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5 道试题
1 . 主题一   明朝至清中叶的社会经济

材料一   明代开始大力引进高产或有经济价值的作物,如南洋的番薯、南美洲的玉米、巴西的花生、吕宋(菲律宾)的烟草等。水稻逐渐推广到北方。清代,这种作物交流的势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作为农民生活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棉花的种植也进一步向北方推广,其收益已超过传统的桑麻作物。优良棉花品种不断出现。许多地区棉花的种植已成为商品生产。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361万历二十九年七月丁未

材料三   原本中国古代的城市以城为主,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才出现,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都是在那时形成的。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工商集贸性质市镇的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城市和商业进一步繁荣,具有明显经济职能的城市在增加。到清朝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融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

材料四  隆庆元年(1567)部分开放海禁后,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着极好的销路,白银便源源不断地往中国内流。到万历年间,白银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徽商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进行大宗的商品长途贩卖。明朝后期,许多富商带着大量资本经营起矿冶业等产业。在这种历史潮流推动下,徽州的士人十之七八“以儒而贾”,甚至“左儒而右贾”,习以为常。

——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材料五  中国、西欧社会经济发展部分数据比较表

时间占世界GDP份额(世界=100人均GDP1990年国际元)
中国西欧中国西欧
15002517.9600774
160029.219.9600894
182032.923.66001232

——数据来源: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主题二 思想的新变化

材料六 王阳明所处的明代中叶,社会处在动荡之中。统治阶级面临着言行不一,知行脱节的道德危机。科举作为选拔经邦治国人才的制度日益僵化,官僚士大夫和一般知识分子都信奉程朱理学,治学偏重格物致知。王阳明感叹当时社会道德沦丧的情况,他从各种经历中深刻体会到,要救深陷危机的明王朝,单靠镇压是不行的。要从思想上消除人们对封建制度的反抗意识,做到知行合一。王阳明认为程朱理学一味地强调知行为两件事,过分割裂了知行的关系,导致不能将道德知识付诸道德实践的情况。“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他提出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将知和行并作一件事,将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相统一,以便消除以前程朱学派一味强调知先行后而带来的知行脱节的情况。

——摘编自刘子旻《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有什么时代背景?》

材料七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也在基层民众中浇灌出以奢侈和时髦为导向的欲望之花。对“人欲”的肯定成为这个时代精神最突出的标志、庶族地主和富裕农民的心声体现在士大夫们“农商皆本”的舆论中,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通过对人之私欲的肯定,明朝人否定了皇帝一己之私的所谓天理之公。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文化反思派对君主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提倡君臣平等,主张限制君权。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下黯然失色。

——摘编自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

材料八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主题三 明清文学艺术与科技

材料九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戏曲和小说等通俗文学进入兴盛时期,成为市民文化消费的潮流,如《牡丹亭》《明珠记》《金瓶梅》《西游记》《隋唐志传》等,许多文人如汤显祖、叶宪祖、冯梦龙都参与了创作编选,很多戏曲和通俗小说的原型人物在民间受到社会各界追捧,成书之后备受欢迎,这是明代刻书业兴盛的重要原因。刻印戏曲小说的书商和坊肆相继出现,有的甚至自编、自选、自刻、自销,如湖州臧懋循等,一时间各地书坊林立,私家刻书之风盛行,所刻书籍的数量和出书速度都超越了前代。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十 晚明时期中国涌现出一批总结性的科学巨著,兴起了一股科学思潮。徐光启等人认为西方科学以数学为基础,由“数”达“理”的形式逻辑方法是西方科学优越性的根本所在。晚明学人试图通过翻译《几何原本》从科学方法论层次来救偏理学“虚玄幻妄之说”的倾向。他们迫切希望能借助“远西奇器”来解决明朝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宋应星提出“穷究试验”“凡事皆须试验而后详之”的实学思想,他认为任何科学知识都要亲身实践,以达到知行合一。

——摘编自施威、王思明《晚明学人的科学思想及其历史意义》等

材料十一 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并不只是单向的西学东渐,与之相伴相随的还有一个中学西渐。葡萄牙在租借澳门后,中国产品如丝绸、陶瓷、茶叶等,更多地输往欧洲。一些传教士推介孔子思想的同时,将儒家经典如“四书”及《周易》《书经》《孝经》《诗经》《礼记》等翻译为西文出版。葡国传教士曾德昭的《大中华帝国志》,全面介绍了中国历史、地理和思想史等方面的情况。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游览了承德避暑山庄,随员巴罗在《中国游记》中盛赞了山庄的园林建筑:“错落有致,间隔合宜,恰到好处,互相衬托”。另一学者又专门指出中国园林有更高级的美——不规则的自然美,这推动了英国“不规则园林”运动的兴起。随后,整个欧洲掀起了仿建中国园林的热潮,并修建了许多包含中国元素的建筑,其中不乏代表性作品。

——改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四卷)》等

材料十二   16-18世纪欧洲与中国重大科学技术成就比较表(节选)

年代欧洲中国
16世纪中前期1543年,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成为近代天文学的起点。
16世纪后期1591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1578年,李时珍完成《本草纲目》,开植物学科学分类之先河。
17世纪中前期1609年,伽利略制造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1639年,徐光启完成《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技术,并引进介绍西方近代科学技术。
17世纪后期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开创理论物理学。梅文鼎兼采中西数学成就,著《方程论》《筹算》《弧三角举要》等。
18世纪初英国天文学家弗兰斯提德制成第一张星象图。1708-1718年,康熙皇帝组织欧洲传教士与中国学者绘制《皇舆全览图》。
18世纪中后期1769年,英国发明家瓦特改进蒸汽机1774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提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质量守恒定律。1789年,吴瑭著《温病条辨》,使传染病学说更趋完整和系统。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
(2)据材料四,指出明朝中期“海外贸易蓬勃发展”的国内因素,概括白银内流推动的商业发展表现。
(3)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阳明对程朱理学的发展及其原因。
(4)根据材料七,概括明清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及产生的原因。
(5)根据材料九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后期印刷业兴盛的原因。
(6)根据材料十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时期科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能力提升*
(7)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市镇的特点。并从经济、思想方面等简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的影响。
(8)据材料五,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种态势的总体认识。
(9)根据材料十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东学西渐”对欧洲的影响。
*历史纵横*
(10)根据材料八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从根本上推动社会的转型。
(11)从材料十二中任意提取两条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信息相互关联,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2023-09-06更新 | 197次组卷 | 3卷引用:14·纲要上第14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2 . 下面是根据《资治通鉴》记载的从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至武则天神龙元年户籍人口与国家实际控制人口变化整理的数据(按照每户一丁计算)。这可用于研究这一时期(     

太宗贞观十三年

高宗永徽三年

武则天神龙元年

(公元639年)

(公元652年)

(公元705年)

籍面人口/万户

300

约380

约615

实际控制人口/万户

300

约380

约430

籍面年增长率

1.85%

0.91%

实际年增长率

1.85%

0.23%

A.均田制遭到一定的破坏B.政府注重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C.农民赋税负担日益减轻D.中央集权政治体制趋向崩溃
2023-08-26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3 .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一些商业网站上,人们通过手机、电脑等浏览的信息被服务器作为数据记录下来进行分析以后,就能知道人们的购买偏好,并不时向其推送商业广告。据此可知,大数据时代(       
A.加快了商品的流通速度B.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C.使个人信息安全面临挑战D.促成了经济模式的转型
4 . 图中分别为1950年和1970年世界部分国家(或地区)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比例图。对图中数据解读合理的是(     

A.经济区域集团化成为时代的潮流B.冷战削弱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C.苏联模式长期制约苏联经济发展D.欧洲一体化冲击了世界经济格局
5 .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迁★聚焦:梳理历史上的疫病及其影响;中西医学成就有哪些?
基本内容
历史上的疫病主要疫病
天花
死亡 埃及法老 俄国彼得二世 法国路易十五
感染 康熙皇帝得过天花
鼠疫
雅典死亡过半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
地中海沿岸6世纪时
欧洲死亡过半14—16世纪大流行
斑疹伤寒20世纪早期
俄国波兰数百万人死亡
西班牙流感1918-1919年
全世界死亡人口≥2000万
疫病影响巨大灾难
威胁健康:
病痛折磨 大量死亡
经济衰退:
劳动力短缺 生产停滞
政局动荡:
鼠疫影响雅典民主政治走向
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
雅典将军①_____染疫而亡
_____帝国瓦解
公元前323年在巴比伦染疫而亡
明末鼠疫影响明亡清兴政局
明军 大顺军和民众大批死亡 清军入关
观念变化:
人心恐慌→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防疫进步
古代
公共卫生
中国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及时掩埋尸体 发放药物
古罗马修建饮水道 下水道 当作重要工程
防治方法
东晋葛洪③《_____》记载青蒿治疗疟疾
明朝中期广泛人痘接种防治天花
救治机构:西汉舍空邸第;隋唐寺庙病坊;古罗马医院
近代
18世纪 英国詹纳发明④_____接种法降低天花发病率
19世纪 细胞与细菌学说发展迅速
19世纪 法国巴氏消毒法广泛应用巴斯德创立
1928年 英国⑤_____发现青霉素改变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状态
中医药的成就古代中医临床成就
战国 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
西汉《黄帝内经》「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病理」中医⑥_____著作
东汉晚期华佗精通外科
「“麻沸散”和“五禽戏”」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辩证施治原则
古代中医药学成就
唐朝
孙思邈尊称“药王”《千金方》临床百科全书
《唐本草》世界第一部政府颁布的药典
明朝 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方⑦_____巨典”
现代中医药学发展
指导方针:中西医结合
机构建设:广泛设立中医院与中医院校
研究领域:
整理中医典籍 挖掘秘方验方 中成药制剂
突出成果: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分离出青蒿抵抗⑧_____
备注:长期以来中医治疗中针灸发挥很大作用 简便经济 效果显著
西医在中国的传播西医发展
理论依据:以化学 生物学 物理学等⑨_____科学为依托 借助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
研究领域:解剖学 诊断学 药学等
研究成果:
血液循环规律:17世纪英国哈维《心血运动论》
观察微生物:荷兰人列文虎克制作显微镜
创立实验药理学:19世纪结合生理和临床 探讨药物功能
公共卫生:预防传染病 隔离传染源 治疗感染者 和普及公共卫生知识
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明末清初 西医传入中国 影响有限
晚清民国
西式医院:
分科完备 技术先进 设施先进
诊断先进牛痘接种法 麻醉术 放射技术等
西医院校:教学 科研与临床结合培养西医人才
公共卫生:中国公共卫生事业⑩_____发展起来
「一些大城市借鉴实行公共卫生措施推广自来水 改善食品卫生状况 处理垃圾与粪便等」
疫病: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疾病包括疫病

2023-01-1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高二历史同步必备知识清单(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6 .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历史资料数据库相继建立。有学者认为,“大数据使历史资料利用产生革命性变革”,历史研究进入“e-考据”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大数据的应用改变了史料运用的原则
②数字化史料丰富了史学家的研究手段
③历史资料数字化提高了史料利用效率
④“e-考据”指历史学与考古学的结合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023-06-30更新 | 3190次组卷 | 16卷引用:第46讲现代世界的食物生产、经济生活与科技进步(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7 . 下表中的数据表明(       

序号

年份

成就

1

1945

年核能技术

2

1946

计算机技术

3

1957

航天技术

4

1969

互联网技术

5

1990

人类基因组计划

6

1993

纳米技术

A.科技进步越来越快B.专业分类越来越细C.信息技术引领潮流D.新兴科技发展迅速
8 .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监测数据显示,2009年各国实施进口限制措施73项,仅覆盖全球进口总额的0.6%;但到2018年,生效中的进口限制措施已高达1463项,覆盖的全球进口总额比重上升至7.5%。这说明(     
A.世贸组织权威下降B.世界经济的联系增强
C.世界贸易竞争加剧D.经济全球化趋势逆转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敦煌户籍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

户籍年代均田户数受足户数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
高宗时期10101.069.0
武则天时期40143.5102.0
玄宗时期322148.7106.6
代宗时期112149.389.8

注:唐代上柱国按规定受勋田3000亩,表中是排除了上柱国户后的数据。

——改编自王仲荦《隋唐五代史》

材料二   白居易的《赠友》描述了两税征钱导致钱重物轻而伤农的现象,“胡(何)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弹”;表达了对租庸调法的认同,“庸必算丁口,租必计桑田。不求土所无,不强人所难。量入以为出,上足下亦安”,主张“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柳宗元的《答元饶州论政理书》指出,两税法实行按户等征税,富人贿赂官吏求居下等以逃税,导致“贫者愈困饿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横侈泰而无所忌”。他认为要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只有“舍其产而唯丁田之间”,即恢复以身丁为本的租庸调法。

——改编自付志宇《唐人诗文所见两税法变革补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均田制推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白居易、柳宗元对唐代税制改革的看法。
2023-06-21更新 | 4269次组卷 | 28卷引用:第11讲中国古代的法治教化、商业贸易及货币与赋税制度(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10 . 2021年6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3日发布数据显示,5月全球粮食价格指数升至127.1点,为2011年9月来的最高水平。FAO表示,受到供给中断与需求强劲的双重因素的推升,糖、植物油及谷物的价格在5月创下最大涨幅。以上信息主要说明(     
A.新冠疫情致粮食需求剧增B.世界粮食生产问题严重
C.各国人民的温饱无法保障D.维护粮食安全任重道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