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战国策·秦策一》中:“(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A.新兴地主B.立功将士
C.没落贵族D.富裕农民
2022-12-08更新 | 43次组卷 | 77卷引用:2017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1-2-3《富国强兵的秦国》练习
2 . 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A.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度
2019-05-14更新 | 449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7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1-2-3《富国强兵的秦国》练习
3 .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来有消极作用的有
①重农抑商②“燔诗书而明法令”③奖励军功④废除井田制⑤实行“连坐法”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C.①③⑤D.②③④
2018-04-10更新 | 156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7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1-2-3《富国强兵的秦国》练习
5 . 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B.实行县制C.奖励耕战,废除贵族特权D.限制工商业者活动

6 . 材料一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诸侯。然王制遂灭,谮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百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引自《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一引自李斯《谏逐客书》

回答:

(1)材料一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标准是什么?这一标准对材料一的结论有何影响?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

(3)材料三评论商鞅变法主要着眼于什么?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

(4)你认为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从上述材料中举一例说明商鞅变法后阶级关系的变化。

2018-02-1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1-2-3《富国强兵的秦国》练习
7 . 下列对商鞅变法所造成的结果,表述不正确的是
A.确立了私有土地的法律地位
B.建立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
C.促进了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
D.建立了取代分封制的行政区划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材料二“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

材料三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


请完成:
(1)韩非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
(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10 . 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
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D.变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016-11-27更新 | 424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7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1-2-3《富国强兵的秦国》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