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国家治理关乎民生商周时期的统治者已经产生了“敬德保民”的认知和经验。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提倡统治者应该强修养、克己成仁,实施养民、富民、教民之治。战国时期,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力主君为民而设、统治者要推行“仁政”。

——摘编自严炳洲《从以民为本到人民至上——民本思想在中国的现代化演进研究》


(1)依据材料,概括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观点。

汉初,经济的凋敝和秦亡的教训使统治者认识到“为富安天下”,只有与民休息、尽快恢复社会经济,才是兴邦的根本出路。汉高祖即位之初,“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时“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景帝时“三十而税一也”。文景之时,先后“除肉刑”,“欲令治狱者务先宽”。

——摘编自马卫东《中国古代三大治世的历史成因》


(2)依据材料,概括汉初统治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其带来的影响。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毕生追求的革命纲领。在同盟会成立之初孙中山就倡导民生主义。中华民国成立后,他明确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孙中山强调“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他一生都在力行振兴实业的革命实践,他主张在“关系主权之事,不能丧失”的前提下,可利用外资、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制度和技术来发展本国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摘编自韩喜平《新时代视域下孙中山民生主义评析》


(3)依据材料,列举孙中山提出的有利于民生发展的主张。

1956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017年中国GDP总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二位,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2017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最新论断,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门小军《中国共产党对各个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及其经验启示》


(4)从材料中任选一种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说明其提出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2022-03-09更新 | 449次组卷 | 6卷引用: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上)【北京专用】
2 . 经济变革

材料一1069年宋朝为指导变法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统筹财政。同年4月,遣人察诸路农田、水利、赋役;11月,颁农田水利条约。次年,颁布募役法,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则按贫富等级交纳一定数量的钱,官僚地主也不例外。1071年,颁布方田均税法,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

材料二1861111日,奕䜣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洋务运动开展。19世纪60年代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大力引进机器设备,聘用外国技术人员,效仿西方进行军工生产。至甲午战争爆发前,洋务派共创建了二十一家军工企业,机器局遍及天津、上海、江苏、湖北、广东、陕西、台湾等省。1890年,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18939月建成投产,至辛亥革命前,有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年产生铁约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余吨。

材料三19011月,清政府发布上谕:“现正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图富强。”4月,庆亲王奕劻为首的“督办政务处”成立,筹划推行新政。19039月,清政府设立商部,随后颁行了《商人通例》《商会简明章程》等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们经营工商业的顾虑,也有利于约束地方官府的勒索。1905年后,每年新投资的商办企业资本在1500万元以上。


(1)对比材料一、二中两次经济变革内容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侧重点不同的原因。
(2)结合所学,评析材料三中的经济变革。
2022-04-01更新 | 537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上)【北京专用】
3 . 赋税制度的变迁

材料一   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一种粗绸)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絁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

——《旧唐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   康熙帝说:“致治之道,民为最要,凡是与民生有益,即益行之。”于是在1712年,他以康熙五十年丁册为准,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此后“勿增勿减,永为定额”。雍正时,又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到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成为清朝统一的赋税制度。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税在相当长时期内,一直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为我国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推动工业化城市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农业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从1990年起,国家开始抓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2000年,国家决定安徽省为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开。2004年,国家决定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并提出五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的目标。2005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决定自200611日起国家不再针对农业单独征税。一个在中国存在了2600多年的古老税种宣告终结。

——摘编自人民日报《新中国成就档案:正式取消农业税》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前期赋役制度的内容,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意义。
(2)依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康熙年间到雍正年间赋税制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简述唐朝到明清时期赋税制度的发展趋势。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要评析中国取消农业税这一历史现象。
2022-02-08更新 | 349次组卷 | 12卷引用: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北京专用】
4 . 伟大精神

材料   2020年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下,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铸就了伟大的抗疫精神。


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初所发生的能体现中国人民伟大精神的三件大事,并选取其中两件进行简要评析。
2021-04-07更新 | 419次组卷 | 8卷引用: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上)【北京专用】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整个欧洲都笼罩在“没落”“衰败”的悲凉气氛中,许多学人对自身文明的前途怀抱忧患意识,尤以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一书最具代表性……甚至掀起了一股“东方文化救世论”思潮……研究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学术组织机构也大量涌现,巴黎大学中国学院、法兰克福大学中国学院、达姆斯塔特的“东方智慧学院”等等……形成了19世纪以来中学西播的一次高潮,对战后西方文明的反省与重建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夏舒洋《一战后的中国文化西播热潮述评》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对上述现象进行评析。
2021-08-17更新 | 379次组卷 | 8卷引用: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碰撞(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北京专用】
6 . 20世纪后半期的民族独立运动

材料一   美苏战后支配世界,无论苏联还是美国,都不愿旧的殖民体系继续存在。为了争霸世界,苏联时常以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来扩大自己的影响,抗衡美国和西方。美国也想争取新独立国家站在美国和西方阵营一边。

二战中,原先占有广大殖民地的英、法、日等国遭到打击。尽管丘吉尔扬言“不愿成为为英帝国敲丧钟的首相”,但大英帝国还是崩溃了。宗主国的统治者看到,继续维持殖民统治既不可能,也成本太高,不如采用合作的方式更为有利。因此,一些殖民地通过和平交权的方式获得独立。这种方式被称为“非殖民化”。“非殖民化”是民族解放运动的力量壮大但尚未足够强大,殖民主义力量削弱但又非完全衰弱这一特定条件下的产物。当然,有相当多的国家与地区的独立是经过武装斗争获得的,因为这些国家与地区的殖民统治者不愿意放弃殖民统治。

——摘编自王红生《二十世纪世界史》

材料二   


   

——刘文涛陈海宏主编《高校世界历史配套教材现代史卷》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2)读材料二地图,简要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兴民族国家的独立进程。
(3)结合所学,简要说明新中国的建立和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亚非民族解放运动做的贡献。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生存与发展,首先必须扫除战略思维上的障碍。在信息化、全球化时代,国家间的角逐有什么变化?政治战:当今强权国家已将政治战作为攻击其他国家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残酷性仅次于军事手段。经济战:经济不仅是一切军事、政治斗争的原动力,而且已经成为兵不血刃地攫取战略利益的直接手段。文化战:自经济全球化以来,西方强势文化传播主要以价值观征服、战略传媒欺骗、战略文化渗透、战略舆论攻击、战略心理攻击为手段,影响甚至部分改变其他国家的文化体系。外交战:在国际斗争中,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不仅取决于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综合力量,还取决于该国运用外交战略。高明的外交手段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一国实力的不足。当今研究外交并制定对外政策,需要知己知彼;必须立足于对世界大势和各国国情的深刻认识,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关系格局和博弈中,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摘编自孟宪生《审视全球化时代国家角逐之变》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0-11-07更新 | 367次组卷 | 9卷引用: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上)【北京专用】
2022高三下·上海·专题练习
8 . 文化之旅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人类族群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

材料一   某社团组织了一次文化寻根之旅,拍摄了一组照片。



(1)完成空间定位,将上列照片所反映的文化成就与下图中的序号配对。

(2)文化传承需要借助各种载体。文化寻根之旅小组成员欲了解各地区传统文化可以借助哪些载体?

材料二   该小组搜集到--张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图片,并了解到该城是在美洲原居民帝国首都特诺奇蒂特兰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图中前景为古代文化遗址金字塔,图中右后为西方殖民者修建的教堂,图中左后为现代化的建筑(议会大楼,后为外交部大楼)。


                                     墨西哥三文化广场

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上的碑文在记述殖民者征服墨西哥的历史时作了这样评述:“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 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

注:“混血民族”指印欧混血民族,占墨西哥总人口的90%。

(3)对照材料一中地图,三文化广场中前景古文化遗址应属于
A.阿兹特克文化B.玛雅文化C.印加文化D.希腊文化
(4)三文化广场右后的教堂修建者是
A.英国B.法国C.西班牙D.葡萄牙
(5)墨西哥三文化广场体现了哪三种文化?文化广场碑文在文化、民族问题上体现了怎样的价值导向?
(6)结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这一文化现象?
2022-03-12更新 | 261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北京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