月14日《伦敦与巴黎骚乱对比》

材料四 当今世界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每一个层面,都日益清晰地表现出整体性、体系性的运动。……与此同时,针对这种新的整体性运动,出现了声势浩大的反抗。这种反抗既有理性主义的……也有浪漫主义的,如西雅图、热那亚和纽约街头的反全球化抗议活动。本·拉登和“基地组织”的恐怖主义活动,虽为异数和极端,但本质上也属于这种反体系运动的一部分。

——宿景祥《贫富扩大与全球反抗》


1.据材料一和所学,分析明朝抑制土地兼并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原文)。
2.在20世纪20年代的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就民生方面提出了哪些有利于发展和谐社会的思想?你是否赞同材料二中孙中山先生认为的“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的主张?请简要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三,以狄更斯为代表的文学流派主要关注的问题是什么?试列举该流派2 个以上的其他代表作品。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主要存在哪些不和谐的问题?
10 .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中维护孔子的地位,把孔子尊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却批判孔子,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①前者是在民族危机加深和中国资本主义刚刚产生的情况下出现的
②后者是在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背景下发生的
③前者借助孔子的权威来论证变法的合理性
④后者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其目的是打破封建思想束缚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